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清]娘娘负责躺赢 > 32、投诚

32、投诚

小说:[清]娘娘负责躺赢作者:花气薰人欲破禅字数:0更新时间 : 2021-06-28 16:38:42
宫中。

        因着雍亲王府连丧两女,  康熙爷很是安慰了两句,才叫老四退下。再从窗户看着老四瘦削萧瑟的背影,不由叹了口气,  挥手让梁九功下去,自己磨了会墨。

        他还记得去年秋天带着几个小儿子去老四的圆明园玩乐,  那时候多好啊,菊花金灿灿的,孩子们活泼泼跑来跑去的小身影看的人都年轻有劲儿起来,  老四照顾几个小的弟弟,看着就是个好阿玛。

        谁能想到这半个月,  老四连着没了两个女儿,  还是仅有的两个女儿。

        康熙爷久违的想起他刚登基的那几年,  儿子那是怎么生怎么死,  总是夭折一个都留不住,直到胤褆和胤礽都站住了,  子嗣才逐渐兴旺起来。

        可他们这两个当时被自己最为珍视的儿子,  如今也已经被自己亲手圈了起来。

        德妃久违的迎来了康熙爷。

        虽然年轻的时候她有段时间很得宠,生过六个孩子。但皇上就是皇上,等她年纪渐老,  容色不再自然也就不来了。

        德妃倒是也不怨:妃嫔们年轻时候守着恩宠,老了就守着自己的地位和儿子过日子,  每个人都是这样过来的。

        康熙爷这一过来,  她还有点吃惊。

        然而她伺候康熙爷这么多年,都不用抬眼,光感受天子周身的气氛就知道,皇上这是不高兴了。

        德妃越发小心翼翼伺候。

        康熙爷还是给脸,喝了一杯茶后才问道:“你给老四的两个宫女,  算过命格八字吗?”

        这给德妃问愣了,不过是给个宫女,算什么八字呢。

        康熙爷皱着眉:“你也该上心些。这两个人一进王府,不到一个月的功夫,克死了老四两个女儿!”

        德妃不敢再辩。

        她了解康熙爷,中年时候的不动声色,这几年反而退化了,又像是年轻人般急躁起来。

        孩子活不活下来的事儿,都是天命。

        皇上不肯认这个天命,这不,寻思来寻思去,就瞄上老四府里这两个新人了。

        肯定是她们命不好。

        德妃也就跟着

        躺了一回枪。

        只是德妃不知是皇上自己发散思维,听闻老四刚面圣出宫,只以为老四在皇上跟前抱怨过什么。

        待皇上走后,德妃就卧在榻上流下泪来:便是我给他挑的人不够出挑,也不能把这样的祸事扣在永和宫头上,老四当真就这样怨自己?

        连死了女儿都要怪自己?

        德妃觉得心底更寒了。

        --

        春光日盛,宋嘉书就直接不敢出门了。

        钮祜禄原身确实有点过敏体质,对不知道哪一种花粉敏感。

        好在年侧福晋的小格格的丧事办完后,福晋见她脸上不涂胭脂也红成云霞样的一片,很快放了她的假,让她回自己屋里去躲春。

        耿氏也不敢来看她。因耿氏院子里很种了些桃花梨花,怕走来走去带进来花粉,让她过敏的更厉害。

        而弘历在前院念书,三日才回来一次。一时宋嘉书有种放假宅在家里的幽静自在感。除了饮食不得不清淡点,海鲜羊肉油炸辛辣,大膳房一律不给送之外,别的没毛病。

        每日到了晚上下钥,又过完了一天,宋嘉书就会再撕一页日历本。

        不知不觉,她已经撕掉了第一本的半本。

        她过来也有半年多了。

        近来白南也不像原来一样催她用药,早点好起来,陪伴四爷之类的——毕竟四爷如今连府都不回了。

        那日四爷从宫里出来,就又去了京郊清虚观,这都十来日不回来了。

        年侧福晋专注养病,年家的人来送东西都比往日频繁,福晋都采取默认的态度。

        外头氛围如此,宋嘉书也根本不急着出门。

        --

        等她又撕了二十张日历纸的时候,四爷终于回府了。回府后却连年氏都来不及看,四爷匆匆换了件衣服入了宫。

        府里人就知道,宫里又有大事。

        自从大年初一皇上病倒后,所有人的心弦都紧绷着,如今看四爷匆匆赶回再匆匆入宫,府里也难免都跟着焦急。

        好在消息传回来的很快:有一个好消息和一个坏消息。

        好消息是:

