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我为大唐修条路 > 第十一章 熟悉的场面

第十一章 熟悉的场面

小说:我为大唐修条路作者:哈撒字数:2745更新时间 : 2018-12-16 10:20:28
  薄薄的雾气氤氲着笼罩着秦岭山脉,

  林间树影参差迷离,错落有致,清风阵阵。

  五月初的关中平原,

  既没有刚入春的料峭之寒,也没有盛夏时期的炎炎浮躁与慵懒,

  温和而不疏淡,热烈而不拘束。

  天空沉静,草木欣然。

  寅生走出了林间,上了官道,朝着周至县城方向走去。

  前些日子在葛陌村里寅生唯一那一亩地产“西域作物试验田”里,

  寅生已经将最为关键的玉米授粉工作完成了。

  虽然寅生内心也没底,到底真正意义上的授粉流程是怎样的。

  而且林间也没有蜜蜂和蝴蝶那些可以帮忙授粉的小昆虫类帮助,

  只能依靠自己人工授粉了。

  虽然社会学老师曾经也讲过,玉米这种植物反正是雌雄同体的,

  大致上就是自己“弄”一下自己,就抽可以穗子了!

  说的十分简单“粗暴”,引起课堂里的哄然大笑。

  老师挺幽默的!

  于是乎寅生就拿个柳枝条做成的细小刷子,

  小心翼翼地在几个穗子花上统统刷了几下下,

  也不知道操作对不对。

  这仅有的十来株玉米,

  寅生可不敢很粗暴的“弄”他们。

  而剩余的工作就交付给葛炎他们让其帮照料着,

  也就是平日里多施肥,除草除虫和浇水等日常工作了。

  拜别村里人就只身前往周至县城,

  去寻找张伍德所讲在周至县城的楼观台那位不务正业,不好好上班而去修道的雍州刺史李振峰了。

  说起来寅生内心还有点纳闷和不解。

  修道?

  修仙?

  修真?

  求长生?修仙网文看多了吧?

  按理来说在李世民这个统治期间你这么顶风作案真的好吗?

  不过像这种不务正业的“市高官”真的好讲话嘛?

  要不要整理整理思绪,

  摘选一些后世的修仙网文章节里头什么练气啊、筑基啊、金丹啊羽化飞升神马的各阶修炼大法来忽悠忽悠,

  说不定忽悠成功了可以某个一官半职的?

  寅生嘴角抽抽,有点恶趣味了!

  “站住!阁下周至县城做什么的?请出示你的通关文书!”

  守城官兵将手中的长枪横于寅生的身前。

  “这位军爷,失礼失礼!不好意思,方才在下走神了!”

  寅生连忙回道,迅速将其的“户口簿”双手递上赔笑道。

  寅生走到城门口直接往里闯而没有主动出示“手实”让守城官兵“勘验”被守城官兵拦下了。

  “咦?看你身着打扮以为是西域人士,居然是葛陌村之人,失礼了!请入城吧,

  记住,闭门鼓后禁止外出,否则被鞭笞二十!”

  守城官兵也比较好讲话,叮嘱寅生道。

  “感谢兄台,在下定当遵守!”寅生回道。

  “还烦请问这位军爷…”寅生欲言又止。

  “阁下还有什么事?”官兵疑惑地问道。

  “上次在此处当值的陆仲谋陆校尉大人今日没有当值吗?

  我受村里张伍德兄给其带了点山货特产。”寅生问道。

  “校尉大人今日并未在此处当值,被调去雍州府轮值,

  隔几日才会回周至县城。”守城官兵回道。

  “那能否军爷帮在下将这些山货代为转交给陆校尉大人?”

  寅生将身上的山货递了过去。

  “不敢不敢,这位兄台请快快收回!

  不说给校尉大人的东西我等不能接手,

  现在在我当值时刻给与此等物品简直是在害我等,

  等会被巡检大人发现无论是否原因都要被杖责三十。”

  守城官兵连忙推脱,看着周边并无巡检官员长吁口气。

  “哎呀!小人不知此军律,差点害了军爷,万分抱歉,

  还望军爷海涵,不治小人不知之罪。”

  寅生连忙收起,忙赔罪道歉!差点害了这位小哥。

  居然还有这条军律。

  “无妨无妨,不知者不罪,下次一定要注意啊!你等快快进城吧!”

