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清]娘娘负责躺赢 > 55、飞奔

55、飞奔

小说:[清]娘娘负责躺赢作者:花气薰人欲破禅字数:0更新时间 : 2021-06-28 16:38:46
且说这些日子,  弘时常抓住弘历诉苦。

        因弘昼看到这位三哥就仰头望天,鼻孔朝上,很是无法交流——对比会问好的弘历,  弘时就觉得哎呀还是这个四弟乖巧,于是继续拿弘历当成情绪垃圾桶。

        弘历痛苦极了,  因为他就算不说话,  弘时还要追问:“四弟,你说是吧,哪有这样的女人呢?”

        弘历:……

        宋嘉书都数不过来这是多少次对弘时无语了,只得道:“弘历,夫妻本是一体,  你以后要尊敬爱护妻子。如你三哥这般,只管抱怨自己的妻子,却忘了旁人看你妻子都不好,  难道会觉得你好?”

        弘历点头:“额娘说的我都记住了。”

        宋嘉书笑了笑:“弘历,女子生来较男子命苦些。在娘家时,  相比较起来,自然是兄弟受重视。等出了嫁到旁人家又是外人。尤其是王府公侯之家,许多都是宫里随手指婚的,女人也由不得自己,  都只能顺从。”

        弘历静静听着,  忽然道:“额娘最近受委屈了吗?”

        这孩子……宋嘉书摇摇头:“你放心,额娘没受什么委屈。只是见了这件事,  便多说了两句。”

        弘历这才笑了:“那就好。”

        白宁端上热乎乎的放了胡桃杏仁碎的奶茶,  弘历喝了一口:“还是额娘这里的奶茶最好喝。”他用细长柄的小勺搅了搅底下的糯米圆子和甜稞:“额娘这里做的细致,会放些点心在里头。”

        宋嘉书笑:是啊,我从前花了不少钱在奶茶上呢。

        母子俩边等晚点边说闲话。

        一时弘历想起弘昼的生辰,  便道:“额娘,这月二十七是弘昼的生辰,他想在致美斋定一桌酒席,请几个堂兄弟,让我跟他一起写帖子来着。”

        致美斋是京中颇为出名的酒楼,宋嘉书也听说过。致美斋前明就开起来了,这天下朝代都换了一茬,这家酒楼却还屹立不倒。且两代的皇室成员出身根基明明是一南一北,到了京城后却都挺爱去这家酒楼,可见其口味够硬。

        前两年四爷就带弘历弘昼去吃过,弘历很是喜欢里头

        的菜,回来说过两三回了。

        今年八月弘历的生辰,就在致美斋定了一桌。弘昼一向习惯跟弘历做事,于是今年十一月二十七他的生辰,也定在了致美斋。

        宋嘉书也捧着一杯奶茶:“是吗,那你们这回要请谁?”

        弘历数着:“就请三伯、五叔、十三叔家里几个堂兄弟——他们的生辰也请过我们。”

        宋嘉书点头:“好啊。尤其是你十三叔家阿哥可不少,可别落下谁,倒叫人脸上过不去。”

        弘历顿了顿,还是跟额娘说了实话:“额娘,阿玛一贯跟十三叔亲厚,十三叔家里五个兄弟,弘眖弘昑两个弟弟都才四岁,自然是去不了的。剩下的我们原想请弘昌、弘暾两位堂兄和弘晈堂弟都去吃席。”

        “可弘昌堂兄却有些看不上我们似的,接了帖子就打发送帖子的小太监来回说没空。倒是弘暾堂兄和弘晈都说要去。”

        弘暾弘晈年纪虽小些,却是嫡出,弘昌作为十三爷的长子,却是庶出,彼此自然不是一气儿——十三爷府里的子嗣,也是够乱的。

        宋嘉书就安慰道:“这么些堂兄弟,自然各有各的脾气,合得来的多来往些就是。”

        反正以后后悔的绝不是你。

        --

        弘历原也不是很在意此事,就转了话题,跟额娘说起了外头的新鲜事——额娘总喜欢听这些。

        “额娘方才说起女不如男,其实外头女子不一定比男人挣得银钱少:外头绣坊的绣娘,一月也有二两银子,若是绣工好的据说更高。但外头的马夫、轿夫等人,一月也不过一两罢了。”

        “是吗?”宋嘉书听得津津有味。

        自打弘历出门,给她讲许多风土人情后,在她感觉,这个朝代离她就更近了一些。

        她又特意问起了京城的房价,这个弘历知道的不多,想了想才道:“旁的不知道,就是上回听人说起过,二道胡同那边一个四合院,合银一百二十两。”

        “这么便宜?”

