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汉末称雄 > 第二十九章 大 学

第二十九章 大 学

小说:汉末称雄作者:枝愧字数:3008更新时间 : 2021-01-27 23:53:13
刘和说道:“我欲推行儒学,置大学,大学置大学令一人,大学丞两人,大学博士若干,大学教师若干,任命你为大学丞,不要想为何不任命你为大学令,那是留给郑玄郑师的。”

        “在下不敢,少君有郑师为大学令,天下士子将陆续归附而来,我等也可时常请教学习。”

        刘和也不管他是不是在拍马屁,反正郑玄地位在那里,刘和继续说道:“这次孝廉剩余的三十八人都是治经的,全部交由你,你取其中二十八人分赴我麾下九郡八十县,于各县建立小学,这二十八人为小学令,招募儒士设置学馆,教导六至十岁儿童识字。”

        “若全部郡县普及需要的儒士太多,且恐儒士多不愿意。”

        “各士族豪门中读书不成才的应有不少,我不要求他们能力多好,我要的只是能教孩童识字,读四书,不教五经。”

        刘和缓了下接着道说道:“另外由于这些职位新设,俸禄我会让文若先生拟定的,所有愿意教授孩童的习字的统称为小学教师,入朝廷编制。”

        “如此,此事当可行,只是幽州士族本就偏少,全州各郡县普及儒士怕是还不够,少君是否能下令,号召天下儒士。”

        “此时天下动荡,我们不宜动作过大,虽然我的改革颇多,但也只针对幽州,目前不宜引起天下诸侯的注意,等我们出成绩了,名声也就传出去了,底蕴也有了,将来还怕没人吗?”

        “少君所言极是。”

        “这只是让你实行的其中一点,有问题可以找文若先生,另外就是大学本部你领剩余十名孝廉做两件事。”

        徐邈未出声,静等刘和下文。

        “现在孩童从论语习字太过艰难,我令你领这十人,从古代先贤典籍中取不重复的千字,组合起来以成千字文,方便孩童学习。”

        “少君欲作蒙学典籍,只是这与用四书习字有何不同?”

        刘和要徐邈著作的是后世蒙学的千字文、三字经、幼学琼林之类的读物,无前例可循,徐邈当然不懂。

        刘和道:“我要你著作的蒙学典籍,需求对仗工整、易读易懂。例如从易经天玄而地黄中取四字成天地玄黄,从淮南子上下四方曰宇,古往今来曰宙中取宇宙,再从太玄经洪荒之世中取洪荒,组成宇宙洪荒。”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

        徐邈连续练了几遍,然后道:“果然朗朗上口,易读易记,少君之才在下深感佩服。”

        “那你就放手取去做吧,另外我会安排一位大儒与你配合的。”

        “不知是何人。”

        “和华歆、管宁并称一龙的龙腹邴原邴根矩。”

        “少君竟然除了郑师还请了他来,少君果然是天命所向。”

        刘和也不理徐邈的马屁话,派人去请了邴原来,刘和自己都感觉自己飘了,都不上门去拜访人家,而直接用请的了,这是以前想都不敢想的。

        邴原到来时,刘和连忙迎过去道:“怠慢根矩先生了,还望先生见谅。”

        邴原道:“少君不必客气。”

        “实在是离幽州两月有余,刚回幽州事务繁忙,直到今日才与先生相见,实在愧对先生。”

        邴原见刘和连续道歉,态度也放的低下,一点气也就消了,本来嘛,你刘和派人去请的他,他来了你不在也就算了,结果你回来了连续几天不见他,干嘛呢,耍他玩呢,是个人都得生气。

        刘和又给邴原引见了徐邈,然后道:“如今我置大学,以郑玄郑师为大学令,徐邈为大学丞,我想请根矩先生也任大学丞,不知先生可愿。”

        邴原一听郑玄都来了,连忙道:“少君有令,敢不从命,不知郑师如今在何处,我好去拜见。”

        “郑师还在冀州来蓟城的路上,不出意外的话大概十余日就会到的,先生不必着急。”

        邴原道:“没想到少君竟然能请郑师来此,管宁他没来定会后悔的。”

        刘和没搭这茬,他把刚和徐邈说的大学的事又和邴原说了一边,不是他想费事,不同时召两人一起来,而是刘和对他两的期许不一样,徐邈日后是要入朝封王拜相的,而邴原是以后大学令的人选,毕竟郑玄是真的老了,不知道什么时候就去了。

