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我为大唐修条路 > 第八章 一时无两

第八章 一时无两

小说:我为大唐修条路作者:哈撒字数:2801更新时间 : 2018-12-15 11:34:50
  寅生看着面前三人打扮怪异的男子,或许也曾是西域某个部族之人,

  内心估摸着可能将其认为前来大唐的到同族。

  “在下并不是某个部族,原籍河北,

  自幼曾跟随父亲前往西域各国游学归来,现居葛陌村,

  这位是葛承启葛村正!”

  寅生抱拳拱手回道,不忘向眼前这位自称达日门赞的黑脸秃顶汉子介绍葛炎。

  黑脸汉子达日门赞愣了一下,内心纳闷,长得这么像我部族,

  都是附属部落一个个模仿唐民,怎么个还反了过来!

  按理说大唐本地人打扮不会如此怪异,

  起码长发挽髻扎一块青布,文人骚客都身着青衣长衫,

  寻常农户人家都会粗布麻衫。

  由于隋末唐初,经历了多次战乱和几次天灾,粮食欠收,

  寻常百姓都食不果腹,

  普遍个头矮小,面黄肌瘦营养不良的样子。

  像寅生这样身形高大健硕,皮肤黝黑,

  一头茂密的短发应该也算是少数部族之人。

  不过听闻寅生介绍倒是不为失礼,

  也向葛炎抱拳拱手“幸会幸会”

  倒是一个地道的大唐通。

  扎日门赞但是一听寅生使用川西阿坝甘孜那边的口音立马亲近热情起来,

  拍着寅生的肩膀大笑着拉开身旁板凳坐了下来,一点都不客气。

  身后二人稍退开半步,各占一角,在一旁警觉地环视四周。

  寅生心下想这两人估计是护卫或者奴仆之类的身份。

  原来此人是吐谷浑部族可汗囊日论赞的五儿子。

  虽说是庶子出身,但也还是十足的官二代。

  贞观三年间从其父悉勃野部族分立而出,建立达日酋部。

  “寅老弟西方游学期间可曾到过我达日酋部?”达日门赞大嗓门笑着问道。

  “不曾前往过,但是路过甘孜阿坝等地,也曾穿越党项等部有所停留。”寅生笑着回道。

  “咦?那你的口音很像悉勃野部,我以为你定也从其属部前来大唐。”

  达日门赞对寅生的口音很是关心,追问道。

  寅生近几日被所谓的口音事件折磨的痛不欲生,

  一听口音二字,连忙打了个哆嗦。

  咱能不能不提口音这两个字了!

  达日门赞很是豪爽,估计他乡遇“知音”也十分热情,

  立马叫来小二打两坛好酒,

  本想让其切两碟羊肉,

  但小二告知客栈内并无存货售卖。

  不过说来也是。有酒就不错了,这是客栈,并不是酒楼。

  达日门赞随后让身后之护卫中其一人回房取来两块随身携带的肉块。

  估计已是风干腌制好的羊肉,便让小二拿去后厨让其切来下酒。

  葛炎也是跟随行军多年走南闯北,军队中各个都很豪爽,

  虽说文人出身多识广之,既然大伙都是粗人,就都不拽文掉书袋。

  三人都年龄相仿,很快大家就熟络起来。

  三杯酒下肚立马就跟达日门赞打的火热称兄道弟起来。

  唐代的酒多为米酒,发酵酒,并不是后世的蒸馏手法。

  由于发酵不匀,口感略差,

  略微带点酸涩味,度数很低。

  寅生尝过后估摸着不到十度的样子左右的样子,或许更低。

  让后世酒经沙场的寅生喝起来丝毫没有难度,跟喝水一样。

  开什么玩笑,央铁系统里的,哪一个不是酒坛子里泡出来的。

  而这酒根本不会醉人,唯独缺点就是难喝!

  开始比较谦让,三人都慢慢小酌。

  后来话匣打开就收不住了,开始称兄道弟拼起酒来。

  两坛下肚,约莫有个三四斤的样子,

  葛炎和扎日门赞眼神都有点飘忽,说话也开始口齿不清,说不利索。

  寅生还像个没事人一样,只是面目表情有点扭曲。

  面带苦涩,不是醉了,是真的觉得难喝!

