顶点小说网 > 汉末称雄 > 第二十八章 徐 邈

第二十八章 徐 邈

小说:汉末称雄作者:枝愧字数:3077更新时间 : 2021-01-27 04:12:46
刘和又继续道:“另外我们可以从民间招募普通医者担任医师,负责学徒前期的草药辨识以及医学典籍的熟读熟记。至于学徒招募还需要医学丞和七位博士把关。招满为止,除非有特别优秀的,否则不能超员。”

        众人领命。

        刘和又接着说道:“学徒事情就这样了,接下来说说你们,坐诊是积累经验的必要条件,博士每两天需坐诊半天,医学丞每三天坐诊半天,以后的助教和医师都需要坐诊,至于怎么安排由医学丞定。还有学徒教授,每次学徒招收后都等分学徒,由各人负责,每两天授课半天,其余时间是给你们互相交流讨论提升医术,解决疑难杂症用的。望你们不要懈怠。”

        “谨遵少君教诲。”众人连忙道。

        刘和又对荀彧道:“按照我刚所说的,医学暑需要有药材存放处,坐诊的前厅,这些留大一点,还有学徒以及医师的宿舍、澡堂、食堂,男女要分开,然后就是藏书阁,藏书阁建的亮一点,里面严禁烛火,晚上不准在里面读书,还有什么需要建的,给医学丞和各位博士三天时间,都提给文若先生,三天后文若先生找人规划施工。”

        到此,医学暑的事情算是安排完了,然后刘和召集十四名匠人和十六名农户,领着荀彧和书记官前往城池东南的两块空置地方。

        这十四名匠人中两位是木匠,八位是军中的铁匠,四位是民间的铁匠,而十六位农户不用问都是民间来的。

        同样的开场方式,刘和对这二十人说道:“这里我要新建个匠造暑和农学署,你们是入驻的第一批。”

        刘和看着他们颇为感兴趣的眼神,兴致也高了点,说道:“匠造暑将来会统管幽州的所有兵器打造。”

        刘和一句话就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包括荀彧的,这和你和我说的不一样啊,怎么就变管理所有兵器打造了呢。

        刘和没管他们继续道:“匠造署设匠造令一人,匠造丞两人,匠造丞下设匠造师和匠作师,匠造师为匠作师中的翘楚,负责研发和改进新的武器铠甲、攻城器具以及民用器具。匠作师负责打造成品。”

        其中一人道:“这里容不下这么多人吧。”

        刘和知道他的意思,当即道:“这里只有匠造令、匠造丞、匠造师以及一些辅助人员,匠作师还是归属各地负责打造。”

        刘和见无人有意见,说道:“我任命郑举为第一位匠造丞,你们要好好配合他。”

        又对郑举道:“我给你的第一个任务是造翻车,先帝在位时,已命十常侍之一的毕岚造出了翻车,你应该能找到样式并制作出来,造出来后看能否改进。”

        郑举领命后刘和又对着十六位农户道:“在匠造署隔壁就是农学署,同样设农学令一位,农学丞两位,其下为农学博士,再其下为农学师。你们十六位为农学师,专职种田并记录作物生长状况,以及用各种方法实验如何让作物增产。”

        农学署和匠造署的安排比医学暑要简单多了,毕竟后续的人员不靠他们培养。

        刘和又对他们说道:“你们十六位农学师感觉需要什么样的农具能耕作方便,对农具的作用有什么期望都可以告诉匠造署的人,由他们负责制作出来,你们使用看是否方便,是否能提效率,是否能推广使用。”

        至于农学署和匠造署如何规划建造,刘和也全交给了荀彧,这也是他带着荀彧来的原因。

        这时农户道:“少君,那我们在哪种植作物呢。”

        刘和道:“这些你们不用担心,稍后我会安排农学丞和农学博士前来,他们会安排的。”

        刘和也没办法,这些农户只知道种田,又不识字,让他们总结一整套优质的种植流程真的很难,只能找读过书懂农学的来了。

        刘和与荀彧回了官府后先让荀彧忙去了,刘和翻出了四十五个治过经的人的简介,这个简介还是刘和要求荀彧做的,里面有姓名、籍贯以及有什么能力,还有对哪些方面精通,对哪些方面了解等等。

        刘和勉强从里面找出了六个懂农事的,于是派人去召他们前来。等六人到齐后,刘和道:“你们谁是田河。”

        就见六人中一人行礼道:“是我。”

        刘和打量了一下他,这个从简介上看还比较懂农事的人,还算顺眼,至少也是下过田的人,于是道:“田河,我现在任命你为农学署的农学丞,你可愿意。”

