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海国月明 > 一二三 长铳项目

一二三 长铳项目

小说:海国月明作者:狷夫不羁字数:2061更新时间 : 2020-04-26 08:00:00
  郑鸣的要求总结起来,共有八点:

  一、鉴于早期步枪发射速度较慢,冷兵搏斗仍是主流,新型燧发长铳应兼具火枪与长矛的共同特点。

  因此枪支要制作得尽量细长,应在一米六左右,配上长达三四十公分的刺刀,总长应在两米上下,可以在来不及装弹时充当格斗矛刺使用。

  同时,要在保证枪身坚固不易折断的基础上,严控重量,尽量控制在八斤以内。

  二、枪支击发必须是燧发式,燧发结构要保证安全可靠,既不能无故走火,也不能出现因设计导致的哑火现象。

  扳机、卡簧、药池、燧石夹板尽量小巧坚固,必须能够防雨防潮,从而做到全天候使用。

  三、按照两人讨论结果,最为关键的枪管,弃用脆硬易断的整体铸造方式,转而采用熟铁锻造,采用双层叠加互包工艺。

  内层铳管既要保证足够硬度,不至被弹丸长期磨蚀撞击而快速损坏,还要通过钻孔成形技术,将枪膛打造的笔直平滑。

  外层则须抗撞击,有一定韧性,以便适合短兵格斗,枪管内部净口径定15.05毫米。

  四、保证铳身附件的精巧易用,尤其是瞄准结构,需要考虑人体特征,尽量做到合理舒适;弹药通条也要长短粗细合适,从而能够一步到位。

  至于用于近身搏杀的铳刺,在本时空中显得格外重要,郑鸣为此将枪刺的三种形式,插塞式、套管式和折叠式,以及单刃、双刃、三棱三种样貌,连同他们的特征优劣一一罗列分解,并提出要求,连接结构尽量简单,保证连接迅速,同时坚固不易脱落。

  五、因为长铳职能是武器,因此务求实用,杜绝华而不实的装饰,鉴于未来要大量装备,燧发长枪同时兼顾制造速度和成本控制。

  六、从今日开始,四不着调被任命为燧发长铳项目研发负责人,现有铁铺工作可以转交给同伴。

  这一工作变动,随后便会派人告知丁四盼;如有需要,还可随时向钦差汇报,以便及时向钢铁、采矿、火药和舰船等事业部调用物资和人员,以便保证燧发长铳的研制进度。

  七、该项目为保密级别,研发场地也应与铁铺其他工作隔离开,任何图纸、样范、材料和零部件等均不得透露给第三人知道,就是丁四盼也暂时不能告知。

  八、郑鸣为四不着调设置的研发周期是三个月,一待项目圆满成功,随后还有第二样短式火铳需要继续开发,但目前所有精力必须全然集中在燧发长铳上。

  郑鸣一边口头交代,一面龙飞凤舞,将要求中的关键点写在纸上,直到写完,四不着调也已记了个牢靠。

  直到再无问题提出,郑鸣这才将那张白纸,连同案上三支火器一并交到四不着调手中。

  公事谈完,早已过了正午,本要再留四不着调吃顿午饭,四不着调却又忽然恢复成那副谨小慎微的老样子,一面连连摆手,婉言谢绝,一面脱下外面衣衫,将三样充当样范的火器小心包好。

  对着郑鸣又拜一拜,四不着调赶忙拉开房门,一溜烟得跑走了。

  虽然郑鸣也无把握,这个乳臭未干的小伙子是否能够将燧发长枪研发成功,但总归一桩心事已了,郑鸣还是感到一阵轻松。

  于是趁热打铁,立即修书三封,然后将一名平时跟随自己的贴身卫士叫来,令他速速送往炮山和船湾。

  先将其中一封亲手递交丁四盼,至于信中内容,无非是四不着调的最新任命,以及让丁四盼重新为社祠铁铺安排人手。

  第二封写给陶老焉,令他派人送来二十斤配置好的黑火药和五百发直径15毫米的铅弹,速速送到社祠铁铺,交给四不着调,用以未来试验火铳威力准度。

  当然,考虑到度量衡换算,郑鸣索性让周全找来两把工匠使用的直尺,一番换算过后,将原时空使用的公制描刻在另一面上,尤其在15毫米处专门刻了一条深痕,以供陶老焉测量使用。

  第三封却是要交到公输舸手中,令其派来一名手艺娴熟的木工,带起全套木工工具,速到四不着调处报到,并且要完全听从四不着调指挥,配合制造木制枪托和枪身。

  书信写完,又再三交代之后,那名卫士立时动身,出门而去。

  郑鸣本要返回小院歇息一会,却又想起刚跟林仰北提过的定位导航仪器一事,睡意登时消散一空。

  既然本时空中,六分仪还未发明出来,那就只能内部挖潜,自行研发了,而这事自然非吴由端莫属。

  来到婆罗洲上已经两个多月,从上到下的头头脑脑基本都曾单独谈过,唯独这位梅圃道长是个例外,若非有事,此人便踪影不见,就如一个潜心修行的隐士那般,无声无息,不知所在。

  就连周全这个无事不晓的万事通也只是听说梅圃居所大致位置,却是从未亲身去过,真要去寻定然不易。

  郑鸣听完,不由心生愕然,沉吟半晌过后,郑鸣只得暂时打消这个念头,因为除了找人之外,无论制造六分仪还是望远镜,都还首先要有玻璃才行。

  说起玻璃,很多人会认为在古代,玻璃只是西方特产,中国无法制造,其实这是一种误解。

  固然在约公元前3700年前,古埃及人已能制出有色玻璃装饰品和简单玻璃器皿,但在公元前1000年前,中国制造出无色玻璃,到了公元北宋时期,又出现了商品玻璃,并开始成为工业材料。

  不过,中国古代的玻璃,一直是较为简单的低温铅钡玻璃。因为化学成分和烧成温度的原因,遇到热水就炸,因而根本无法用来做生活器皿。

  而西方的“钠钙玻璃”属于两个不同的玻璃系统,虽然透明度较差,但却结实耐用,遇热不炸。

  因此,中国古代的玻璃只能局限于装饰品,而很少被用作饮食器具,更谈不上制作望远镜和六分仪所需的这等光学玻璃了。

  总归看来,眼下当务之急还需另起炉灶,先将钠钙玻璃制造出来,然后再考虑望远镜和六分仪!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g99.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m.bqg99.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