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综影视与君顾长相思 > 知否1

知否1

小说:综影视与君顾长相思作者:晚花暮字数:3953更新时间 : 2020-01-04 09:00:00
  华灯初上,汴京的夜晚比白日更加热闹些,街边店肆林立,各式各样的商铺招牌旗帜被风吹起,青砖路上的是那粼粼而来的马车,川流不息的行人,还有小贩们此起彼伏的吆喝声,淡淡的月光撒在那红砖绿瓦上或是颜色鲜艳的楼阁飞檐上,照映出天子脚下的人们对这太平的恬淡惬意。

  与这繁闹相对的,则是汴京另外一处,那里是世家居住的地方,跨过百姓那拥挤的宽窄小巷,这边虽也灯火阑珊,却没有多少烟火气,两边显得泾渭分明。

  若说例外,则是离天子脚下最近的一座府邸,抬头看那牌匾上面写着“海府”,字体遒劲有力,最为奇特的是牌匾左上角一个四四方方的印,印章内容是什么早已模糊不清,却无人敢小瞧,众人皆知是大殿里坐着的那位的私印,多投以羡慕的目光,不过想想府里的海家大老太爷是一代帝师又不足为奇了。

  今日的海府高朋满座,门外宾客络绎不绝,门内觥筹交错其乐融融,只因今日是海府海大老太夫人的六十大寿,往日海府沉寂并不设宴开席,对于想要攀富贵的人来讲这是难得的机会。

  前院多为男客,后院则是女眷,后花园里搭了个露天的台子,它背靠着一连片的假山,台子上面正表演着些杂技,都是些女性,这是给众多女眷消遣的玩意儿,台下坐着海大老太夫人和一些与海家来往甚多的女眷。

  海大老太夫人坐的正对台子,左边坐着嫡长子海安泽的夫人顾氏和嫡次子海安允的夫人赵氏,右边坐着平宁郡主,后面有的是旁支嫁出去的女儿或者是嫁进来的姑娘。二老太夫人和其儿媳都没有来,两家这一辈的关系都不怎么好,一直到海朝云被抱养在二老太爷膝下,两家才渐渐走动起来。

  “铛~”

  只见台上出现个年似二八的女旦,她以轻盈而矫健的步子走了出来,优雅的甩了个水袖,转着她那婀娜的身段,哀愁着眼睛带着泪痕,声音娇柔的开口唱到:“为救李郎离家园,谁料皇榜中状元,中状元着红袍,帽插宫花好啊好新鲜……”唱腔凄美幽怨,委婉动听,扣人心弦。

  这后院掌家的是嫡长子的夫人顾氏,所以她现在正在和来的人寒暄,听见台上的锣鼓声,施以歉意就正正经经的看去。

  最近几年汴京的勾栏瓦肆兴起了一种叫戏曲的东西,在以往的曲上新添了不少玩意就称之为戏曲,多为《牡丹亭》《枕中计》以及最近出的新戏《女驸马》,就是台上演的这出,来此的大多数的女眷里也有奔着这戏来的,所以女眷们看的格外认真。

  顾氏看着看着脸就黑了下来,先前还没有认出来,这会看着台上那二八女旦,越看越眼熟,那相同的小动作,那尚能分辨的眉眼,可不是她那痴迷这戏曲的好宝贝女儿——海慕思吗。

  虽说这后院里多为女眷,偶有的男客是那不谙世事的男童,但是也有例外的,那站在平宁郡主后的齐衡就是,所以这后院里为了避嫌多是妇人,女孩们则是另设宴,本来身为海家嫡长子的女儿是要和女孩们在一起的,结果……

  一曲唱罢,女旦下台,台上又继续表演着其他节目,顾氏对身边的女使兰芷招了招手,附耳说了几句,兰芷就恭恭敬敬的退下了。

  兰芷走了没多久就回来了,又附耳对着顾氏说她询问到的事,顾氏听到了脸上更差了,又听到了什么神色缓了缓。

  这边赵氏瞅见长嫂顾氏脸色不对,提帕掩饰低声询问着:“嫂嫂脸色为何如此之差,现有宾客在场嫂嫂还是注意些为好。”