        宋嘉书算算自己的私房钱,能买好多套北京城的四合院,幸福的发晕。

        也是她

        穿过来就被摁在王府深宅里头,不晓得外头的事儿。倒是弘历见额娘诧异,就笑道:“额娘,这不便宜啊,朝上正三品的官,一年的俸禄才一百三十两呢。”当然官员还有禄米,还有冰敬、炭敬、岁敬、火耗这些灰色收入这才是大头,所得远超过俸禄里的银子十多倍。1

        弘历略微解释了下给额娘听,宋嘉书边听边感慨:真是有人就有职场潜规则啊。

        她笑道:“怪道戏文里说:‘千里做官,为的吃穿。’若做官真这样穷,只怕就没人做啦。”

        弘历看着额娘兴致勃勃的面容,心道:额娘真喜欢知道外面的事情啊。方才额娘感慨女人命不如男子,是不是也在感伤自己,从入王府,十多年来一步也出不去?

        弘历想,等我以后把额娘接出来奉养的时候,一定常陪着额娘逛逛,让她也尝尝致美斋新鲜的席面,去看看胡同里四方的民居,采买些街上女子都喜欢看的胭脂水粉,绢花钗环。

        以后,一定能做到的。

        等用过晚点,弘历要去温书,宋嘉书叫住他:“方才忘了问,弘昼过生日,你定时要送点什么给弟弟的,银子可还够?”

        阿哥的月银和吃穿用度份例都是一并发到生母处。自打弘历搬到前院去,宋嘉书就把他每月二十两的银子给他自己打理。还会替他用小戥子称量了,把其中一半银锭子用银剪子剪成一两银子的大小方便他用。逢年过节再给他装上点府里打的小银锞子,让他赏人。

        “够的,我都给弘昼买好了。”

        宋嘉书这才放他走,还不忘叮嘱道:“晚上可不要练着算数看蝇头小字,顶多闭目背背书罢了,夜里灯烛再亮也不比日光好,把眼睛熬坏了可麻烦。”

        弘历笑道:“知道啦额娘。倒是还有一事,额娘,最近天冷的厉害了,我总是晚上饿,在前院的时候睡前都会吃点心,吃了两日也吃腻了,今晚想吃羊肉粉丝汤。”

        宋嘉书点头:“这孩子,怎么不早打发人告诉我呢。如今你到了要抽条的时候,冬天又冷胃里自然

        空落落的。你去念书吧,额娘给你弄汤喝。”

        然后又叫来弘历的嬷嬷嘱咐,以后算着时辰,每晚给他熬点鸡汤面,小馄饨,排骨汤之类的,热腾腾的吃了再睡也舒服,只吃甜的干点心可不行。

        乳娘带着两个嬷嬷都连忙告罪。

        宋嘉书摆手:“我知道你们养孩子精细,不肯睡前给阿哥多吃,恐停了食不消化要生病。这道理我难道不懂?若是现在阿哥三岁,我必也不给他吃宵夜的,可如今他正在长身子骨的年纪,怎么能饿着睡觉。我自会叮嘱弘历,让他晚上不许多吃,更不许用多了油腻之物。”

        孩子发育的时候,补充点优质的蛋白质还是很有必要的。

        这番话一说,本来想提出‘清代健康饮食标准,阿哥要做到宁饿不撑’的嬷嬷也不吱声了,连声应是。

        --

        展眼到了十一月二十七。

        这日晨起给请过安后,宋嘉书就带着白宁送了一整套的衣裳鞋袜去淬心院,算作弘昼的生辰礼。

        耿氏拉着她入座:“今日弘昼的生辰,书房给他放一日假。结果就早上来磕了个头,然后我就人影都摸不着他的。这孩子,越大越像是脱了笼头的马。”

        宋嘉书笑道:“小孩子生辰,叫他们小孩子一起玩去吧。他们上学紧的很,一年不过那么几日的假,你还不叫他出去逛逛?”然后让白宁去大膳房:“按我昨儿定的菜单子要几道菜。别上那些个份例菜了。”

        说完转头对耿氏道:“俗话说,儿子的生日,做娘的受难日。弘昼早起给你磕头是孝心,我今日出银子让大膳房整酒菜来给你过这个受难日好不好?”

