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明月松江照 > 第一百二十六章 二分之一:丞相大人为李月

第一百二十六章 二分之一:丞相大人为李月

小说:明月松江照作者:凌晨50分字数:6893更新时间 : 2020-06-29 23:17:42
  如果武国这件事是瘟疫,那么瘟疫在蔡瞭瞭的脑子中,那就一定要戴口罩。如果是上阵杀敌,蔡瞭瞭估计也还行。

  可是白衣天使的事,蔡瞭瞭也是确实有心无力,想帮也帮不上。

  不过既然要口罩,蔡瞭瞭倒也是可以帮忙做口罩。

  不过古代可没有口罩,也就是面纱之类的。

  这现代的口罩蔡瞭瞭,不仅见过还使用过。

  古代没有无纺布,那就做最传统的纱布口罩吧。

  口罩这件事上蔡瞭瞭不仅见过猪跑,还吃过猪肉。

  只是呢,就是这针脚的功夫差了点。

  没被刺客,没有被锋利的刀剑弄伤,反而是被这一针小小的绣花针弄得见了血。

  旧伤未好,新伤又来。

  看得皇上那个心里是一个心疼。

  蔡瞭瞭来四纳国这么长时间了,也知道害羞了,不好意思了。

  赶紧缩回了手。

  你要知道,这要在过去,在蔡瞭瞭所在特种部队。这些伤可都是故事,可都是勋章,可都是荣誉,是值得骄傲的事。

  “皇上您别看了行吗?”蔡瞭瞭一边将手往回缩,一边有些小女生的难为情,娇滴滴地。

  “为什么不让朕看。”皇上看着蔡瞭瞭如此表情,心疼得很,心里犹如刀割。

  每次看到蔡瞭瞭受伤,就会想起蔡瞭瞭第一次见蔡瞭瞭的时候。

  那个心里一紧,一慌,别是一番滋味。

  “那皇上您又在看什么呢?”蔡瞭瞭这害羞也就是一秒的事。立刻转换了语气,换了语调,换了背景音乐。带着一些调皮,带着一些可爱,带着一些小女生的矫情但是有很自然的语调说道。

  “瞭瞭觉得朕看的是什么呢?”皇上如今和蔡瞭瞭讲话倒也聪明了,蔡瞭瞭反问,皇上也学着反问。

  “看臣妾长得好看?”蔡瞭瞭这话简直就是现代嫉妒自恋的人说的话,盯着皇上拉着蔡瞭瞭的手,俏皮得很。

  皇上终于正眼看了蔡瞭瞭,忍不住笑了起来,”是。朕的皇后长得最好看。”

  “那,既然臣妾长这么好看,皇上可有什么上赏赐?”蔡瞭瞭这就是得寸进尺。

  典型地给点阳光有灿烂,给点海水就泛滥。

  这赏赐古代的女人可不敢主动要,即便要也是非常的委婉,间接的要,向蔡瞭瞭如此明目张胆。还是仗着自己长得好看来要赏赐的,皇上辈子怕是第一次遇见。

  不过话又说回来,自从蔡瞭瞭来了四纳国,皇上的三观怕是也已经被蔡瞭瞭毁得差不多了。

  皇上的第一次经历也几乎都在遇见蔡瞭瞭之后。

  比如说,

  第一个遍体鳞伤,凭空出现在皇后的寝宫;

  第一个敢当着面,骂皇上骂的如此狠的人;

  第一个敢主动和皇上过招,还能和皇上不相上下;

  第一个敢把皇上拿来用了;

  第一个敢让皇上独守空房,等她一夜;

  ……

  如此算算时间倒也过得真快,蔡瞭瞭来四纳国也都有两年了吧。

  “瞭瞭是想要什么赏赐呢?”皇上这一紧、一慌、有些心疼的心,倒也舒坦了很多。

  做一件事能让一个人快乐,也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

  再说了,这些伤比起蔡瞭瞭刚才时候的伤,已经无足挂齿了。

  皇上自然也就看开了。

  在皇上眼里,蔡瞭瞭性子有些野,不过野归野,对四纳国对皇上倒是赴汤蹈火的忠诚。

  就这一点就是很多人说不能及。

  所以,既然蔡瞭瞭主动开口要了赏赐,皇上倒也觉得难得。

  “那皇上可愿意赏赐臣妾后宫佳丽三千。”蔡瞭瞭还真是野路子,这又是什么梗。

  蔡瞭瞭这是不想活了吧。

  这是想给皇上戴绿帽子,而且一戴还是三千顶。

  皇上这怕是要绿出四纳国,绿出封建王朝啊。

  皇上看着蔡瞭瞭,一眼无奈,一脸茫然的说道,”为何?”