  顾氏脸色又是一变,要不是因为涉及到女儿她也不会如此乱神,听到提醒神色收敛了一些,“多谢弟妹。”

  见长嫂回神,赵氏没多说含额,又扭头去看台上表演了。

  两人的说话没有引起他人注意,看见了也只是以为妯娌间有什么悄悄话,谁人不知海家大老太爷这一支家庭和睦,妯娌相亲相爱,不同于海家二老太爷家,二老太爷早年流连花街柳巷身体亏损的厉害,晚年了只能卧病在床,虽说二老太爷后院只有二老太夫人一位,但其嫡子海安耘青出于蓝胜于蓝,后院里是姨娘小妾不断,颇有些宠妾灭妻,若不是海二老太爷还不是很糊涂也还压得住他,海安耘早就会休妻了。有流言说海老太爷放弃这个嫡子了,专注于其嫡孙女海朝云了,也有流言说其实海二老太爷是被嫡子气到在病床才这样说的,不过到底家丑不可外扬谁知道其中真假呢。

  “铛!”台上节目一个接一个,让人眼花缭乱,好不容易欣赏完了,就听见一声铜锣声,院内的灯笼突然都灭了,只有微微月光,人群中传来片刻骚乱却又安静下来。

  忽的台上出现了一抹柔和的白,在那抹白出现后从台子后面的假山升起来了一大片的孔明灯,每个灯上都有着硕大的字,根据放飞的时间不同升起形成了一句话:“如月之恒,如日之升,如南山之寿,不骞不崩。如松柏之茂,无不尔或承。”

  月光和灯光交杂在一起,照亮了台上的那抹白,也让下面的人看清了台上的少男少女们,为首的是海老太夫人嫡次子家的两个儿郎,海穆书和海穆洛一左一右的抬着那抹白,往后去是嫡长子家的海慕思和海二老太夫人嫡子家的海朝云,再往后是旁支的小辈,男女左右分开,男的行交叉礼,女的行万福礼,口中齐道:“祝祖母,福如东海,寿比南山。”

  “好好好!都是一群孝顺的孩子。”老太夫人上了年纪,看了这一幕,不由得眼角泛泪,甚是感动。

  老太夫人用帕子饰去眼角的泪花,和蔼地冲着上面的小辈们招了招手:“快,下来,让我好好瞧瞧你们。”

  海穆书和海穆洛抬着东西下来,老太夫人因为生孩子的时候落下了病根,所以这岁数大了身子骨就不太好,一个月前还小病了一场,只能静养,本来没有打算大办的寿宴,这次这么出风头也有冲喜的意思,而儿媳妇们为了不打扰她,也就专门免了孩子们去请安以免闹了她,粗略算了算老太夫人是已有月余没见过孩子们了,再说了人老了难免总是想看着儿孙,而且她这把年纪了什么东西没见过,所以先是看了看最挂念的孩子们,这才看向他们抬的东西。

  齐衡站一边本就感概海家这些同辈做的事,又觉得他们抬的东西肯定不凡,就细细打量了一番,惊叹道:“这可是玻璃种翡翠?”

  “正是!”慕思有些奇特的看了齐衡一眼,到没想到这人一眼看出来了。

  两兄弟抬的是一个如同盆景大小的翡翠,质地细腻纯净无瑕疵,就是上面那些胡乱不堪的雕刻显得有些破坏了它的美感。

  齐衡看着被毁坏是玉石心中直叹可惜。

  慕思走到老太夫人旁边,亲昵地挽着她胳膊说:“这个玉石可是我和两个兄长亲手刻的呢,你别看它丑,但是它每个面都不一样,在水里面更有奇效。”

  说着示意两个兄长转动玉石,两个兄长无奈一笑,却也老老实实的转动起来。

  果真如慕思所说每个面的画都不一样,慕思看着老太夫人略显惊奇的样子,又附耳悄声说了一句:“里面还有赵宗实的功劳,刚刚的孔明灯也是他的主意。”

  老太夫人听了拍了她一下,笑骂到:“不许没大没小!”

