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春秋我为君 > 第十七章:宁死不饥

第十七章:宁死不饥

小说:春秋我为君作者:安妥明字数:3690更新时间 : 2019-12-02 23:07:46
  冬,十二月,天又雪,民饥,无以食。

  “阿爹,你快上来吧,上来暖和一下。”一声稚嫩童声对着河里的男子呼唤道。

  小女孩在岸边守着火堆,其上架着这个家中唯一还值些钱的家当,一个破旧陶罐。陶罐里正“咕噜咕噜”烧着水,只等着有鱼下锅便可做成鱼汤。

  长长的漕河边,这样的火堆实在不少,只是其中只有少数人的火上如今是煮着或烤着鱼虾的,大多数人则是忙活了一上午还依旧毫无所获。

  “阿爹,喝点热水。”小女孩乖巧地为父亲递上热水让他暖暖身子。

  “小三儿真乖。”男子慈爱地抚摸了一下女儿的头,围着火堆坐了下来喝了些热水。暖流贯体而入,身体总算缓过来一些,让他好受了点,一旁的女儿则为他揉搓着红肿的双脚。

  看着河中仍在继续忙碌的人们,看着自己面前单纯可爱的女儿,男人心里无尽地悲哀:

  “完了,我们这个家算是完了。他娘,大娃还有二妞,我和你们的妹妹恐怕过几天就要去找你们了,你们可千万等着点我们。”

  作为最早几批下漕河捕鱼求食的人,男子见证了漕河从最初的“大方”变得“小气”的全过程。

  鱼作为刺多且细密的食物,吃起来本就麻烦。加上此时辛辣料的缺少,酒也是贵族饮品,所以鱼往往做出来就土腥味很重,吃起来又容易卡刺,导致此时很少有人喜欢吃它。

  所以最初的时候,男子下河捕食,漕河中不仅有鱼还有王八、泥鳅等许多水生动物,他每天都能收获许多。

  然而随着营中粮食的日益短缺,特别是冬雪之后,道路难行,送来漕地的各国救济粮食变得更加稀少,甚至逐渐断绝。仅有的一些也是先供着贵人们吃饱,然后是兵士,然后是贵人家中的仆从,然后是筑墙的役夫,然后是…

  许多难民们断了吃食后,为了活下去不得不加入捕鱼的行列。慢慢地,男子每天的收获变得越来越少,甚至有时连续一两天都捕不到一条鱼。

  男子明白,漕河中的鱼终究有限,如今已经被大家捕捞的只剩很少了,但是破冰捕鱼的人却仍旧每天都在增加。甚至有人会为了一个更好的捕鱼地点而大打出手的。

  收获很少,付出的代价却是不小。有些人因为长时间浸泡在冰冷的河水中,而脚趾头都被冻掉了。有些人小腿冻伤,开始坏死腐烂,等待他们的只有死亡。如果他(她)已是家中唯一的劳力,那么这便约等于整个家庭正在走向死亡。