        皇上身体没事。

        坏消息是:准噶尔闹事,首领在家里可能闲坏了,带兵攻打西藏,拉藏汗抵挡不住,向中央请求兵力援助。

        此时宋嘉书的过敏已经好的差不多了。耿氏更是耐不住寂寞,早几天就恢复了跟她的走动。

        这回也正坐在她这里嗑瓜子,边道:“还好就是边地要打仗,不是宫里有事。”耿氏也不敢说出龙体不安这几个字,就含糊过去。

        宋嘉书这种知道康熙爷还能顽强做好几年皇帝的人,心里原本也不太担心。

        她只是看着耿氏:“你又开始吃了吗?”

        倒不是她管着耿氏吃。

        而是上个月两位格格先后夭折,四爷有一回见了耿氏就拧起了眉头:众人都穿的素淡,耿氏也只穿了件淡蓝色的旗装。但众所周知,浅色实则更显得人胖,而且耿氏都不用打扮就脸饱满圆润,在一众格格里真是丰盈的鹤立鸡群。

        四爷的目光很明显,耿氏看懂了,旁人也看懂了。

        福晋更对她道:“你还年轻,怎么能放任着如今就胖起来,怎么伺候爷呢?而且两个格格没了,爷都瘦了许多,你也该少用些。”

        耿氏无法,回头就开始绝食减肥了。

        宋嘉书是不喜欢这种身材羞辱的,何况耿氏不是胖,而是一种饱满漂亮的丰腴,起码宋嘉书觉得耿氏的身材比府里旁人都好。

        无奈她说了不算,而且她也不能去劝耿氏吃东西,否则像是见不得耿氏得宠似的。

        只得告诉耿氏,别一点主食不吃弄坏了身子,吃点南瓜、地瓜、糙米饭也行。

        今日她看到耿氏跟十只松鼠聚会一样,面前很快堆起了许多瓜子皮、松子皮,宋嘉书不免诧异:“爷去道观又不是要修仙不回来了,你不是听了福晋的话不敢吃了吗?”

        耿氏摇头:“我再不吃东西,爷没在道观里修炼成仙,我先饿成个舍利子了。”

        说完两人都笑起来。

        宋嘉书从前就知道,耿氏跟自己一样,虽也抄佛经也拜菩萨,但都是跟着众人一起的缘故。她自己对佛祖,还真没多少虔诚。

        两个人相视一笑,但也不敢笑出多大的声音来。

        耿氏抬手擦了擦额上的汗珠:“今年年景不好,也是奇怪,才四月份啊,天就热的这样起来。”

        “听说前院念书规矩大,阿哥们上课的时候,甭管寒暑,该捧着书坐一个时辰就硬是坐着。冬日穿厚点点着碳炉子也罢了,可热起来孩子们就遭罪了。”

        宋嘉书点头:这里的孩子又不像从前自由,小t恤小短裤一穿,还能凉快点。

        王府里的阿哥,穿衣要求都是盘扣扣到下颌,袖口不能敞着,领子是领子,腰带是腰带的,就是走过来一定要是个板板正正的小公子。

        再加上贴身穿的一套里衣,到了夏日热得很。

        尤其是弘昼,小胖墩就更热了。

        耿氏和奶娘又不敢给他少穿,生怕把孩子冻着,小孩子染了风寒可不是好玩的。

        宋嘉书搁下手里的茶杯:“我也想来着。要不就多做点纯棉的剪了领子袖子的里衣,把里头的绸裤也裁短,做的宽宽松松的,到了盛夏,孩子在自己屋里读书练字的时候何苦穿的那样子捂痱子。”