        “愿听从少君安排。”

        刘和又对其他五人道:“你们五位就任农学署的农学博士吧。”

        “领命!”众人答复道。

        刘和道:“现在我和你们说说农学署需要干什么,农学署的作用第一点是研究农作物的生长规律并记录,第二点是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实验看能否让农作物增产,并记录如何种植能让农作物实现高产,第三点对新发现的农作物进行培育并看其是否能代替现有农作物,第四点如何防治农作物的病虫灾害,第五点是如何改进农具以提高效率。你们明白了吗。”

        “听明白了。”

        “很好,我让文若先生在蓟城的东面给你们划百亩农田进行实验,另外还有十六位农户为农学师,辅助你们。你们去与他们见见吧,农学署还在改建中,地址你们也可以问问他们。”

        然后刘和就让他们离开了,接下来刘和要见的这两位才是大头,那就是邴原和徐邈。

        历史上徐邈是在曹魏做到三公位置的人,可见其才能,只不过现在刚及冠两年,荀彧考察过后认为,徐邈才能完备,只需要磨砺数年,当为治国之能臣。

        于是刘和先单独召见了徐邈,双方见礼后,刘和开门见山的道:“我今日单独召见你,是因此次举孝廉共八十六人,以你为上佳。”

        徐邈赶紧道:“不敢当少君如此评价。”

        刘和道:“你也不必谦虚,我用人唯才是举,不看出身,你跟从我,能做到什么位置全看你的能力。”

        “但凭少君吩咐。”

        “徐邈我且问你,对于我今日的行事可知。”

        “少君指的是开设医学署、匠造署、农学署三署之事?”

        “正是,你怎么看的。”

        “在下虽不知这三署的具体职能,但仅从字面意思及分配人员来看,医学署、农学署关系百姓,此二署于百姓有利,而匠造署应该是关系铁器生产,少君是想增加士卒的战斗力。”

        “匠造署说的不全对,你继续。”

        “医者多为方士,从秦起,方士多注重炼丹,以求长生不老,从少君取名医学署的名字看,少君应该是注重医而不是术。”

        “没错,医能治疾病,但术我不提倡但也不压制,方士可以照常当他们的方士,但我要的是能治瘟疫疾病的医道,于民有益的术道。”

        “少君怜悯,少君置农学署,当是为耕种而置,我见此次孝廉中有不少农户,然百姓多不识字,少君为何不召儒生呢?很多儒生都是自耕自种,熟悉作物,而又熟读五经。”

        “我若召儒生,只为了种植作物,那些儒生愿意吗?就算来了,他们短期内无怨言,但若我要求他们此生都种植作物,无法参政,他们心里会没有怨气吗?”

        “少君的意思是农学署中之人终生都种植作物?不是研究吗?”

        “没错,是研究,但自己不种拿什么研究?别人种的又为何要你研究?又能懂多少?农学署我需要的是熟悉农事,能进行终生研究的人,就和治五经一样,不拿一生何以成就。”

        “少君说的是,在下愚昧了。”

        “也不怪你,这些毕竟是我初设,你也不知具体,而匠造署除了利刀兵以外还要改农具,你就说说我设的这些是好是坏,对天下又又有何影响。”

        “仅仅凭医学、农学二署如果能出成就,可以说有利于天下万民,但也恐天下儒士所忌,少君设署提高了医、农与匠人的地位,但他们却不归儒士所管,打破了士农工商的阶层。”

        “你倒是看的透测,但士农工商四阶,我只是把工与农平等了一下而已,这也是以后必然的。”

        “请恕在下愚钝,不知少君是何意思。”

        “我且问你,商为最低层,但为何商人能活的比农户还要好?”

        “因为他们转买转卖,手握大量铜钱。”

        “那如果我让农户家家有余粮,不愁吃穿之后呢?”

        “农户必然会追求享受。”

        “是的,享受,当人吃饱穿暖的时候,他不是已经满足了,而是想吃的更好,住的更高,用的更好,玩的更多更好,活的时间更长。”

        “所以此时对工匠和医者的要求会更高,他们的地位也会被农户抬起来。”

        “果然是一点就透,当年秦皇嬴政时,方士地位为何会高,那是因为嬴政需要他们,一人需求的时候都是如此,当天下万民需求的时候,其地位不高也高了。”

        “少君高瞻远瞩,在下佩服。”

        “关于你说天下儒士反对的问题,我有一策,需要你去完成。”

        “少君请吩咐。”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g99.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m.bqg99.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