        耿氏笑了:“这敢情好。”

        忽想起一事,又连忙一拍手跟青草说:“快去叫你白宁姐姐,可让大膳房别弄许多菜,张扬了不好。到底……”

        宋嘉书按住她的手:“放心吧。我知道分寸。”

        十一月不单是弘昼出生的月份,也是早夭的六阿哥出生的月份。

        要是六阿哥还在,前几日就该办周岁了,偏生那孩子没了。这会子她们自然不好大张旗鼓的为了五阿哥的生

        日庆祝。

        耿氏叹道:“既有这事儿,孩子们出去闹腾也好。姐姐只看这府里,谁敢乐呵呵的呢?马上就进腊月了,只怕今年的年都不好过。”

        宋嘉书耳边,忽然回响起那日年氏的哭声,让人心里生凉。

        她叹道:“腊月里侧福晋也得入宫的,如今还有些日子,年侧福晋好好养养身子也好,否则过年拜祭冰天雪地的跪着,如何受得了。”

        耿氏不置可否:“我没有进宫跪着的福气,也就不心疼别人的苦啦,人家光鲜在面上。”

        两人正在闲聊,外头青苗引了个眼生的丫鬟进来。

        是董鄂氏听闻五阿哥过生辰送来的一套文房四宝。

        耿氏给了赏钱,见董鄂氏的丫鬟出了门就道:“姐姐,还好咱们生的是儿子,要是女儿不知要多担多少心。你瞧董鄂氏,这出身够好,为人也够周到懂事的,这日子还是难过!唉,女儿命苦,这一世一看出身如何,二看嫁的如何,总之是看命。他们男孩,只要自己有本事,走正道就总好顶天立地的过日子,不看谁的眼色。”

        宋嘉书都听心疼了:“是啊,将心比心,要一个闺女抵押在人家家,实在是心里难受。”

        两人这有感而发,是为着前几日冬至,董鄂氏的额娘亲自上门之事。

        冬至在古代是个重要的大节,福晋那日是极忙的,但董鄂夫人是正经亲家,福晋自然还要抽□□夫来私下里见见。

        冬至前后上门拜访的人极多,许多镶白旗下的包衣人家、四爷庇护的皇商这等半奴半仆的,福晋就交给侧福晋和格格们接待了。

        董鄂夫人当着她们所有人,拉着福晋的手说:“我这女儿如今进了王府,能伺候福晋是她的福气,只盼着福晋多疼她。”

        竟是只认四福晋这一个婆婆,字句不提李侧福晋,那给李氏气的。

        她认自己是侧福晋,可从不认自己是侧婆婆!

        董鄂夫人上门打脸,李氏自然看董鄂氏更不顺眼,惹得弘时也对妻子发了几次火。

        董鄂夫人原是知道女儿委屈,上门敲山震虎的,结

        果把虎敲的更凶了。知道后坐在家里,真是日日夜夜担忧的惦记女儿。

        耿氏便道:“李侧福晋也真是不知足!到时候我弘昼要是能指个出身这么样,人品端方长得又不坏的正妻,我都要给菩萨多捐点香火了!她还要怎么样?要人家满军旗大小姐,跟她那外八路的亲戚小户女一样,天天弯腰捧着她吗?”

        宋嘉书失笑:“弘昼今天这是去过八周岁的生日,你就想到娶儿媳妇上了?”

        耿氏认真道:“快得很呢,当年咱们入府不也就十三四?”