        然后招手让人拿来两套她带着白南做好的,基本跟现代的短袖睡衣睡裤似的里衣。

        这裁减也简单的很。

        “那套大点的,是给弘昼的。”

        耿氏拎起来看了看,笑道:“姐姐跟我只会说不一样,你是成算在心里呢。”

        一看就是洗了好几水都揉软了的清江细棉布,裁减虽然很简单,但各处线头都特意埋了起来,从里面摸也一点儿不扎手。

        耿氏看了看,准备趁着夏天前,把自己小库房里的棉布也消耗两匹,给儿子多做几身换的。

        她收了一半,忽然道:“姐姐,四爷不会不高兴,嫌我们宠着孩子,或者嫌两个孩子吃不起苦吧?”

        宋嘉书有点恍惚:她一直以为耿氏敢说敢作呢,到处打听小道消息。

        原来她的敢作敢为,都是冲着后院女人去的啊。她不怕得罪两位侧福晋,也不是很怕得罪福晋。

        但她心底对四爷原来这么畏惧。

        宋嘉书今日看着耿氏,才忽然更深刻的体会到了这里人对尊卑的畏惧。她的手拂过两套小衣裳。

        “这世上,又不是所有苦都值得吃。凡背书背一百二十遍,这是为了功课扎实要吃的苦,可活生生把孩子闷出一身痱子来,我不愿他吃这样的苦。”

        --

        不单单耿氏觉得今年年景不好,四爷更觉得今年流年不利。

        准噶尔生事,要是搁皇上年轻时候的脾气,御驾亲征也不是不可能。

        反正康熙爷是允文允武,学贯中西,要什么有什么。只是再全才的英雄,如今也迟暮了。

        四爷坐在书房里:皇阿玛让他们兄弟们各自回去想一想,推举一位合格的大将军负责此战。

        他们都是在皇阿玛手下无数次揣度过圣意的。

        朝廷能打仗的臣子有,甚至年羹尧还是皇上亲自指到西北去的呢。

        但皇上还要一位能‘凡事定主意’的大将军,大概就是要一位皇子去压阵。

        想到这里,四爷心里就一阵滚烫一阵冰凉。

        他又想争又不能争。

        年轻的时候,他跟大哥和太子爷都是跟皇阿玛出征过的,军营里事务他也熟惯,想想若是能拿到一部分兵权和军功……

        滚烫又被冰凉覆盖,这么多年了,皇阿玛给他的差事,基本都是跟户部民生挂钩的,虽然让他领着镶白旗,可也没让他动过一次兵,跟当年放手让大哥胤褆带兵的的态度截然不同。

        而且他刚丧了两个女儿,皇阿玛正在怜悯的时候,他这时候跳出来争兵权,只怕会勾起皇阿玛反感起疑,从前几年的淡然就全都白费功夫了。

        他用笔在纸上随手涂抹着利弊,可看到丧女之事,四爷又猛然摔了笔:什么时候连丧女这样的锥心之痛,都被他算在了利弊里头!

        他一时只觉得恨得咬牙。

        不知是恨自己,只得让女儿一副杉木敛葬了,还是有些怨皇阿玛,这些年把他们这些兄弟都抓在手里,像是抓着一把骰子,炉火纯青的玩弄着,想掷出几就必得出几,若是骰子不听话,就直接

        扔掉。

        四爷想,他是渐渐明白太子二哥的。

        那时候他跟在二哥后面,不知道二哥怎么不能等等,怎么就日渐疯狂起来,明明都是太子了,却把自己一朝葬送。

        可如今,他也疯狂的想变成那只手,他做够了骰子!