  一看皇上如此表情,蔡瞭瞭就知道,皇上没有get到这个梗。既然如此那还是算了吧,到时候解释不清楚,”臣妾就是随口一说,逗您玩的呢!皇上不如赏赐臣妾……”

  蔡瞭瞭话还没有说完,皇上就抢了一步,”朕觉得瞭瞭最需要朕赏赐的是,母凭子贵。”

  皇上倒也是捡了蔡瞭瞭的原话,得意又有些得逞的说道。

  “皇上这可是大白天呢?您难道要荒废朝政,让臣妾落得一个红颜祸水的骂名吗?再说了臣妾大姨妈马上要来了,这个赏赐肯定不行。”

  皇上仔细分析和思索了这大姨妈这个词汇前后的语境,还有蔡瞭瞭的来历问题。很明显这里的大姨妈不是肯定不是表面的意思。大姨妈要来了,母凭子贵这个赏赐也就行不通。

  说明大姨妈这个词汇一定适合怀孕有关。

  和怀孕有关的大姨妈……皇上果真是读万卷书。

  就这也能靠自己摸索出来个七八成的意思,果真是天赋异禀。

  蔡瞭瞭看着皇上衣服皱眉头思索的表情说道,一看就知道在思考大姨妈的事。”皇上您别猜了,也别琢磨了。大姨妈就是女性的例假,月事。”

  月事在古代可是不吉利的事。好在皇上在蔡瞭瞭的耳濡目染之下呢,还是有些进步。

  说起大姨妈,蔡瞭瞭真的是很头痛,即便是皇后,可是硬件、技术有限,大姨妈每次来的时候,蔡瞭瞭都特别不舒服。

  原始社会里,女性的月经是没任何处理措施的,她们只会用干草或树叶等来搽搽血迹就算了事。

  过度到奴隶社会时期,人类逐渐有了文明,这时候的女性则用树皮或兽皮缝制内衣遮羞,月经来时,垫上一些干燥物吸收污血,且学会用清水冲洗外阴。

  到了封建社会,人类逐渐发明了丝绸、织布,渐渐的摈弃了兽皮树皮等原始的东西,衣服成为文明的最大标志。这时候,在未发明造纸之前,女性采用的是将草木灰装进小布条里,两头同细线系在腰间,成了所谓的卫生带。更换条数根据富裕程度来决定。更换下的卫生带,倒掉里面吸满污物的东西,将卫生带用清水加皂葛等去污洗涤。风干后再使用,急迫的时候,便用火烤干。这时候基本上是在私秘的条件下进行。

  一些富裕的家庭,会为女性准备干净的棉花等物品,作为制作卫生带的材料。但是由于新棉花不容易吸水,所以很多女性更容易接受草木灰。

  人类发明造纸后,草纸等容易吸收水分的东西边派上用场。直接使用草纸或将草纸夹在卫生带里使用,一些有钱人家则使用祭祀用的白纸制作卫生带,因为这种白纸除了有韧性之外,还比较洁白,相对比较卫生。但是由于这种纸价格昂贵,不是所有的家庭都能消费的起。

  在女性生理卫生方面,过去只有比较富裕的家庭才会引起重视,女性在社会生活中,一直处于比较低的地位,很多百姓人家,女孩子都是自己想办法解决月经来潮时的困苦。一些女孩子会使用棉花等物品作为塞子,塞进**,企图阻止污血的外流,一些女孩子则终身未使用卫生带。

  古代的女性,结婚生子比较早,基本少月经初潮后,就已经有人说媒,早早的嫁人为妻,怀孕生孩子的期间,不会来月经,这给那些家庭环境差的女人来说,是最快乐的时刻。古代没计划生育,因此女性基本上是生了一个又生一个,等不能生育的时候,月经也停了。

  古代很传统,集市上很少有卖卫生带的,就是有,也只是货郎或一些胭脂水粉店才有卖。所以基本上女性使用的卫生带都是自己制作的。女性之间会老传少,大传小。互相学习制作卫生带的技术和技巧。有一些手巧的女性,还会在卫生带上绣上花纹图案。

  从色彩来看,蓝色和黑色,是女性比较喜欢使用来做卫生带的布料。也有少树人使用没经过染色的白布来制作。红色的布料基本上是不选用的。在帝王家庭,偶有会选用黄色,但是基本上均偏爱黑色和蓝色。

