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汉末称雄 > 第二十二章 君 臣 交 心

第二十二章 君 臣 交 心

小说:汉末称雄作者:枝愧字数:3021更新时间 : 2021-01-20 13:32:56
刘和说道:“这我自然是怕的,若是天下士族能联合起来,这天底下没有哪个诸侯能抗衡的,所以我从幽州开始逐步实行,幽州士族本就少,等幽州民众获得好处了让他们再回到吃不饱的日子他们愿意吗?而且这些农墨弟子读儒经,你说他是儒家还是农墨弟子?天下士族如何反对。”

        “少君这一计策有点庞大啊,让现有的天下士族利益被打乱重新分配啊,还需谨慎行事为好,防止士族反扑。”审配道,他还是担心刘和动作过大,导致天下士族反扑。

        “众位先生需知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民为天下之本,民不聊生民则反。孟子有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我们需要考虑的是天下万民,若天下民心所向,我等还有何可惧!”

        “少君志向远大,我等佩服。”荀彧等人行了一礼道。

        “我如今和你们说这些就是要和三位先生交个底,大汉国祚已有四百年,如今千疮百孔,我想延续大汉国祚,就不得不行改革之道。之后的改革有可能更多,还需要三位先生多出力。”

        “我等敢不效死。以报少君,续大汉国祚,以利万民,”荀彧三人恭敬的道。

        “有三位先生我也放心,但未来还需要更多的人才,还需三位先生发掘举荐。这次在幽州举孝廉,大约会有八十人左右被举荐,到时还需三位先生考察,哪些可堪大用,哪些只能为郡县之吏,还有哪些能够后期培养的。而除了治政之才外就是善于种植之人、工匠水平高超之人以及有名的医者这三类人也需在招募之列。”

        说完之后刘和就让三人忙去了,但荀彧并没有走,他等田丰、审配二人走后,对着刘和说道:“少君早已胸有沟壑,恐怕不止刚才说的那一些吧。”

        刘和看着荀彧,有点头疼,“先生何以此言。”

        荀彧似笑非笑的道:“从少君刚才之言中,我已看到了少君的野心,少君也不必瞒我,我若不愿辅助少君,也不会留下来了。”

        刘和苦笑着道:“还是瞒不过文若先生你,确实,刚说的只是一部分,也是开始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不知少君可愿说于我听听,我也可为少君参谋参谋。”

        “文若先生,不是我有意隐瞒,实在是事关重大,其实学生一直感到非常的担忧。”

        “不知少君在担忧什么?”

        “先生应知我大汉一朝一直在和草原各族争斗,虽有胜负,但草原各族一直不绝,甚至逐渐在侵蚀我大汉疆土。”

        “草原各族确实是我大汉之敌,然自汉武帝大败匈奴后,其后草原势力一直未对我大汉朝造成太大威胁。”荀彧道。

        “先生此言错了,当年赵武灵王开辟云中郡,赵国李牧大将军大破匈奴,秦始皇令大将蒙恬率三十万士卒北拒匈奴,屯兵于上郡,平定并州的五原朔方和凉州。”

        刘和缓了口气接着道:“然凉州部与并州大部于汉初又被匈奴占据,至先汉武帝时才又收复了并州大部及凉州部。再之后百余年的征战才让匈奴衰落,后开辟西域都护府,然西域都护府前后也就几十年又被废止。”

        荀彧道:“匈奴已算被灭差不多了,如今只剩并州的南匈奴一支了,起不了大患。”

        刘和也知道荀彧虽然才能出众,但终究局限于眼界。

        当下接着道:“北匈奴部虽被灭,但如今南匈奴却趁我大汉内部动荡时占据并州,如今并州的上郡、云中、朔方、五原完全属于南匈奴部了,而剩余的几郡也在匈奴和鲜卑的铁蹄之下,这本就是我们的过失,而幽州五郡乌桓也常年为祸,直至我阿父任幽州牧这几年才罢休。”

        “这两部如果只能算小患的话,那鲜卑部呢?自桓帝时期檀石槐一统鲜卑后,时常南下劫掠,我朝发兵征讨而大败于其手,至先帝晚年檀石槐死,鲜卑才又分裂成几部,不成大祸,但如今我大汉朝内部这十几年经历天灾、瘟疫、兵祸等等,人口已是锐减。”

        刘和看荀彧脸色开始严肃起来,接着道:“我担忧在未来几年甚至几十年里,随着诸侯争斗,以及天灾瘟疫等等,人口恐怕将十不存一,到时若草原各部为祸,如何抵挡,草原各部就如同那群狼,只要有一个吃到肉了,其他的就会群起而攻之,到时我大汉如何抵挡。如今我大汉面临的不紧是乌桓、鲜卑、南匈奴还有羌、羯、氐、等各族,而关中及西凉地区胡族过半,并州已是匈奴的牧场,日后呢,草原各部会不会占据关中?关东?”