  这条漕河已经不再是能救人活命的粮仓了,而是变成了吞噬生命的黄泉之河。

  如今他和他的女儿已经别无其它生路了,连续三天都没有捕上鱼,孩子懂事地没喊饿,但是自己已经再没多少力气可以坚持下去了。

  “死”,他怕吗?不,相比于饥饿而言,他如今已经不怕死了。他只是不甘心自己这么可爱的女儿跟自己一起去死,不甘心就这么肚子扁扁地做个饿死鬼。

  只是他们的命运就如荒地里的草芥一般,毫无价值。

  民智未开,他们也不会去想上天何其不公,只会觉得自己命苦,该当如此。

  “阿爹,是卢士大人。”小女孩突然指着河岸上出现的青年郎君说道。

  因为她曾偷溜进内围去看过卢布典礼的原因,所以认出了出来巡查的卢布等人。

  男子想起来了,他是听女儿说过,曾和一群孩子偷溜进过内围(也就是如今筑墙保护之地),参加过一个青年士人的册封礼,还得了一块喜饼带回来与自己分享。

  说什么这是她这辈子吃过的最好吃的东西了,一定要带回来也让阿爹尝尝。

  男子也听人讲起过此人,知道他于国君宴上“藏肉为义”之事,心中想到:只能希望他真的是个好人吧。

  “小三儿,你跟我来。”说着拉起女儿的手,向着卢布众人走来。

  卢布此刻脱了士袍换了普通衣服,正与高止一道站在河岸高地上眺望着,周边有一伍步徙保护着。

  “阿布哥哥,你看”,高止指着热火朝天的河岸,对着卢布说道:“这里这么多人,河中估计大约有五六百人在此捕鱼,而且多以成年男丁为主。

  这么冷的天他们仍在继续下水,说明是最不怕苦的一群人。”

  卢布打量着整条漕河,河中捕鱼人虽不少,但是河岸上真正有鱼吃的却没有几户,看样子河中的收成并不好。

  “贵人留步。”男子领着女儿突然向着卢布一跪。

  “这是…”卢布惊异,自有步徙上前护卫。

  “贵人心善,这是我家小女,想送与贵人为仆,做个粗使丫鬟,还求贵人好心收留,从此任打任罚,但凭贵人做主。贵人只需给她口吃的,让她能活下去就成。”

  男子跪着向卢布祈求道,怕他不答应又说:“小女孩吃的少,费不了多少粮食,恳请贵人好心收留。”

  说完,便又对着卢布很是磕了几个响头,又压着女儿给磕了几个。

  “阿爹,我不想离开你,我不要走。”小女孩听说要将她送人,彻底撕心裂肺地哭了起来,紧紧抱住她阿爹,往怀里钻。

  “小三儿,爹实在是养不活你了,但凡还有半点法子,爹也不会把你送人。

  不要愿爹,爹这是给你找一条生路啊,你听话昂,好好活下去。”

  男子下了狠心,将怀中的女儿用力掰扯开,让她去朝卢布跪着,自己则仍一个劲地哀求。

  卢布看了父女俩这出生离死别的苦情戏,心里也不好受。他欲要将两人扶起来,男子却坚持不肯,一定要卢布先收下自己的女儿再说。

  一时场面倒有些僵持上了。四周也有人见此情景,围拢过来,有些还带着自己的小孩。

  高止见了也有些不忍,说道:“老哥快些起来说话,我们正好有些事情要问你。若是合适的话,不只是你家姑娘,连你我们也是要收的。不必如此!”

  “哦,贵人请问,我定然知无不言。”他也不是真的想和自己仅剩的女儿生死分离,闻言情绪也稳定了一些。

  “漕水这边捕鱼之人你认识多少啊?”卢布问道。

  男子闻言小心答道:“好叫贵人知道,我是最早几批来此捕鱼的,那些大多是后来之人,故而我却有多半都是认识的。贵人所来何事,可有用到我等的地方?”

  “想必你已知道,我乃是国君新封士人。所谓食君之禄,忠君之事,国君如此厚待于我,我亦当厚报于他。

  所以此来,我打算散尽家财编制两戎人马,称为步兵。一来,好拱卫国君,二来,以便将来对狄作战。

  不过这两戎人马却与寻常兵役不同,须得日日操练,所以当兵者必须不能怕苦怕累!”

  卢布对着男子交待道,并问他觉得会有多少人愿意。

  “大雪之天,寒冰之水,我等仍出来求食,而不是在窝棚中等死。漕水之中,不怕苦累者,十之有九。”

  “好”,卢布闻言点点头,代表他确实认同此话,懒惰之人多不会在此。

  “再者,我所需者,悍卒也,绝不能贪生怕死。两军交战,当正面受戮,而不能背部受创。如此者,你觉得还有多少人符合啊?”卢布又问道。

  男子思索了一会,却是反问道:“随贵人前去当兵可否吃饱穿暖?”