  女性使用的卫生带,根据所在家庭条件来决定换新的频率和准备条数。有些女性一条卫生带边陪伴终身。

  由于卫生条件和繁重的劳动,很多女性患有严重的妇科病,加上古代男性在卫生常识方面掌握的少,因此往往也给女性带来很多病菌。一些惜香怜玉的男性,会为自己的女人积极购买材料来制作卫生带,同时也有的男性以收集女性卫生带为乐。但是大多数男人认为女人的卫生带是邪恶的、肮脏的象征。很忌讳看到女人的卫生带。

  这是技术硬伤。

  蔡瞭瞭第一次到四纳国大姨妈的时候,那才叫一个尴尬。

  一个人骑着马,奔驰在这个陌生的土地上。

  到处买姨妈巾也都没有买到。

  什么姨妈巾、卫生巾、面包、创可贴、大邦迪……反正蔡瞭瞭能想到的,都说了一个遍。最后连棉条都说出来了,也没有买到一个和这个类似的东西。

  可是蔡瞭瞭也没有办法啊,大姨妈来了,总不能躲在房间里蹲在马桶上不出门吧。

  蔡瞭瞭就这么托着一张煞白的脸,还有被痛经折磨得有些焉儿气的,无精打采的去那些卖女性用品的地方,好不避讳的问别人,你们大姨妈来的时候都用什么?

  可是这些人哪能各个都是皇上这般博学多才,多万书呢。

  还好古装句没有白看,蔡瞭瞭想了想,月经?月事?

  其他的称呼蔡瞭瞭也想不起来了。

  这么一说就有人能懂了。

  在别人的引导和推荐之下,蔡瞭瞭买到了卫生带。

  哎呀妈呀,卫生带这个梗,简直让蔡瞭瞭此生难忘。

  说多了都是蔡瞭瞭的痛。

  首先感受就很不舒服,关键是吸收能力还不好。

  你要蔡瞭瞭那个更换的的速度几乎是一小时一片。

  这卫生带哪里经受得起她的更换。

  而且每次来大姨妈的时候吗,蔡瞭瞭都会痛经。

  再加上这个卫生带,蔡瞭瞭简直不想动,就一个人傻坐在斋绣宫内。

  直到大姨妈离开之后,才恢复正常。

  难怪古人都不计划生育。

  这怀了孩子就不用来大姨妈,也确实省事。

  可是生完孩子,好像要排恶露呀。这也大概有一个月的时间。

  还要奶孩子,哎呀妈呀。蔡瞭瞭想想就有些绝望。

  不过还好蔡瞭瞭是皇后,皇上不缺钱。

  估计这个体验感应该不必私人产妇医院差吧。

  好歹那是皇家接生皇家照料。

  首先这里必须申明,蔡瞭瞭绝对没有生过孩子。

  这些只是都是蔡瞭瞭听别人说的,也算是作为女人长知识了吧。

  大姨妈在古代叫月事、月水、月信、月经。

  明李时珍《本草纲目·人·妇人月水》:〔释名〕:月经、天癸、红铅。时珍曰:月有盈亏,潮有朝夕,月事一月一行,与之相符,故谓之月水、月信、月经。经者常也,有常规也。

  月事即月经。

  《素问·上古天真论》:“女子七岁,肾气盛,岁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月事以时下,故有子。”王冰注:“所以谓之月事者,平和之气,常以三旬而一见也。”

  宋王茂《野客丛书·汉再受命之兆》:“当景帝之召程姬也,程姬有所避,而饰唐姬以进。有所避者,颜师古谓月事也。”

  清袁枚《随园随笔·诸史》:“《姚氏识名》云:天子诸侯妃有月事者,以丹注面,令女史见之,不口奏。”

  郭沫若《断断集·旋乾转坤论》:“自然,女子也有她的生理上的天然限制,除开少女期便不免有月事的纠缠。”

  唐代以龙首渠、永安渠、清明渠导水入城。“白玉渠”是指用汉白玉砌成的水渠。“入月”就是来月经。要通过隐秘的方式告知皇帝,以免“闯红灯”。宫女们在来月经的时候不小心把裙子弄脏了,于是相邀女伴一起到水边洗裙子。

  胡震亨在《唐音癸签》卷19指出这首诗有两处与事实不符:一个是“天家何至自洗裙裾?”后妃们或许不怎么干粗活,但是一般的宫女日常在宫中从事各种杂役,自己洗自己的衣服更不奇怪;另一个是“密奏云云,更不谙丹的故事矣。”用丹朱在脸上作红色标记的事是这样的:

