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大将军印 > 第19章 秘闻

第19章 秘闻

小说:大将军印作者:龙游水字数:2293更新时间 : 2020-07-25 22:29:47
  打朝堂出来时,司马懿发觉,不远处的式乾殿周围多了些侍卫。

  因上了年纪,司马懿平时是乘马车上朝。自掖门出来后,他和长子司马师一起同乘马车,回府用早膳。

  府在东南。今日,司马懿特意吩咐车夫绕个远路,去城西一家铺子捎点东西,从西边绕行一圈儿。

  马蹄声“得得”声响起,车轱辘沿着皇城墙根儿西边而行。

  经过宫城西门阖闾门时,司马懿掀起车帘,眯起双眼,视线越过高高的宫墙,望着墙内一座颇为显眼奇峰突起的高峻楼阁,目测足足有二十五六丈之高,即使在皇城外,远远也能瞧见。

  此阁是明帝曹叡时青龙年间所筑,当初建成后便立了规矩,只有皇室之人,方有资格入阁一览。因此除了皇上和皇亲,谁也不知,上头究竟是何种风光。

  既然是皇家禁地,以往,司马师并没太多注意此阁。

  *

  “子元,你瞧见那匾额上的‘凌云阁’三字没有?”马车行出去一段,司马懿忽然开口道。

  司马师望了一眼,点点头,“笔力非凡,当真有凌云之意!”

  “那是韦侍中所题。”

  韦诞韦侍中是当世书法名家,诸体皆擅,榜书更是潇洒大度,堪称一绝。颇为文墨爱好者推崇。他与夏侯尚交情不浅,夏侯玄在少时,曾随他习过几年章草和飞白,二人有师徒之谊。

  “你还记不记得,当年他题写“凌云阁”,都经历了什么?”

  这司马师倒是有所耳闻。因为韦诞题匾这件事当年在京城几乎传得人尽皆知了。

  *

  青龙三年冬,凌云阁即将建成之时,需要找人题写匾额。难就难在,匾额离地有二十五丈,先前不知是工匠疏忽还是怎的,字尚未题,倒先把牌匾钉阁上去了!如何题字?

  这么个惊险万分的活,明帝随便一句口谕,“韦仲将不是善题署么,就交给他吧!”

  金口玉言,断无更改之理。陛下尊口一开,这活儿便落在年近六旬的韦诞头上了。

  明明可以找更年纪轻些的人上去题字,譬如韦诞之子韦少季也擅榜书,并且颇得韦诞真传,不输其父。但是明帝点名坚持用韦诞。既然皇帝已经开了口,韦诞只能豁出命去上去写。

  明帝带着一帮大臣亲自在下面观摩。

  题字之前,先将韦诞和笔墨放入一个竹筐,再由几名大力工匠用粗麻绳摇着辘轳,拉着竹筐,慢慢将人拉至半空。

  伴随着竹筐升高时“吱吱呀呀”令人心惊肉跳的声响,韦诞慢慢升至半空。

  往上一看,是青天白云。往下一看,所有的人都变成一个小黑点。他强自镇定,弯腰执笔,蘸墨,胆战心惊地完成差事。又随着竹筐“吱吱呀呀”地下来。

  不仅两腿发软,冷汗直流,连须发都白了近半。

  上筐之前,他头发胡须皆是乌黑,等题完字从筐中出来,已然半数变白。据说从竹筐出来后,韦诞便将大笔烧了,当场立了条家规,韦家子子孙孙,皆不准再习大字榜书。

  “这便是皇权积威……皇上随便一句话,即可要了一个人的命,也能断了一个人的一生……”司马懿眼望凌云阁,由衷感叹道。

  *

  说话间,马车已行至皇城西北。皇宫西北角有三座南北相连的小城,上面皆以青灰瓦铺就屋顶,在一派黄色与朱红为主色调的皇家建筑中,显得有些许肃穆。

  “子元,你可知这小城的来历么?”或许是在朝堂上有些情绪隐抑未发的缘故,司马懿今日的话比平日要多些。

  “回父亲话,此乃金墉城,取其‘固若金汤’之意,又唤‘洛阳小城’,乃明帝时期在旧城基础上增建而成。城小且固,南北总长约三百丈,东西宽约七十五丈,墙厚六丈许,内有宫室楼宇,设防严密,是皇城军备据点和戍守要地之一。”

  “嗯……”司马懿若有所思地点点头,“子元所言不差,不过,此乃其一。你可知道,到目前为止,金墉城还有一个特殊用途,却非用于战事,而是囚禁。”

  “囚禁?”

  司马师性情刻板,素无猎奇之心。在内廷当差几年,也只是做好自己份内之事,因此对这些所谓的皇家秘闻知之甚少。

  “皇家之事,多有不足向外人道者……无论何人,什么身份,一旦到了这金墉城,便也离死期不远了……譬如前明悼皇后,太和元年封后,其后十年,享尽荣华,景初元年秋赐死,临赐死前,便密囚于这金墉城内。”

  司马懿所言这位明悼皇后,正是明帝曹叡第一任皇后,姓毛,又称“毛后”,与司马氏同出自河内郡。得宠时一度与明帝同车同辇,宠冠后宫。河内毛氏也因此烜赫一时。当年河内官道上往来的华丽车辆,肥马轻裘,多往毛家而去。此后毛后年纪渐长,色衰爱弛,刻薄脾气却未见收敛,渐渐失宠,在后宫争宠中最终落败,虽然并无犯什么大错,最终却因些琐碎小事获罪赐死,河内毛氏自此凋落,乏人问津。而司马氏与毛氏一族因同出自河内郡,当年也多少受此牵连。

  “即使身在万人之上,风光无限又如何?只要身处一人之下,命运便握在他人手中,不在你手里,身不由己……”司马懿神色复杂地感慨道。

  *

  放下车帘,靠在车内软塌上小憩片刻。约摸过了两三炷香的功夫,马车行至太傅府前。

  司马懿睁开眼,健步如飞地下了马车,道,“你二弟带人去疏浚阳渠了,这项工程差不多要十天半个月,等快完工时,你派人唤他同来我书房,商讨出征之事。”

  “出征?”司马师有些惊异。

  “征西。”

  “父亲一直是反对此事的,却又为何……?”

  司马懿冷笑一声,“反对与否,这种战场卖命之事,又怎会少了我父子?”

  “今日你也瞧见了,邓飏小儿何其骄横无理,有恃无恐信口开河,几乎是铁了心的要征西,如此冒险急进行径,满朝文武竟如同聋瞎一般,无人出声反驳。再怎么商议下去也不过做做样子,徒费功夫。看来,此趟征西已无可避免,早则今年,迟则明春,不过迟早之事……”

  “此事已无转圜余地么?”司马师有些忧心忡忡。

  “几成定论。”

  一时气氛有些沉重。

  *

  简单用过早点,临去宫里当值前,司马师揣着疑问,又拐向司马懿书房。

  “请问父亲,是欲让我与二弟同去西征么?”

  “不,你留在京城,你二弟去。”

  “西征之行艰险莫测,诚如父亲所言,即便到了非去不可之时,我身为长子,理应在前,我去便是。父亲却为何要二弟去冒险?”

  “子元,”司马懿意味深长地看了他一眼,“为父还有更重要之事交于你办。”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g99.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m.bqg99.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