        但每当这时候,他都会想一想二哥,想一想小时候只敢仰望,又羡慕又嫉妒的太子二哥。再疯也得忍了。

        苏培盛听见了里面的动静,正好借着进来收拾笔,小心翼翼的报:年家年遐龄递了帖子进来,想拜见四爷,年夫人也求见年侧福晋。说着将帖子搁在案上。

        按理说拜帖会由张有德一起整理了来。

        但年侧福晋和年家对四爷的不同,苏培盛这个贴身伺候的最是明白。

        不是他这个奴才敢嚼舌根,而是四爷的正经亲家,福晋的乌拉那拉家实在没能干的人。都是兄弟,福晋唯一的弟弟五格被四爷当面骂过蠢货无能。而人家年侧福晋的兄长则三十岁不到做到了封疆大吏。

        苏培盛低着头,果然听四爷道:“明日无事,让他们入府叩见吧。”

        年遐龄1是镶白旗汉军旗的人,女儿未入府前,全家都是四爷这个镶白旗旗主的奴才。如今女儿虽入了府也得宠,四爷看他的帖子,仍旧是谦卑的很,没有一点敢摆半个岳父的架子。

        年氏入府后,家人从来都是按着府里的规矩,由府里的人去宣才敢来见。这是第一回求见。

        听说年氏生的小格格夭折后,年夫人就病倒了,如今大概是病刚好,实在忍不住想亲眼看看女儿。

        在四爷心里,这位半拉岳父,是个老实稳重的,当年他乞骸骨的时候,皇阿玛都说过,他厚道老成。

        就是不知道他这些儿女是怎么生的。

        年氏姿容过人,冰雪聪明四爷是知道的。可年希尧这种傻乎乎的公子哥跟年羹尧这种性子刚硬本事大的军事奇才,实在差的太远了,除了脸没一点像兄弟俩。

        次日,四爷在书房见到了胡子斑白的年遐龄,也收到了一封信。

        信是年羹尧写

        的:“今日之不负皇上,即他日之不负王爷。”2

        四爷眉眼一跳:年家的效忠……哪怕是年氏入府,也都是一贯是隐晦而心照不宣的。但这样明明白白写出来,才是真正的投诚,是将把柄交付在自己手里的。是拿定了主意要站在自己船上不下来了。

        春江水暖鸭先知。年初皇上那一病,以及病愈后那封把自己描述的病弱的圣谕,都像是水底最深的暗涌。天下看起来还是那个天下,但人人都动了起来。

        四爷捏着年羹尧短短一句话的信纸,坐到了半夜,然后起笔写起了折子。

        --

        西藏的军情到底离京城格外远,京中达官贵人还知道这件事,只怕百姓们都不知道,只看粮食价格都没有波动就知道了。

        对各府的女眷来说,也只是听一耳朵就过去了。

        耿氏这些日子都来跟宋嘉书一起裁儿子们的衣裳。

        宋嘉书裁完了四套棉布的,又去库房转了一圈,搬了些软纱出来。耿氏笑道:“姐姐,这不是咱们做帐子或是做夹背心时候用的纱吗?难道你要让他们男孩子穿着红红绿绿的纱衣吗?”

        宋嘉书认真点头:“棉布吸汗,但这个才凉快呢,做两身试试。”

        耿氏不肯接受这个创新,就只伸着脖子等着看。

        她手里一空下来,就必须抓点零食。

        这次是捧着一碟子豌豆黄吃,用耿氏的话说,我不是非要吃,但就是这个时节好吃,总不能一回都不吃。

        但光宋嘉书见,她就吃了四回了。

        耿氏边吃还不耽误说。

        “姐姐知道,昨儿年侧福晋的额娘入府了吧?还呆了一顿饭的功夫呢。”耿氏有点怅然。

        今年为着大年初一皇上就病了,正月里不能走亲访友,她们这些王府格格都没见着家人。等到了春日,又接连出了丧事,府里更没人敢提。

        可耿氏近一年半没见家里人,总是有点想念。

        宋嘉书手下的划尺寸的样子笔一顿。

        她想起了原身的家人钮祜禄氏。

        来之前她还搞不明白这些满

        人的姓氏,只知道钮祜禄氏是满洲八大姓之一,历代还出过钮祜禄氏的皇后,是很厉害的家族。后来才知道,满洲的姓氏,都是好几大系。比如佟佳氏,就有一百多户,分了□□系,并不是姓佟佳的就有关系,有的可能八竿子也打不着。3