  《史记》:“程姬有所避,不愿进。”注释这样说:”天子诸侯群妾,以次进御,有月事止不御,更不口说,以丹注面目,的的为识,令女史见之。无论天子还是诸侯的大小老婆,都按顺序“排班儿”伺候大家各有的丈夫,哪个女子来了月经就不参加轮值了,不直接说,而是用红颜色在脸上做标记。这里没说皇帝直接看到哪个女子脸上有红色标记就取消临幸计划,而是让主管的“女史见之”,那么,由主管人员“密奏”也该是合情合理的。

  宫中女性在月经期间除了“以丹注面目”,还有戴戒指的做法。关于是戴金戒指还是戴银戒指,是戴左手还是右手,我看到很多种说法,但基本上都认为是汉代后宫实行的做法。

  据《三余赘笔》记载,汉代的后妃宫女们在月经来潮或者怀有身孕的时候,往往会在手上戴一枚金戒指,以此提醒帝王在此期间不可同房。所以,金戒指也被称为“经戒之”,表明月经期间戒除性行为,是一种警示标志。

  还有说法是:汉代的后宫女性每当来月经或者妊娠时就在左手戴一枚银戒指,如果被皇帝临幸了,则会赐给金指环,戴在右手,并由女史记下与皇帝同房的时日,以备日后确定怀孕时进行核对。

  再看看这种说法:后宫佳丽在”进御君王”之前要结过女史的登记和安排,女史向每位宫女发放两种小环,一种是金的,一种是银的。如果哪位宫女有了身孕或者正处于月经期间,不能行房,不必明说,只要把金指环套在左手上就可以了(要是再明确究竟是戴在哪个指头上,估计又会出现无数种说法),作为”禁戒”的信号,女史见到就不安排她侍寝了。平常,宫女们则把银环戴在右手。

  不管金的、银的,戴哪个手上,横竖来月经戴戒指“戒”性生活。

  哎呀妈呀,这金戒指还有这故事。

  这要是让放在现在,怕是要让人多想啊。

  尤其是那些带着大钻戒走在街上的女性啊。

  说到宫女来月经的事,不妨说说与此相关的“红铅”这种所谓的丹药。

  “红铅者,天癸水也。”

  什么是天癸?

  《黄帝内经》:“月事以时下,谓天癸也。”其实,“红铅”不是一般的女子月经,而是处女的第一次月经。

  “经水甫出户辄色变,独首经之色不遽变者,全其阴阳之气也。男子阳在外,阴在内;女子阴在外,阳在内。首经者,坎中之阳也。以坎中之阳补离中之阴,益乎不益乎?独补男有益,补女有损。补男者,阳以济阴也;补女者,阳以亢阳也。”

  “坎离”是《易经》提到的卦相,阴阳水火既济。“首经”阳气最足,从女人**流出来之后保持鲜润,不马上变色,对男人是大补。

  明世宗朱厚璁迷信道教,前期主要为了长生,后期主要“研究”房中术。在道士的理论中,房中术本身就是养生术的一种,只需要掌握一定的技巧,服用密制的丹药,并且多与童贞的处女交配,就可以达到采阴补阳、延年益寿的效果。明世宗嘉靖一朝,为皇帝炼制丹药成了道士们的主要任务,其中以“红铅”(也叫“先天丹铅”)制成的小药丸最为有名。

  为了炼药,有关部门大肆采选民间十三四岁豆蔻年华的少女入宫,一方面为炼制红铅丸提供原料,另一方面也充当世宗以泄欲进行采补的工具。

  红铅丸的成分除了“首经”,还有多种中草药、矿物质以及“秋石”等。秋石,有说是童男子的小便,有说是童男、童女的小便均有。英国研究中国科技史的李约瑟先生说,明代道士所炼的“秋石”实际上是从大量的人尿中提取的性激素制剂。

  也就是说,加入秋石,红铅丸更具药的功能。服用红铅丸,皇帝精力更加充沛,可以与更多童女进行“采补”。

  此外,明世宗还命令宫女们每天天不亮就去御花园为他采集“甘露”,很多宫女因此累倒、病倒。也有说为了获取红铅的原料,给那些年幼的宫女大量服用催经药物,对宫女们的身心造成极大摧残,甚至导致宫女送命。于是在嘉靖21年(1542年)10月20日夜里,宫中发生了宫女试图勒死世宗的“壬寅宫变”,结果杨金英、邢翠莲等10余名宫女和端妃曹氏都被凌迟处死,并被族诛。

