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数据时代之王 > 50 制造效应

50 制造效应

小说:数据时代之王作者:屯堡人字数:2075更新时间 : 2019-09-11 18:00:00
  张海也知道老美在通信行业的领导地位非常之大。

  硬件方面,芯片以英特儿公司和AMD为技术的领导者和垄断者,软件方面以温到死公司的温9.5为技术的研发者和垄断者,完全占据着整个计算机产业的市场和话语权。

  随着科技的发展,到了3G信息时代,在移动电子产业又产生几个大霸主,烂平果公司的OIS系统和谷狗的安卓系统,成为整个手机产业和标准制定者和技术垄断方。

  芯片方面完全由高通公司说了算。在两个产业不管那家高科技公司,使用任何技术都得他们专利,否则,根本玩不转。

  也许有人说,华为的芯片同样有自己的核心技术。

  可你知道每年要向高通上交多少专利费用吗?

  你能够生产核心的芯片吗?

  不能!

  因为,没有最先进的EUV光刻机,这种光刻机只有一家公司能够生产,用一句话粗俗的话来说,全世界只此一家,还TM的别无分号,你有钱也找不到地方买。

  所有的国产芯片,包括华为在内,华夏的芯片产业,根本没有硬件的支持。

  最多只是自己设计,请人代工,如果你想研究光刻机,一是你没有时间去研究,要知道硬件的研究时间比软件的时间要漫长得多。

  二是这里需要的人才和资金海了去啦,资金咱们不差钱,问题是人才的培养才是最难得的,这么高端的硬件设备,咱们从来没有见过这么高端的设备是什么样?

  只知道概念,想要从头研发,比登月难度要大得多。

  据说在上世纪三十年代,波音的一位工程师发现并提出学习曲线效应。当一家工厂累计生产飞机的数量不断地上升,飞机的制造成本反而在不断地下降。学习曲线的数学公式是Y=a*X^b。Y是累计单位产品的平均生产成本,a是第一批产品的生产成本,X是累计生产产品的总数,b是负数,且b的绝对值越大,意味着学习曲线进步的速度就越快。

  举例来说,假定在一家飞机制造工厂中,第1架飞机的制造成本为1亿美元,第2架飞机的制造成本就可下降到为0.8亿美元,到第4架飞机的制造成本就会再下降到为0.64亿美元。

  随着这家工厂累计生产飞机的数量每翻倍一次,则单架飞机的制造成本便会在前一个基础上又下降20%。事实上,“学习曲线”不止在飞机制造行业中管用,同样适用于芯片制造行业。

  所以,若有一家芯片制造厂商,具备了很强的技术研发能力和先进的生产工艺,且累计生产的芯片数量比同行中的其他厂商都多的话。

  则这家芯片制造厂商在市场中就理应会占有越来越多的市场份额。

  比如,前不久各家媒体都报道过。

  几十年后,四星公司旗下的芯片制造部门从四星分立出来后,有意和台电争抢市场份额,这或许就是学习曲线使四星非这么干不可。

  当然,台积电本已经站上代工行业老大的位置,暂时无人憾动。

  科技发展越快,电子行业对芯片的需求量不仅在持续地增长,还是海量的,这才是推动‘学习曲线’和‘摩尔定律’在芯片制造行业中继续前行的主动力。

  1984年,芯片的销售不到100亿美元,1990年直接到500多亿美元,到2019年即会上升到为4000亿美元,为个数据还没有考虑人工智能在各行各业中大爆发的情况。

  简单地说,正是因为人们对芯片的需求量在不断地上升,对芯片的要求在不断地提高,半导体行业的年产值才会不断地上升。从而引发各家芯片制造厂商,敢于拿出更多的资金来建设一家接着一家的,越来越“贵”的芯片制造工厂。

  很简单谁占领技术到高点,谁就成为赢家全部通吃,说起来技术掠夺其实更残酷,因为,除了大国之外有追赶的希望,小国根本没有翻身的可能。

  栾青松点点说道:“你说的这些我都知道,告诉你,现在我们努力追赶还有希望,如果不发展芯片技术,等别人发展几十年后再努力那就迟了。”

  张海知道这话的意思,技术这玩意思越是先发,优势越大,特别是基础科学更是如此,他上燕大就经常听到同学或者教授说,现在我们科技基础与西方很大。

  技术发展就像一辆加速的跑车,只会越来越会,而不是越发展越慢。对人才吸引同样如此,越先进的科技就会带来越方便的生活,人才就会不知不觉被这种便捷方式吸引。从而形成人才黑洞,同时的人才带的好处是促进本国科技水平越来越高,直到其它国家无法追赶。

  表兄弟几人正吹得正欢,已经看到栾胜利在工地上大声说着什么。

  迎头走到栾胜利面前,说道:“阿耶(姑爹)”

  栾胜利看到张海张山和栾青松,脸上带着笑容:“小海小山你们来了,怎么不在家烤火,下雨天,这路又滑又烂,小心把鞋搞脏湿了冷得很。”

  张海笑了笑说道:“没事儿,姑爹,我们来看看你这边忙得怎么样了?”

  栾胜利感到侄儿的关心,心里很高兴,加上对知识份子尊重。尽量给侄儿解释清楚:“交通局要求明年通车,只好尽量赶工,过出年去,到三月份应该就差不多了。”

  八十年代的燕大学生,可以真正的天之骄子,根本不是几十年后学生可以比拟的。

  何况张海这样的高材生

  早张海一届的学生中,未来的总理,现在还在青木大学读书呢!

  如果没有什么意外,加上张强的背景,如果从政的话,以后官位肯定小不了。

  搞科研的话,几十年后同样可以成为某一方面的权威。

  原因是这个时代实在太需要人才了。

  更何况像张海这种就读于燕大的高端的人才,更是国家急需的。

  所以,那怕这个人是自己妻子的侄儿,栾胜利同样很尊重。

  他出身知识分子家庭,虽然读书实不行。

  那是特殊的原因造成的。

  尽管如此,他始终保持着对于知识的尊重,敬畏。

  再从一个方面来说,谁家有一个燕大的亲戚,说出去也很面子不是吗?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g99.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m.bqg99.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