        而自己这个钮祜禄氏,虽跟开国元勋额亦都是同姓,但只是额亦都同族兄弟传下来的一支儿,跟康熙爷的孝昭仁皇后的钮祜禄氏根本就不是一回事了。

        合着大家根本不是一家子,不过是占着一个好姓而已。

        耿氏也正在捏着第四块豌豆黄叹气:“姐姐家是满军旗,又有个好姓,就是父兄官职不显也罢了。可都是汉军旗,年册福晋家里什么样,我们家什么样?就连李侧福晋的阿玛都是个知府。也怪不得爷不肯看重我。”

        宋嘉书都不必劝。相处时间久了,她知道耿氏可会劝自己了。果然耿氏很快就振作起来:“没事儿,我有弘昼啊。”

        宋嘉书抬头对她笑了笑。

        --

        四月七日朝上。

        四阿哥举荐十四阿哥为抚远大将军。

        上允准。

        四爷心里一块石头落地:自己猜准了皇阿玛的心思,果然是看中了十四出征的,自己做了一个恰到好处的好儿子,好哥哥。

        接下来,以兵部为主,朝中便围着送十四阿哥,现任抚远大将军率大军进驻青海做准备。

        这一忙就忙到了五月底。

        酷暑时分,皇上却还亲自去送了十四。甚至允许十四以天子亲征的规格出征!4

        其恩旨之高,令人咋舌。

        四爷心情真是复杂。

        看着老八老九老十,对十四这样以天子标准出征,也是神色有异,显然不似从前亲密,看的四爷心里还挺高兴:若能拆分了他们几个就好了。

        可转过头去,他自己看着十四用正黄旗之纛赫赫扬扬的出京,而包括自己在内的兄长们,哪怕是亲王,都得跟着一起送到德胜门,心里又沉甸甸的。

        这一步他就究竟走对了吗?

        是以退为进了,但万一

        退大了再也进不了了呢?

        争了没争到也就算了,自己拱手让人才叫人难受。若以后十四真有借着这回军功做皇上那一天,自己这个同父同母的兄长向他下跪……四爷一想到就想跳护城河。

        偏生皇上这些日子对四爷还挺关心:这儿子惨啊,拜佛问道的,没说求到什么福气吧,女儿还排着队的死。于是还温言关照了两句,让他早回去歇着,这些日子不必入宫了,别当差了先养身子。

        四爷听了心里更郁闷了,回府就在前院狂写草书发泄。

        不一会儿苏培盛进来报:十三爷来了。十三爷说是今日在御前,皇阿玛说起四哥气色不好他放心不下,一定要来探望。

        四爷待十三终究是不同的。

        皇阿玛当年喜欢十三的时候,嫌他爱武不爱文,就把他交给四爷管教了几年学问。比起十四,十三才是他一手教导出来,手把手教过写字教过数算的弟弟。

        而且十三对他这个兄长,真是又恭敬又体贴。

        他急急忙忙进来,认真请过安,就非让四爷叫府里大夫来把脉,听着大夫说没事十三才放心。

        四爷也就有所安慰。

        不过四爷对十三还有一点歉疚。

        “打小你跟十四一起长大,在骑射将才上不比他差,我没跟皇阿玛举荐你……”

        十三摇头打断:“四哥别说这话。皇阿玛如今拿我当不存在就是极好的了。”

        废太子后,他被圈禁的那半年多才是生不如死。

        “原是没有指望的事情,怎么能让四哥为这个惹皇阿玛不痛快。而且十四出征,只怕是皇阿玛心里也早取定的人。”

        四爷这人,就是见不得心坎上的人懂事。若是得寸进尺他可能心烦,但越是这样懂事小心,四爷越恨不得给对方摘星星摘月亮。

        当然这是限于他放在心上的人。

        若是他不在意的人,懂事忍让?那不是应该的吗!不懂事就去死。

        --

        如今且说十三劝了四爷一会儿,又见四哥这半年来眉宇间总是有化不开的愁绪似的。

        忧思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g99.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m.bqg99.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