  不过这月经月倒是可以用来提取干细胞,来修复女性子宫,这倒是不错。

  至于这个明世宗的故事吧,还真是让人有种,没文化真可怕的感觉。

  最后再说说宫女们月经不调的事,月经不调是常见的妇科病,据说宫中御医为皇后、嫔妃、宫女治疗闭经、月经愆期,所开的处方药中常有大黄。慈禧经常服用的“通经甘露丸”和“乌金丸”都有熟大黄的成分。

  说道痛经,蔡瞭瞭也是伤心得很。以前没有来四纳国的时候,这痛经嘛还能通过看电视、打游戏这次分散注意,痛感没那么强。

  如今来了四纳国,电视、手机,属于现代高科技的东西一个也没有。

  蔡瞭瞭就只能眼睁睁的一次一次数着痛经的次数。

  那个时候蔡瞭瞭刚来四纳国,来大姨妈的时候,又一个人在外面。

  真正的第一次来大姨妈那个时候,蔡瞭瞭完全动弹不得,都是靠着扇儿的照顾。所以蔡瞭瞭也没有什么感觉。

  唯一感觉就是痛。

  扇儿也找来了太医开了中药调理。

  可是你要知道,古代没有妇科,御医也都是男性。

  这妇科方面的事,即便是御医,也不是那么专业,毕竟术业有专攻嘛。

  调理气血倒也不错。

  可是当蔡瞭瞭一个人在外,没有扇儿照顾的时候,大姨妈来了。

  那个酸爽,怕是也只有老坛酸菜才知道了吧。

  好在刚来四纳国的那两个月,太医开了一些药给蔡瞭瞭调理。

  这痛经有所好转。

  虽然还是会痛,只是没有之前痛得那么厉害了。

  蔡瞭瞭后来回来之后,就特别想钻研和攻克姨妈巾这一件事。

  经过两年的摸索,蔡瞭瞭这姨妈巾的制作技术也是有所长进。

  虽然和现代的姨妈巾不能比,但是比起之前还是要好很多。

  毕竟蔡瞭瞭是吃过猪肉,也见过猪跑的人。

  那叫什么呢?只要功夫深铁杵也能磨成针,功夫不负有心人吧。

  比起姨妈巾这个技术难关的攻克,口罩就简单很多了。

  蔡瞭瞭做的口罩佩戴方便,还能重复使用。

  四纳国目前虽然没有收到疫情的感染,可是武国确实已经确定的感染了。

  所以沿途,李月在回四纳国的途中还是要佩戴上口罩比较好。

  在这多准备一些口罩,让李月带回武国也是一件好事。

  如此一来这疫情也总还是能够得到一定的控制。

  李月选在这个时候,在四纳国娘家的丰厚嫁妆的,还有皇帝出行礼仪的护送下回武国。

  但凡是个人都会想,李月这怕已经是四纳国的人了。

  有四纳国做靠山,回武国讨回本该属于她的东西。

  也是理所当然,和当今皇上也是有得一拼。

  趁火打劫嘛,也并非不是什么君子所为。

  再说了武国可是将武奉为第一,又不是儒雅君子。

  说即便如此,也没有什么好值得意义的。

  这个时候回武国,这武国这趟浑浑噩噩,分不清敌我的浑水,马上就会变得泾渭分明了。

  所以,带上口罩,至少还要有去看见这泾渭分明,看见熟忠熟奸。

  蔡瞭瞭这个人做事风风火火的,说干什么就干什么。

  况且这个口罩的样子,几乎和现代一样。

  毕竟纱布还是有的。

  后宫最近也是忙得很,忙着给李月准备嫁妆,又要忙着准备口罩。

  当然了,这个时候蔡瞭瞭也就只能去刷一刷脸卡了。

  看看后宫都有谁闲着,就拉过来皇后娘娘手把手的教,如何制作口罩。

  这后宫的妃嫔都被皇后刷了脸卡,这后宫的妃嫔宫里的奴婢奴才自然也要一起被征用了。

  可别小看这个不正规的军,这制作、产出的能力还是相当的惊人。

  虽然有些人不愿意,但是皇后的面子还是必须要给。

  否则还想不想在后宫混了呢!

  还想不想要皇后娘娘的先进技术、高科技卫生带了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g99.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m.bqg99.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