        这边邴原听了刘和要著作千字文的计划也是颇为佩服,刘和道:“除了千字文以外,你们还要招收以及教授学生,现在你们人手不多,这第一期先招一百人,以后大学实行七日两休沐。”

        这条件可比五日一休沐高多了啊,就怕其他人效仿,不过现在这时候的人为了休沐早就削尖了脑袋,就为了能多休息一天,什么招都想出来了,贿赂的常态化也是从这里开始的。

        刘和继续道:“”大学分设五经科,每天上午两个时辰一门经科,每天下午两个时辰为,九章算术科与天文历法科,农学科与地理科、律法科、射御科、兵法科、乐科与棋科共十三科负责教授,而你们二人每七天在学科中选一门教授半天。”

        邴原道:“如此多的学科,学员会不会杂而不精。”

        刘和道:“我要的就是他们的杂,而且我也不要他们全部精通,只是到时会根据他们精通的学科安排地方而已,比如入朝为官的必须通五经,天文、数术、农学、地理都要懂不必精,而律法必须通,射御、兵法、乐棋不必懂,这是他们的个人修养,而要入农学署的必须通数术、天文历法、农学、地理,其他的不重要。”

        “如此的话,若学子都不重视农科呢,那农学署岂不是要无人了。”徐邈道。

        “这就不必诸位担心了,其一大学是不断扩大的,学子会越来越多,我只择优录取,不学其他科的,那么他们也只能回家种田或者教授孩童去了,其二,农学署要的是精通的人才,至少对农学是感兴趣的,这样他们才能一直研究下去。”

        刘和见他们没有疑问了,又抛出了一个炸弹道:“如今的五经种类繁多,我准备统一一经进行教学,其他为辅。”

        邴原和徐邈面面相觑,这动作岂止是有点大啊,天下学子恐怕要闹事啊。

        刘和继续道:“这也是我请来了郑师,有他在,天下学子反对不起来的,郑师学贯古今,我要以郑师注解的毛诗、古文尚书、费氏易为诗、书、易三经正本、礼经以礼记为正本,周礼、礼仪为副本;春秋以左氏春秋为正本,其他为辅。”

        邴原道:“诗、书、礼三经我可以理解,是郑师集古今于一身注解出来的,但少君为何要以左氏春秋以及礼记为正本。”

        “我本想以孔圣先师的春秋为正本的,但左氏春秋比春秋多出二十六年记录,而且是最接近孔圣先师的,后世的吕氏、公羊、谷梁等等都是后人根据个人的理解注解出来的,都加入了个人的想法,但这都不能代表孔圣先师的思想,要不然怎么会有这么多派别,我要正本归源。”

        邴原、徐邈都沉默不语,也无法反驳,又不是不让读春秋,只是换了一家而已。

        刘和继续道:“至于我为什么选礼记为正本,周礼我就不用说了,主要就是礼仪,我汉朝以礼仪为主几百年了,但如今天下动荡,君不见现在,多少未及冠的男子由父亲系个布带,就算完成及冠了,礼仪过程已成为累赘,而我们要与民休戚,礼仪之礼太过繁复奢华,不如礼记,只有礼而没有繁复的仪式。”

        “少君体恤百姓之心,我等不如。”

        刘和道:“等郑师到了,就按这个实行吧。”

        说完刘和下令召三十八位孝廉来,和他们熟悉了一番,让他们从此后归属徐邈、邴原的大学,并告诉他们郑师将要到来的事,就让徐邈、邴原带他们下去了。

        至于后面怎么做,就全看他们两个的了,大的框架刘和给搭了,不能什么都让他过问吧。

        处理到现在只剩下了一位阎柔了,刘和看了看天色也不早了,但想想还是今天全处理了吧,于是召阎柔来见。

        阎柔其实也颇为紧张,今天他也看见了刘和的大刀阔斧,他担心自己老粗一个,虽然也识字习文,但却差强人意,深怕刘和也来一个高难度的差事给他,他都不知道从哪下手。

        这时就听刘和开口说道:“听闻你与鲜卑乌桓各部落交好?”

        “回少君,在下从少时就被鲜卑劫掠去草原,为了活命不得不周旋于草原各族之间,后来凭着一把子力气也在他们中混开了,这才在前几年回了幽州。”

        “如此说来你武艺还算可以。”

        “三脚猫功夫而已,也只能在草原各部混混。”阎柔谦虚的说道。

        刘和可知道想在草原混的好,光有力气是不够的,关键还要有义气,刘和道:“你随我来。”

        说完,刘和带着阎柔来到军中校场,并让人去通知许定过来。。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g99.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m.bqg99.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