  慕思吐了吐舌,神色间满是不以为然,又让两个兄长摆弄着玉石。

  “天色已晚,水里面的效果就不看了,祖母也需早些休息了。”被慕思使唤的团团转的海穆书看见老太夫人眉眼间的疲惫,连忙体贴道,心里想着,祖母休息了自己也放松了。

  “扶老太太下去休息吧,”看了场说不上是闹剧的祝寿,顾氏吩咐着人,抽空狠狠的瞪了眼自己的女儿,眼里写满了待会找她算账。

  慕思心虚的往两个兄长身后躲了躲,做了个鬼脸给母亲,看她再次瞪来,又缩了缩。

  顾氏忙着送别女眷,赵氏看了看两个儿子,趁着众人不注意,揪了下长子的耳朵,笑骂道:“天天带坏你妹妹,你的书都读到哪去了。”

  海穆书委屈的揉着通红的耳朵,低着个头听着母亲的训斥。

  海穆洛见状暗自偷笑,却被赵氏逮个正着,赵氏没好气的训斥着小儿子,“笑,笑,笑什么笑,回去了你们俩把《家训》抄十遍给我。”

  本来看见弟弟转移了母亲的注意力海穆书还挺高兴的,结果一听见抄《家训》,两人的脸同时苦了下去,咬牙切齿的望向一边看热闹的慕思,就知道跟着这丫头干没好事,每次都是他们背锅,《家训》可是有几千字呢,十遍啊!

  慕思不好意思的看了看两人一眼,向婶婶求情道:“婶婶,两个兄长都是被我拉上的,您就不要怪他们了。”

  听见这话,两兄弟有种不祥的预感,果然听见了母亲那恨铁不成钢的话:“两个小崽子,又让你给他们找借口,回去后再加五遍。”

  看着被婶婶拉走的两人,一直哀怨的看着她,慕思不自在的撇了撇嘴,说实话也没人信,没办法啊,无奈的耸了耸肩。

  慕思背过身去,正好看见了满眼笑意的齐衡,下意识退了一步失口道:“你怎么还没有走?”

  齐衡扬了扬手上的荷包,“我的荷包落下了。”

  “小公……齐衡你看见了多少?”慕思不由得埋怨自己,一不小心原形毕露了,没注意还有外男在,心中哀嚎着对外经营的形象即将崩塌。

  “我什么都没有看见。”齐衡含笑说的话让慕思觉得特别没有说服力。

  只好举起拳头弱弱的威胁到:“我不管你看没看见,反正你就当作没看见好了,不然……”

  齐衡失笑不已,没想到这个年纪只比他小一岁的妹妹居然如此可爱。

  “元若……”那边平宁郡主开始呼喊着齐衡,瘦小的慕思正好被他遮住了,平宁郡主到没有看见。

  听见母亲呼喊的齐衡,嘴角含笑匆匆忙忙的离去。

  一直到出了海府上了马车,齐衡也还面带笑意,平宁郡主倒是甚是奇怪的看了他一眼:“何事笑的如此开心?”

  齐衡略微收敛了笑意,男女大防,未免毁坏姑娘清誉,他转移话题道:“没什么,母亲今日要办的事怎么样了。”

  平宁郡主轻易的被带了过去,眉心轻蹙,忧心忡忡的说:“海家大娘子说已经知道我们的来意,推辞说海老太爷年岁已高已不收徒,也说了庄学究甚好,无需再拜老太爷,看样子是不成了,也不知你今年科举下场如何。”

  齐衡本就无意拜海老太爷,哪有已拜师庄学究又拜师的道理,若不是母亲非说来这一趟他这会儿还在家里温习功课,不过也不亏,见了个与外面传闻不太相像的海家嫡女,想着她那威胁的样子甚是有趣,嘴角下意识勾了一下,想着母亲在身旁又压了压嘴角,不过看母亲的样子应是没注意到,心中暗自想到:莫不是遇见的这一个两个都不同于别人,这海家嫡女与小六儿一般,甚是古灵精怪。

  平宁郡主没有注意到儿子的小动作,只是有些苦恼此事,要她说当初就应该捐个小官何苦去那草堂做学,可是主君支持儿子走科举之道,寒窗苦读十载,眼见科举在即,想找这海老太爷指点一二,虽说是打着祝寿的幌子而来,但是也没有想到拒绝如此彻底,心中直叹,柴家到底没有往日风光了。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g99.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m.bqg99.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