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汉末称雄 > 第二十三章 为百姓计

第二十三章 为百姓计

小说:汉末称雄作者:枝愧字数:3023更新时间 : 2021-01-21 20:38:12
这就是局限性了,荀彧能接受能者上,庸者下,但眼界却出不了士族这个框子。

        刘和道:“就是因为朝廷之才多出于士族,才容易出问题,天下士族皆有姻亲关系或师门关系,桓帝与灵帝时为何会有党崮,只是因为宦官所为吗?先生也是大才,当能知道原因。”

        荀彧沉默不语。

        刘和继续道:“当年黄巾之乱为何能起事如此之快,势力如此之广?天下各州刺史郡守以及天下士族豪门都看不见,你信吗?我反正不信,而先帝解党崮之后又为何能迅速平定黄巾?都不过是士族手段罢了,天下士族何时把陛下把大汉子民放在心中了。”

        刘和说着有点激动了,他穿越后发现很多事情和人物都与原来看的三国演义大不相同,作为有些原本刘和记忆的他也是感同身受。

        刘和又接着道:“上次十常侍之乱,大将军何进被杀,天下诸侯对宦官是何态度?天下诸侯都认为只诛首恶,连何后都知道宦官不可诛尽,而他四世三公天下士族翘楚的袁家袁绍与袁术却诛尽宦官。他想干嘛?陛下与太后不让宦官伺候改让士族子弟进宫伺候吗?还是说陛下与太后不用人伺候了?”

        刘和感到忿忿不平,“而且他们两兄弟还蛊惑大将军何进召边军入京勤王,是他们杀不了宦官吗?陛下内无宦官可用,外无忠臣护驾,导致现在太后被恶贼董卓毒杀,陛下身陷长安为他人所控,这可以说他袁绍是罪魁祸首,而他袁绍雄才大略,能看不出诛尽宦官的后果?能看不出边军入京的后果?他还是那么干了,不仅导致京师混乱,让边境也再无防守,并州、凉州乱作一团,真的只是一时气愤,为大将军打抱不平?”

        刘和缓和了一下口气叹道:“这天下何处没有士族的影子,士族本是辅佐陛下而安天下万民的,但如今士族变了,有像先生这样一心为国为民的,但大部分都是优先考虑的士族利益,而置陛下与万民的利益于不顾的。”

        “所以少君想扶汉室,又不想为士族所迫?”

        “没错,现今天下谁能斗的过士族,百姓越困苦他们反而越高兴,因为他们所能占的土地越多,养的家仆佃客越多,但我大汉的国力却越来越弱。”

        “少君准备如何动天下士族?”

        “若要大汉稳固,只有两策,下策为利益重新分配,也就是诸侯经过征战后,剩余的士族根据所处位置分配利益,但利益重分配也不过能多延续百余年。上策为彻底打破士族的统治地位,引入外力与士族相争,最佳的人选就是普通百姓,让普通百姓能通圣贤。”

        荀彧知道刘和说的没错,但刘和的想法实在太危险了,一个不好的话容易出大事的。

        荀彧沉思了好一会,神情看上去颇为疲惫,对着刘和说道:“少君为何认为下策不可行呢?”

        “动荡的年代,个人能发挥自己的极限能力,所以会涌现出一批国之良才,看起来能够为国为民,也确实能,但天下安定后,他们背后的士族也将分得相应的权利,若百年后,我们这一批人不在了,后世子孙的才能也不同,家族出了国之栋梁还好,若是出现庸才,父辈又不想放弃家族现在的权利,非要扶他上位呢。”

        “这样就算少君从百姓中取材也会有挨问题啊。”

        “所以我要改变取材的方法,尽量避开人力干扰的因素,而让百姓通圣贤只是给他们一个机会而已。”

        “少君所要行之事干系重大,不可不小心敬慎,恐怕也不是短时间能达成目的的。不知少君准备从何入手?”

        “这我知道,此计为百年之计,当先最主要的是平定天下,保住我大汉底蕴。而幼儿不能形成劳动力,但也不能荒废了,所以我欲办学堂,教授幼儿习字读书,幼儿十岁以后要开始下地帮忙了,之后的学习由官方鼓励,总有读书上进的。待天下百姓读书之人多了后可开考举,士族与百姓一视同仁。”

        “少君是想以天下人皆可为士族,而士族走不长久,终会由一族被一家所替代,由士族变士家,加速权利的交叠更替。”

        “先生果然大才,正是如此。”

        “但在这士族到士家的变换之间恐有动荡。”

        “这就需要转移士族的注意力了,现今诸侯相争,士族注意力在于诸侯身上,等天下平定需将诸侯的注意力转移到草原各部去。”

        “如何转移?”

