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海国月明 > 七十九 话疗

七十九 话疗

小说:海国月明作者:狷夫不羁字数:2027更新时间 : 2020-04-04 10:00:00
  跟在身后的周全,忽见自家主人走着走着,竟而手舞足蹈起来,不由一时愕然,却又不敢多问,只是定定呆瞧。

  同时暗暗心道:想来是被那个庄梦癫传染了疯病,这才有些不正常了,看来此处以后须当少来为妙!

  只因社祠、船湾和炮山三处之间距离太远,来往公干不免误了日头,每每夜幕降临,雨林之中多有毒蛇猛兽,硬赶夜路极不安全,因此炮山与船湾也设有几间驿房。

  只是驿房条件太过简陋,里面不过是两头砌个砖墙,上面再横条木板,搭成个可容十来人一起躺下的大通铺,至多再有套缺胳膊少腿的座椅放在中央,当成个吃饭的所在,与社田祠堂里的馆驿客房相去甚远。

  听完周全介绍,郑鸣却是并不嫌弃,总归能够遮风挡雨,少了兽虫骚扰,好歹算个栖身住处,而且这一天辗转两地,连访四处,郑鸣着实有些累了,于是便让周全带路前去驿房休息。

  走下炮山,循着林间小径踯躅而行,将将转过一道弯,林中忽见一片空旷,一个更小的圆形山丘再次映入眼帘之中,只是山上草木早已绝迹,反而围绕山脚多出几十个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的泥塔来。

  一注青烟袅袅娉娉,正从塔林后面升起,徐徐飞上天空,与晚霞交织一处,顿时染出一丝烟火气息!

  “这又是什么地方?为何不曾听说?”

  郑鸣正要开口问向周全之时,却听后面跟随的一名护卫正与身旁那人小声嘀咕,“好久没来陶老蔫的蚂蚁窝,不想又增几座磁窑,这冷不丁看见,密密麻麻的,倒是有些瘆人!”

  原来是陶老焉的窑场,远远望去,果然像极了白蚁存生的蚁巢,这名字倒也贴切!

  郑鸣忽然来了兴趣,顾不得疲累,招呼走在前面的周全一声,转头走了进去。

  便如中国的英文单词,陶瓷自来便是华夏民族的象征,自远古先民偶然从火堆中发现黏土烧成的陶片开始,江西万年仙人洞、广西桂林甑皮岩、广东英德青塘等地率先诞生人工陶器,接着便是裴家岗、河姆渡与仰韶、龙山等地红陶黑陶,随之过渡到商代的原始瓷,继而分门别类,发扬光大。

  汉有青瓷,唐生三彩,至宋朝更趋成熟,耀州窑、磁州窑、景德镇窑、龙泉窑、越窑、建窑,以及被称为宋代五大名窑的汝、官、哥、钧、定,都有它们自己独特的风格。

  虽经元末战乱,许多古瓷烧制之法相继失传,但在明朝建立之后,社会秩序一经稳定下来,立时又催生出景德镇这朵后辈奇葩,从而香火不绝,绵延至今。

  论及烧制陶瓷,除了黏土质地和各种不同坯料配方之外,便当属火候最为关键,便如郑鸣曾经引以为惊奇的那套柴窑茶盏,果真便是增一分则废,减一分则欠,非得摸索出最为适宜的温度,并有能力掌握好最恰当的火候才行。

  要做到这些,除了个人经验之外,还要有相应的窑炉,其中又有分类,譬如直焰窑、倒焰窑、半倒焰窑、平焰窑等,由此催生出不同的形状。

  既有形如馒头的圆窑,也有蜿蜒匍匐的龙窑,更有葫芦窑、蛋壳窑以及层层递进的阶梯窑,便如方才在丁四盼处见到的那座三笙窑也是阶梯窑的一个变种,只是不再烧瓷,反而用来冶铁罢了。

  而那位醉醺醺的陶老蔫,便是一位乐于钻研的制瓷专家,更是一位盘炉建窑的大师。在窑林中徜徉一圈之后,郑鸣对那口三笙窑以及即将从中熔炼出的钢铁质量又增几分信心!

  又参观了那处烟火大冒的木炭窑后,天色已然黑透,周全的不住催促声中,郑鸣再不停留,重回小径,穿越密林,径直去往那处驿房坐落之地。

  接下来的几天里,郑鸣一直钉在炮山,一有时间,郑鸣还不惧炎热,亲自钻入制造炮模的工坊里面,参与到研制铁模的工作之中。

  只因原来一直采用泥模铸炮法,此时一下升级为铁模铸炮,丁四盼虽能理解原理,可等实际操作起来,却发现困难重重,大为不易,所有流程都要摸着石头过河,因此进展极慢,期间多有反复,以至已有匠人提出为何不继续坚持泥模铸炮法的疑问。

  泥模铸炮?开什么玩笑!

  且不论每制一炮总要费时两三月,效率低下,令人难忍,便是那些泥模,也不过只能使用一次,实则消耗巨大,便如《火攻挈要》所载,“泥模之法,铸十铳能得二、三铳可用者,便称高手”,这等废品率岂不让人笑掉大牙!

  这还没有谈到泥模火炮可怜的射程和威力,便如郑鸣曾在安不纳岛上见过的那门,即便是青铜材料,最大射程也不足千米开外,稍有不慎,便有炸膛之虞,那不是活活要人命嘛!

  郑鸣虽也是纸上谈兵,但总归知道铁模铸炮的优势所在,比如生产效率成倍提高,还可降低废品率,如果再将1860年出现的罗德曼发明的内模水冷自紧技术加入进来,那么此时便是耗费多少精力也是值得。

  于是,任凭怨声四起,郑鸣却是毫不动摇,不仅对炮模的造型细节严格要求,还对模具各处尺寸和内外光滑程度好一阵死抠,甚而不惜亲自上手,按照脑中记忆草绘出大致样貌。

  然后再由丁四盼师徒重新测量绘图,一一修改落实。

  一旦超过误差标准,便要推倒重来,便是费时费工也是在所不惜。

  坚持之下,终有回报,五天之后,在先后作废十几套铁模之后,一套令郑鸣基本满意的铸炮铁模终于成形,将分开浇筑好的各片模瓣全然对接紧固之后,一具铁模终于现出轮廓。

  正因这般艰难,郑鸣自一开始便令周全和丁四盼尽量详细的记录所有数据和制作流程,即便废掉的那些也不漏过一次,因此这套成功铁模随之被当做范本,以后都要按照这些规矩和尺寸数据进行操作。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g99.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m.bqg99.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