        也是,康熙爷本人可是十二岁就大婚了,可见这大清的规矩,真是……

        --

        过了腊八,年侧福晋终于肯出门了。

        她实则是个外柔内刚的人,既然肯走出门,就是走出伤痛,不会再动辄掉泪凄凄凉凉给人看。

        晨起请安前,年氏挑了件樱红色旗装,外头搭着深一色玫瑰红缎面的狐皮袄。见自己面色还是苍白,还用了一点胭脂化开打在两颊。

        寿嬷嬷在旁看着,笑的欣慰:“主子真好看。奴婢说不上爷那么多词儿,只好茶壶煮饺子,心里有倒不出来。”

        年氏微微一笑:“嬷嬷打小照顾我,眼里只有我,才觉得我好看。”

        寿嬷嬷叫年氏露笑,连忙道:“可不是这么说。莫说自打进了王府这三年见多了福晋夫人的,只说从前在咱们年家,也不是小门小户没经过见过的,大姑娘您的样貌,谁见了不夸?”

        这一说顺嘴,连姑娘都叫出来了。

        大姑娘……年氏用绢子擦掉掌心的胭脂,这颜色娇嫩明艳像是一朵新开的蔷薇,纯粹明亮,就像姑娘家的时光。

        那时候她竟不知,嫁了人,哪怕是嫁了心爱的人,居然还会有那样深那样刻骨的伤痛。

        她以为自己都要熬不过来了。

        “主子?”听见寿嬷嬷小心翼翼的呼唤,抬头看着自己这位明明才不到四十的奶嬷嬷,头发都花白了,年氏从心酸里强撑出来一股勇气:总要撑过去的,否则爷会跟着自己难受,嬷嬷会跟着自己难受。

        外头的人却指不定怎么看自己的笑话!

        年氏的振作,让四爷自失了幼子来,一直郁郁寡欢的心情有所缓解。府里总算过了个不算极喜庆,但也平常安乐的年。

        大年三十夜里,宫里要摆大宴。凌晨后,皇子们还得跟着皇上去拈香祭拜。

        府里留守的格格们也都是按着往年的例,看两场戏,就各自回去守岁。

        所以雍亲王府自家的团圆饭,就是初一晚上吃。

        这时候的团圆饭桌,是每年唯一一次不分前后院,也不列左右席,而是所有人坐在一张大圆桌上的团圆席面。

        今年因添了儿媳妇辈分的董鄂氏和钟氏,桌子上就显得更圆满些。正经儿媳妇董鄂氏给四爷、福晋布了菜,福晋就让她入座了。倒是钟氏,虽然有身孕,但还是跟丫鬟一起,给每个人摆箸倒茶后,福晋才点头让她坐了。

        李氏看着腹内有气,还没开口,四爷的眼神就飘过去了,李氏及时悬崖勒马。

        钟氏倒是没露出什么委屈的样子来,殷殷勤勤做完,然后才小心入座。

        也没有仗着怀了身孕扶着腰表现下尊贵什么的。

        耿氏从桌子底下戳戳宋嘉书,两人如今都不用语言交流,心灵交流就可以:看看,虽然是亲戚,钟氏又年纪小,却比李氏沉得住气呢。

        儿子们都渐渐大了,更有成婚的三阿哥算是标准的大人了,四爷便命都换了正常酒,一起举杯迎接这新岁的第一天。

        康熙五十九年到了。

        --

        席上。

        见四爷十分关切年氏的身子,福晋就卡着宴席结束前,推说自己不舒服,早退了半刻钟,如此四爷顺理成章就去了东大院。

        除了李氏酸了一句:福晋真是贤惠,别人都没话说,各自散了。

        甚至各人散场之前,耿氏还大着胆子回了一句:“侧福晋是做婆婆的了,自然明白贤惠二字怎么写。我们还不知道哩!”说完撩起裙子就跑。

        说耿氏撩起裙子就跑,真不是夸张——冬日大家衣裳都穿的又厚又长,外头还披着斗篷,耿氏方才边

        说话边已经抓住了斗篷和里头裙子的下摆,说完话不给李侧福晋反应的时间,抓着裙子嗖嗖就跑路不见了。

        宋嘉书:佩服。

        一转头,就对上李侧福晋恼火的脸。

        果然,抓不到耿氏,看到一脸悠闲的钮祜禄氏,李氏怒火就发作了:“你们不是蛇鼠一窝吗?竟也有分开的时候,她跑得倒是快,怎么把你留下了?”