        “我朝疆域之大在以前可有。”

        “前所未有。”

        “先生可知世界之大。”

        “未知,难道少君知道?”

        刘和当然不能说自己知道。

        “我也未知,但往西经丝绸之路有几十个国家,虽然都是小国,但据传闻其西还有月氏、大夏、安息、贵霜等国,并不比我国疆域小,更传闻再往西还有强大的国家,只是距离太远,不知其情况。而往北是草原各部,但草原各部再往北呢,是什么所在?没人知道。”

        “辽东出海可至新罗、百济、邪马台等国,南下开拓有交趾。既然出海能有邪马台等国,那么我大汉东部及南部沿海而出呢?又能到哪?大海是否无边,其上是否有其他国家或者和我们一样的国家。而除了我大汉现有的肥沃土地以外是否还有其他的肥沃土地可以养民,是否可以为我大汉所用。”

        “少君奇思妙想我实不及也。”荀彧道。

        “我现在也就瞎想想而已,但将来是否能像班超出使西域一样派人往各方向打探呢?探索的同时也能做好防范,假如某一天鲜卑北方来了个民族灭了鲜卑熊视我大汉呢?我们也好早有准备。”

        “少君是否杞人忧天了。”

        “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啊,先生,这世界太大了,大到我们不能了解其万一。而天地如此之大,是否会有比我们强大的国家存在?是否也有现在还弱小,但将来吞并诸多地域而强大起来的存在?”

        荀彧茫然的道:“谁知道呢?”

        “所以先生,让我们努力吧,只有我大汉强盛起来了才能让草原各部不为祸,甚至吞并了他们,而民强后才有能力向四周探索,征服沃土为我大汉子民所用,才能防备有可能的敌人,不光为我们自己,也为了大汉以后的万世子民。”

        荀彧被刘和的语气所感染,激昂的道:“为了大汉,为了以后的万世子民,也为了少君的理想,在下愿效死力以报少君。”

        “我的理想也将是你们的理想,让我们一起努力奋斗吧,但是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还望先生能重视这次的人才举荐。”

        “领命,少君,那我去忙了。”说完,荀彧就去忙自己的去了。

        刘和等于是和荀彧掏了老底了,他也感觉轻松了些,终于不用自己一个人扛了,不过他也只会和荀彧一个人交底,对其他人还是要有所保留,不是所有人都会如荀彧一样为国为民的,你看陈群,有能力吧,搞了个九品中正制,士族一下就膨胀了。

        也不能说这时候的九品中正制完全不对,九品分层次,中正制收回各州牧、刺史、郡守的私聘僚属的权利。

        在一开始还是有利的,但也就是开始的几十年,而几十年的时间让士族做大了后,再想推行科举制就难了,后世隋唐能推行科举制,和五胡乱华后世家乏力不无关系。

        刘和想了好久以后的制度,后世的社会主义制度不用说了,条件不成熟,而资本主义制度的条件也不成熟,后世英国为了完成资本主义的国度,政治权利一度更迭了几次。

        在这时期的汉朝搞资本主义,商品经济不发达不说,三权分立的条件也不成熟,而且刘和不认为资本主义前期比封建主义好,甚至要更黑暗。

        封建主义各王朝除了实在腐朽了,还是想着农民的,而资本主义前期普通平民活的和奴隶没什么两样,只是社会资本向少数人积累,让这部分人有能力向外扩张而已。

        刘和想了想还是实行封建帝王的统治为上,也不实行什么殖民主义,刘和要的是给后世子孙一个底蕴,实行堂皇之道,平推出去,有多大能力平推多大地盘,完全是汉文化的地盘。说的霸道一点就是侧底的亡族灭种,就算你分裂也是汉文化的分裂,也还是华夏子孙。

        荀彧走了后刘和独自思索了一会发现自己的目光还是狭隘了,这天下可不光有名臣名将,还有闻名天下的大儒,这些大儒不思为官,只喜欢专研学问,其他人拿他们没办法,不代表刘和拿他们没办法。

        这就是眼光与用法的问题,不管是朝廷还是诸侯都想让他们去做官,但刘和不一样啊,你想做学问,没问题,你想教学生,没问题,那么你想不想你的学问书籍传播天下呢,能否名传后世呢,需不需要官方渠道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g99.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m.bqg99.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