  守城官兵并未过多的为难寅生,也的确不是故意而为之。

  没有在意寅生方才的冒失做法,将其放行了。

  看来这大唐的唐律体系蛮严格的,

  的确照这守城小哥的说法,无论是否缘由,

  都将其守城官兵仗责三十。

  这条唐律的确也是实实在在的防止守城官兵刁难入城之人,

  让其对其行贿受贿之做法。

  不简单!从一点小事就能看得出这些大唐法律体系已经较为完整了。

  那么既然陆仲谋陆校尉这几日不在周至县城,

  那张伍德兄的这些山货就无法代为送达,这如何是好。

  本来还想着借着此事请教一下陆校尉如何才能搭上那个不务正业“修仙”的刺史李振峰。

  那只能从长计议了!

  一边想着一边朝着上次住过的“悦来客栈”走去。

  递给客栈老板一枚通宝,在小二的带领下走向了上次住过的那排客房。

  听小二讲这种客房是悦来客栈最为便宜的,一天只要一文钱,

  而这里最贵的天字号房一天需要20文钱。

  寅生撇撇嘴,好歹也是1300多年后的现代人,高级工程师,

  好容易穿越回古代,尼玛连1文钱一晚的客房都住着觉得贵,

  住不起,混的还真是丧!

  一文钱难倒英雄汉!

  没办法呀,满打满算寅生身上只有7文钱了,最多住一周时间。

  就这走之前,葛炎还要给寅生塞一个小布包,

  哗啦啦的清脆的通宝碰撞的声音,估摸着也有十来文钱。

  强烈的自尊心使得寅生确实万万不能再接过了!

  好歹也是有手有脚有文化的高级知识分子,

  已经被救济了几个月了,哪能再好意思拿?

  滴水之恩定当涌泉相报的,

  葛炎和张伍德以及葛陌村众乡亲的收容和照料的知遇之恩早已铭记在心,

  假如日后飞黄腾达了定当十倍报答。

  寅生暗暗发誓道!

  第二天一早,天刚蒙蒙亮,待到“开城鼓”刚敲响完毕,

  寅生便出了客栈,朝着上次的县衙方向走去。

  昨夜时分估计下了点微微细雨,

  青石板铺成的县城主道还有点儿湿滑,

  雨后的空气弥漫着泥土的芬芳,街上已有来来往往的行人。

  有抗着农具出城耕种的,有肩挑扁担备着货物贩卖的,

  也有青衣长衫文人骚客手捏书卷三两相伴外出踏青的。

  翻开手腕,迅速瞄了一眼指针才刚刚指向7时10分,

  街上人已经逐渐多了起来。

  看来这个时代的人民还是很勤奋的的!

  ……

  “晤……看来自己想岔了!尴尬!”

  寅生敲敲自己的脑袋,自言自语地苦笑道。

  方才寅生前往衙门口询问了下守门的衙役,被告知:

  雍州刺史李振峰李大人的确最近来周至县关楼台修道,

  而此修道非彼“修道”。

  楼观台,西距周至县城15公里,是著名的圣迹游览地,

  号称为道家七十二福地之首。

  是华夏道教最早的重要圣地,

  因其说经台犹如竹海松林中浮起的方舟,常称楼观台,

  对唐初皇室信道起到相当重要的作用。

  据说老子在此著《道德经》五千言,

  并在楼南高岗筑台授经,又名说经台。

  贞观初年,李世民大力提倡儒家思想,大兴儒学,

  四处建立纪念孔子的庙堂,用重金和官职吸引天下的儒士。

  贞观四年,李世民派人主持儒家五经汇编后世所谓的《四书五经》中的《五经正义》一百八十卷。

  此次雍州刺史李振峰李大人就是前来楼观台修习学习儒家思想修订“五经”的。

  晤……也就是后世所谓的进修吧。

  看来都是受了后世修仙网文的影响了,一说修道马上联想到修仙。

  不过话说回来,楼观台距离周至还有十来公里呢,

  一瞅天色还早,立马动身前往楼观台。

  “嘿……嚯……”

  “嘿……嚯……”

  出城门口往西,在距离周至县城约莫800米左右的样子,

  看到了寅生熟悉的一片场景……

  工地!

  估摸着约有五六十个劳工左右,喊着号子,光着膀子,一片忙碌的场景。

  工地旁边站着几个身着官府人员样子的打扮,

  不停地交谈着,不时对着这些工作的劳工指指点点。

  劳工们在工地上干得热火朝天,

  一些用麻绳套着石材往前拖运,

  一些用石锤一下一下地打着往地里打着木桩。

  寅生停了下来,看着这熟悉的场面,嘴角露出了微笑。

  不过看了一会儿,眉头一皱,向着这片工地走了过去。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g99.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m.bqg99.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