        荀彧脸色严肃的道:“少君之担忧不无道理。”

        “所以我一直想的不光是迎陛下东归洛阳,我想的更多的是如何保存我大汉底蕴,能够在未来对抗草原各部使其不敢入侵,我大汉现在是一块上等的肉食,草原各部现在就是群狼环视,就缺一个头狼下令了。而我们不知道草原什么时候就会出现一匹头狼,也不能把希望放在草原出不了头狼。”

        “所以少君才想着改革,好保存或者说增加我大汉子民的底蕴?”

        “是的,我一直在说的一句话是,我们不能把希望寄托于别人,只能抓在自己手上才能把握命运。如今指望诸侯齐心是不可能的,草原各部是狼群,我们可以借力,但也容易引狼入室。”

        “那少君准备如何改革呢?”

        “我的想法现在只是一个大概,难免疏漏,说于先生听听,还望先生以后能帮我补全完善。”

        “在下自当尽力。”荀彧也知道事关重大。毕竟汉朝四百年包括汉以前几百年都在与草原各族战斗,刘和是不是危言耸听他还是知道的。

        “要增加大汉底蕴,首先要民强,这个强不止是强壮,还要能吃饱有余粮,才能繁衍更多的人口,而制约人口发展的有粮食产量,劳役重度,还有就是天灾瘟疫,先生认为可对?”

        “少君说的不错。”

        “天灾我们没办法,粮食产量前面我已说过了,而且让先生实验的冬小麦种植和养猪都是为了增加百姓的粮食产量。而劳役一项暂时没有办法,有战争就有繁重的劳役,只能等宇内澄清之时再行调整。而瘟疫就需要医者费心费力了,医者与学说一样需要交流以及经验才能产生更多的成果,而治疗瘟疫或者遏制瘟疫蔓延就是只有医者才有能力。”

        “所以少君于举孝廉先找这三种人才?”

        “而且我还要他们著书以传后世,其中医学书籍内容要记录各种病症的原因,治疗过程方法,以供后来之人参考,否则一直在原地踏步,于民无利于我等也无利。”

        “此法甚好,可令后来者有法可依,不用一直走重复的路,只是此法不容易普及百姓。”

        “这就是我要做的第二件事,造纸,当年蔡伦改造了造纸术,令纸张的质量和生产出来的数量有所提升,但无论质量和数量连士人都不够使用,别说普及了。但蔡伦能改造,我们为什么不可以,蔡伦以破布、麻头、树皮等造纸,我们为什么要局限于他呢,麦秆可不可以?树干可不可以?还有其他的植物可不可以?都可以找人进行改造,假如成功了呢。”

        “如果纸张真能改造出来,对我儒家经典的传播也确实有利。不用像使用竹帛那么费力了。”

        “而先生是否有发现这几年出现了一种纸张上的儒家经典,却不是抄写的,而是从洛阳先帝所立的石碑上拓印下来的?既然能拓印而不用费力抄写,我们是否可以进行改良,用拓印之法更广的传播儒家经典?”

        “少君思维之敏捷,让在下佩服,少君之雄才伟略世所罕见。”

        “先生也不用吹捧于我,这些都只是我的想法,而具体如何才能实现还需要先生帮助。”

        “少君说的这些概括起来,大概是提高产量、兴修水利、革新农具、治疗瘟疫、扶植医学、传播儒家经典等都是于国于民有利的事,不知可还有其他?”

        “还有一事关系重大,我说出来若传出去恐怕天下动荡,我之一切谋划都休提了。不知先生可能承受?”

        “看少君如此慎重,可见此事必然干系甚大,若少君不弃,在下必能为少君保守秘密。”

        “先生之品德我还是相信的,只是事情太大,先生还请做好心里准备。”刘和不得不一遍遍的给荀彧敲警钟。

        刘和缓了一下道:“此事关系到天下士族,先生也出自士族,当知道天下各士族豪门多豢养家仆,佃客,多者过万。其结果就是士族豪门势力过大,各州郡县不敢得罪,不便于管理,也容易为祸。而且隐匿人口过多,也不利于国家税收。”

        “少君的意思是要动天下士族?可天下人才多出于士族,若动了士族,恐动国本啊。”荀彧道。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g99.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m.bqg99.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