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海国月明 > 四十四 办公室

四十四 办公室

小说:海国月明作者:狷夫不羁字数:2054更新时间 : 2020-03-18 18:00:00
  郑鸣本要走入深处,再看仔细一些,可惜烟雾太过呛人,郑鸣只得听从洪度年劝告,早早撤了出来。

  直到从洞口走出老远,郑鸣回头看去,才见距离洞口不远之处,还有一座不起眼的石屋,门前站有两名身穿铠甲手持长枪的兵士,想来是个岗哨。

  想来此处十分紧要,这才常年驻有军兵瞭望放哨!

  下山之时,郑鸣终于明白脚下通往山洞的道路用途,想来是一根提拉释放圆木的滚道,这才修得如此平顺规整,煞是下了一番工夫。

  待到问过身旁唐雷,这个想法得以证实。

  只是此间木料并非一次备齐,反倒每年之初,先由洪度年会同船厢拟定所需木料种类数量,然后交由农厢,派人入林采伐,然后通过水路,将砍伐来的木料运来此处。

  熏干之后,再次搬出,滚下,通过水道进入蓄木池中,储藏起来,年年如此,长保造船木料不缺。

  除此之外,潜军每年新造两艘新船,另外翻修两条旧舰,从而让工匠有事可做,一来教授学徒,二则也不至让工匠们丢了手艺。

  此等手段高明至极,郑鸣听完,不由暗暗赞叹,心道,此处潜军看似懒散,实则各司其职,并不曾有一日偷懒,此等功劳,必要首推洪度年这位潜军总管。

  念及此处,郑鸣不由回头望去,正见年事已高的洪度年在两名护卫夹持之下,颤巍巍下山来。

  这一趟上山下山,把郑鸣累得够呛,年事已高的洪度年更是满头大汗,喘息不止,一待下到山脚,便再难支撑,于是在路边找了根木桩,将要坐倒之际,却又不忘郑鸣,先行告罪一声。

  郑鸣心下不忍,赶忙令其自便,洪度年这才一屁股坐下,抱起一条老腿,好一阵上下揉搓。

  按照原来的想法,郑鸣本要将潜军各厢各处挨个视察一遍,可转念一想,人数实在太多,真要如此一一访谈,着实耗费太多时日。

  既然如此,倒不如把那些头目全然召集一处,来个集体见面。

  郑鸣思索片刻,便已拿定了主意,转身对着洪度年说道:“洪总管,本镇对这些奇人异事好生心奇,一旦回转社祠,便请洪总管速速派人送信,将他们一起请来议事厅中。”

  “圣使欲在何时相见?”洪度年将将喘匀,立时问道。

  “自然是越快越好,但听唐统领说法,此处群贤争辉,仙怪云集,本镇已是迫不及待见到他们!”

  郑鸣说这话时,两眼放光,满面神往之色,却没留意,洪度年那张老脸上正有一丝尴尬泛出,虽能听出这位圣使钦差话无恶意,但终究用了仙怪二字,不知到底是褒是贬。

  “谨遵圣使之命!”洪度年终究还是应承下来,随即便要立刻派出信使分头前去通知。

  “等等!”恰在此时,郑鸣却又忽然改了主意,“暂且不必如此急迫,不如让他们备好答对之策,本镇还要一一问话,不但要翻写个陈年旧账,而且还要听他们说说以后如何想法,总之一句话,越齐备越好!”

  “是!”洪度年点点头,“老朽随后便会派人通知!”,

  “嗯……”沉吟片刻之后,郑鸣才又接了一句。“除了歌谣中提及人名之外,各部各厢正副头目均要参加,若有自愿前来者,无论职位高低,一律允准!”

  “总要定个日子才好,不知圣使欲在哪日?”洪度年又问一句。

  “至于时间嘛……”郑鸣皱眉一想,立时说道:“就定在五日后!”

  “遵命!”洪度年全然记在心中。

  ……

  自从船湾返回之后,郑鸣忽然发现,自己有了一间办公室。

  办公室就在议事厅楼上,是洪度年专门找人整理布置出来,名为两洋总兵公务大堂。

  一进门,郑鸣便被这番用心铺排感动了,虽然仍旧是传统样式,正中长案一条,背后官椅一张,两面各设两排圈椅,却在细节之处颇为用心。

  且不说此间家具款式最好,成色最新,便是一应花瓶摆设也是极为考究,正中更有一幅碧波潮汐中堂,上方高挂一面写有“镇海安邦”四个大字的匾额,就连长案上的惊堂木和装有令签的木盒也已备齐,只待郑鸣款步入内,安然高坐,发号施令了。

  这般郑重其事,郑鸣开始还有点不太适应,但见洪度年等人一脸肃然,个个恭敬,郑鸣只得强打精神,端出一副与之相配的官样来。

  随后的几天里,郑鸣每日用过早饭就步入自己这间公堂,却是既不刷卷,也不出门,只将洪度年和钱来多一起请来。

  先对那首歌谣中提到的人挨个了解一遍,又将土地田亩、兵丁人数、库存钱粮再次细细询问一遍,并一一记录下来,以便做到心中有数。

  直到问完,郑鸣心中渐渐有了底气,与此同时,一个疑问又从心头浮出,那便是这伙潜军遗民自我封闭多年,可又经过两百年间繁衍生息,此时已有七八万之众,若在大陆中原,几乎相当于一个小县人口。

  人口既多,便有流通,但此处又无铸币权限,这许多衣食用度之物又用何种方式计算交割,难道是以物易物?

  一待郑鸣将问题提出,洪度年不由苦笑上脸,随即转头看向那位钱来多。

  钱来多会意,立刻坐得笔直,一五一十,细细回话。

  果然便如郑鸣料想的那样,只因故步自封之故,婆罗洲潜军遗民与世隔绝,加之随身带来的铜钱银两十分有限,难以支应流转之用。

  好在,潜军几乎全由世袭的军户匠户构成,平日只听号令,只要吃穿用度不缺,倒也不作他想。

  至于那些陆续到来的流民遗孤,多是些被洋夷海盗所害的可怜人,辗转来到此地之时,早已身无分文,能够有个安稳栖身之处,而且还有田可耕,或是平日在匠作处打打零工,混口饱饭,便已相当满足。

  因了这个,婆罗洲上索性不用货币,反而推出一个名叫“按工配粮”的政策。

  总结起来起来:各司其职,年下算账,按分配粮,兼顾急需。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g99.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m.bqg99.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