        宋嘉书捧着手炉,一身正气道:“侧福晋这话,恕我不能领受。我与耿格格虽不如侧福晋位尊,到底也是雍亲王府的人,若我们是一窝蛇鼠,上头爷与福晋又是什么?侧福晋若是教导我,我固然要从,可若是如此对上不敬的话,我便不能领受。”

        李氏被气了个死:“真是今时不同往日,你也敢同我顶嘴?”

        宋嘉书退后一步,她还真怕李氏更年期发作,动手打了她——这挨了打可就白挨,毕竟位份摆在这里,她不能上手糊侧福晋的脸。

        李氏见她后退,以为她怕了,越发上前一步咄咄逼人道:“不过是你儿子长大了,才出去见了几回人,被爷略看个一两眼,你便得了意!我告诉你,时日还长呢,可别先小人得志起来!”

        宋嘉书边把手炉递给身后的白宁边道:“侧福晋说的有理,小时得意,大了未必就好,侧福晋您自然明白这个道理。”说完不等李氏反应过来这句暗讽‘弘时小时候得宠大了就失宠一直被四爷骂’这件事,宋嘉书也提起裙子就跑了。

        白宁抱着小手炉跟着自家格格一溜烟也不见了。

        李氏反应过来后,怒火滔天,对着宋嘉书的背影:“钮祜禄氏,你给我站住!”

        宋嘉书自然听到了,然后,然后跑的更快了。

        --

        白南觉得,这个大年初一晚上过得甚是离奇。

        格格带着白宁去宴上,白南就守在小院里,生恐石子路晚上凉了又结霜,就带着小白菜撒了一层细沙。

        然后就吩咐白露看好了茶房两个炉子上坐的鸡汤,预备的滚水,和一笼吊炉烧饼夹酥肉。烧饼和酥肉都是凉了也好吃的东西。

        然后教给白露:“凡是席上,主子们待的时间久,却不一定能吃饱,要是饿着回来,有酥肉酥饼和酱小菜就能填饱肚子。就算席上吃饱了,一路冷风吹回来,喝碗热鸡汤,也能暖了身子。”

        白露受教,然后发问:“白南姐姐,可咱们格格吃完席回来,有时还叫酸梅汤。”

        白南:……也是,格格不是吃不饱,而是经常在席上吃撑。

        她还得告诉白露:“没事儿,酸梅汤简单,随时就能冲一碗。”

        白南把外头料理完了,又看着屋里东侧间的薰笼火是旺的,再去摸摸格格的床是暖的,这才安心等着格格回来。

        算着时辰差不多,白南还在屋里坐不住,提着灯在门口张望。

        然后就见耿格格提着裙子一路奔过来,白南都看傻了:这怎么跑的跟后头有鬼撵着似的!这黑咕隆咚的冬夜,耿格格愣是跑出了汗,也把白南吓得出汗。

        “白南,你在门口啊,那正好,我也进你们院子等等钮祜禄姐姐。”耿氏说完自顾自就进去了。

        白南还没反应过来,就见场景重现:又有人拎着裙子飞奔过来,定睛一看,还是自家格格!这给白南吓的,眼珠子都要掉下来了!

        这是怎么个情况?难道府里真有鬼在撵人??

        且说宋嘉书虽然起步比耿氏晚,但跑的比耿氏快——她是受过素质教育,考过体育考试的人。虽说身子换了,但怎么跑步怎么换气的知识比耿氏丰富多了。况且比起耿氏,宋嘉书背后的压力也更大一些。

        所以宋嘉书虽输在了起跑线上,但比耿氏跑回来的时间只差一点点。

        作者有话要说:  1清初文官的俸禄标准是依据万历《大明全典》制定的低薪制,所以俸禄银子是很低的。但灰色收入如冰敬、炭敬、岁敬、火耗很高,称为养廉银。光绪《清会典事例》记载:台湾总兵年俸67两银,而养廉银则为1,500两银,再往上官员就更多了。

        文中的致美斋也是真正存在的百年饭馆,明末开业,据说乾隆年间,有御厨退休就会去致美斋当掌勺。

        感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g99.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m.bqg99.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