  卢布笑答:“当兵自然要保障你们的吃穿,不然如何狠狠操练你们。而且不仅你们自己可以日日吃饱,每月还有薪俸,以供你们养家糊口。”这是卢布的承诺。

  春秋的兵役制要求农夫们义务为领主做战,不仅没有薪水甚至连武器等都要自带,拿着自家的石镐木棒就被上战场了。

  遇到刻薄的领主,有时食物也不够吃,还要自备一些。这就是此时的主流:农兵。

  所以当兵还能领薪俸一事简直是闻所未闻,男子听了也不免有些激动,但又有些不敢相信。

  “贵人此话可当真?”

  “自然。”卢布说道。

  脱产的职业士兵是时代趋势,农兵是没有前途的。黄巾再多也打不过汉帝国的官军,卢布也是看过《三国演义》的。

  “当兵若能自己吃饱,那我想此地愿不怕死而从者,当有十之三四。若真能供养家庭,此大恩也,不怕死者,可有十之五六。”

  “善!如此,你自己可愿意从军,奉我为主。”卢布直直盯着他看,不容他有半分犹豫作假。

  “拜见主君”,男子立即再跪而拜。莞尔还嫌不够,他又激动地说道:“愿为主君效死。”

  “好,壮士可有名姓?年岁几何?”卢布问道。

  “贱民未有姓,小名东山,今年二十有五。”

  高止见了,便从包裹里拿出竹简和毛笔,记录起来:

  “新兵姓名东山,二十五岁,家只一女,卫国…”

  “东山大哥,你是哪里人啊?家中又做何谋生?”高止负责任地将新兵东山的信息一一记录在案,有不清楚的直接开口询问。

  “我等也不怕死,愿于贵人为兵,还请贵人收我。”

  周围之人见东山被收录,他们听了卢布所说的这么优越的条件,顿时也有不少渴望当卢士之兵的,这些人纷纷涌上前来。

  “还请贵人收我,我不怕死,宁死不饥,愿当兵去。”有人挤不进来,在外围焦急地大声喊道。

  “宁死不饥”四字,却是让卢布听了去,他心有感概。却是登上高地,对着众人喊道:

  “愿从卢某之军者,只有两条要求,一是不怕苦累,能听命令;二是不惧生死,勇于兵事。

  卢某已备下成仓粮食,欢迎‘宁死不饥’的壮士们前来投效。考核合格者,入伍即有钱粮发放,每月还有薪俸可以养家。

  大丈夫,死则死矣,何故一顿饱食都无。愿食肉而死者,可来从军。”

  “宁死不饥,愿食肉而死。”人群发出呼喊之声,此起彼伏。

  卢布这番煽动性的发言非常成功,人群轰动,争相前来从军。于是一传十,十传百,百传千,整个营地都震动了。

  “施展,你先停下,别筑墙了。听说了吗…”来人将此事绘声绘色一说,直听得施展内心澎湃。

  “当真?”施展激动地问道。

  “千真万确,有不少人已经领到了入伍之粮。”来人信誓旦旦。

  “那可对我等殷民后裔有所限制?”施展又问。

  “不曾,听闻卢士此次招兵不论国庶野,也不讲何族出身,这不繁家那小子不也进了嘛。”

  这边他们说着话,却是正好被监督此处筑墙的士人给看见了。当下发怒喝骂道:“你们在这不干活,说着什么闲话,不想干了吗?”

  “我等在此终日辛劳,却是想要一顿饱食而不得,当真半点乐趣也无。”施展愤愤,又对着同伙说道:“陶痢头,不如我们这便去投了卢士,宁死不饥,也比在这烂泥地里厮混着要好上许多。”

  “正该如此,投卢士去。”

  注:殷民七姓。周灭商后,周公辅佐成王,分封建国,分给康叔“殷民七族:陶氏、施氏、繁氏、锜氏、樊氏、饥氏、终葵氏”(《左传·定公四年》),使这七族遗民成为卫国臣民。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g99.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m.bqg99.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