  这让二人都对寅生刮目相看,

  这两斤起码有一斤下寅生的肚子,跟个没事儿人一样。

  兄弟深藏不露啊。

  扎日门赞更是眼冒金星,看着寅生两眼发光,

  草原上来的汉子,大口吃肉大口喝酒,能喝的兄弟都是英雄。

  唯独这眼神让寅生有点内心发憷,不会有什么特殊癖好吧。

  男人嘛都不能说自己不行,特别是不能在喝酒场面上认怂。

  又让店家叫来上了三坛酒,开始拼杀起来。

  寅生面露苦涩,瞅着眼前这三瓦坛子米酒胃里直泛酸水。

  到最后葛炎是第一个溜到桌子脚下的,砸吧着嘴,嘟囔着什么听不清楚。

  扎日门赞虽说还算清醒,但也眼神迷离,在两个仆人搀扶下回房了,

  不时的回头说自己还能喝,一定要把寅生放倒。

  还道若是有机会去扎日部族,用最好的青稞酒招待寅生。

  去肯定是要去的,热别是他们携带的这些风干的羊肉上面,

  都涂有一层类似胡椒的东西,略显麻味,

  可能是白胡椒吧。用来去除羊肉上的腥膻味。

  回想起确实胡椒花椒好像就是岭南川内等地是原产的,

  得去搞点来这里种,辣椒花椒都齐活了。

  这下以后有口福了,真能烫火锅了。想想激动不已。

  寅生苦笑着摇摇头抗着葛炎回房了,只剩下一地空酒坛和桌上的残羹和苦恼的小二。

  看来不管哪一个年代,酒这个东西还真的很能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不说与扎日门赞相识相知,称兄弟拜把子。

  就连与葛炎也是道了许多当年的的旧事,让寅生更好的了解这个时代。

  贞观初年,北方梁师都叛乱,联合突厥颉利有恃无恐。

  李世民派遣右卫大将军柴绍前往平叛。

  然而颉利贼心不死,虽然突厥部族内乱导致自顾不暇,却又为了牵制大唐,

  一面与其结盟,背地里却派兵支援梁师都叛乱。

  后来梁师都被其弟所杀,投降大唐,中原才真正意义上统一。

  但北突厥和西突厥内乱不断,各部族逐渐分裂。

  当初的十五个部落中,分裂出铁勒族薛延陀和回纥等部族自立门户。

  而突厥部族可汗颉利与突利的不合,让李世民和众臣子认为消灭突厥的最好时机。

  贞观四年,并州都督李勣、兵部尚书李靖,

  被任命通汉道行总管和襄道行军总管,并率柴绍,薛万彻等十万大军北征。

  北征军占据天时地利,连战连捷。

  可汗颉利连战连退,后投奔部下苏尼失。

  但曾经的颉利在任可汗时期刚愎自用,

  在自己势力强盛时期对其他势力各种打压,被苏尼失其怀恨在心。

  结果走投无路的苏尼失最终把颉利绑了投降大唐。

  听方才葛炎和扎日门赞的描述当时的场景是这样的。

  贞观四年(公元630年)四月,北征军胜利凯旋回长安,

  并州都督李勣、兵部尚书李靖一左一右亲自押送突厥可汗颉利。

  长安大街上人山人海,百姓争先恐后地来看被俘的颉利可汗,一睹李世民的英姿。

  颉利可汗被带到顺天楼下,顺天楼周围布满了身着甲胄,手拿刀枪,英姿挺拔的军队。

  整齐的站在四周,刀枪和盔甲在阳光下闪闪发亮,威武雄壮。

  李世民在百姓的欢呼声中缓缓地登上了顺天楼,

  俯视着自己的臣民和颉利可汗。

  颉利可汗见无力回天,伏地请罪。

  李世民高声道:“你借父兄遗业残害人民,其为第一大罪!

  与我大唐结盟又屡次进犯,违背誓言,其为第二大罪!

  持强好战,掠夺成性,不顾百姓死活,其为第三大罪!

  残害我大唐百姓,掳掠我大唐人民,其为第四大罪!

  朕派遣使者招安你视若无物,其为第五大罪!

  颉利……你可知罪?”

  此时,全长安城人声鼎沸,欢呼声震天,

  李世民的民意百姓支持达到顶点,一时无两。

  但后来李世民并没有立即处死颉利,

  念起渭水之盟后守信暂未侵犯,将其留京关押。

  颉利被关押后,将其原来部落分为六州,突利部落分其四州。

  设左置定襄都督府和右置云中都督府。

  不久一代枭雄颉利郁郁寡欢染病故去,突厥时代彻底终结。

  突厥被彻底灭亡后,周边属国纷纷前来觐见纳贡附庸。

  扎日门赞的父亲囊日论赞便是吐谷浑部族可汗也纷纷附庸,每年对大唐上供示好。

  大唐一方面积极促进唐朝社会经济文化繁荣发展,

  另一方面大力加强与周边附属国家往来交流,

  充分显示了唐王朝包容万象、开放恢弘的气象。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g99.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m.bqg99.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