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海国月明 > 五十一 分组讨论

五十一 分组讨论

小说:海国月明作者:狷夫不羁字数:2086更新时间 : 2020-03-22 08:00:00
  为提高效率,尽快谈出点成果,郑鸣当即宣布会议进入第二阶段:分组讨论。

  讨论共分为四组,分别是:舰船武备组,资源开发组,农渔牧副组和后勤贸易组。

  洪度年见钦差已然下令,于是赶忙招呼下人进来,按照之前已然商定的方法,将议事厅中桌椅案几重新摆放一遍,大致分为四圈,分列厅中四角,特意留出中间一块空地,搬来几扇屏风,将四个小组隔开。

  如此别致的开会方式,令这群明末军匠顿感耳目一新,待到洪度年按照准备好的名单一一唱名,众人依次有序入座,或大眼瞪小眼,或交头接耳,窃窃私语起来。

  随后,一盏盏热茶与一盘盘果脯陆续端上桌案之时,一副副面孔再生变化,似乎不敢相信这位钦差对自己这等身份低微的军匠竟有如此礼遇,一时间,竟有人红了眼圈,动了感情。

  郑鸣这时,方才将这次讨论的背景讲了出来。

  背景一:海外红毛洋夷已能建造二十丈大船,船载火炮百门,最大可发射四十斤弹丸;

  背景二:西洋与南洋贸易已被洋夷掌控,坚船利炮,予取予求。

  背景三:故国大明此时内忧外患,北有建奴,内有叛民,南有洋夷,正需潜军全体出力。

  这番话语郑鸣专门句斟字酌过,既不能说得太重,使人产生畏惧心理,却也不能太轻,让他们不当回事,而且还要说明实情,从而有所参照。

  果然,此言一出,激愤之辞,感叹之声,连同大为不服的咒骂声一起传来,那位负责铸炮的丁四盼与两位船厢头头更是若有所思,一起陷入沉默之中。

  郑鸣要的就是这个效果,既要给出压力,又要撩拨心气,再能发人深思,产生点紧迫感,那便最好不过。

  眼见计已售出,郑鸣不由咳嗽一声,待到议事厅内重归平静,郑鸣便将此次讨论的三个原则讲了出来。

  一、实事求是,不讳病忌医,最好不要脸;深刻剖析,不浮于表面,最好能见骨;

  二、精诚团结,不拉帮结派,集思广益,不另搞一套;

  三、以现有条件为基础,既要传承经验,也允许天马行空,无论职位高低,均可畅所欲言,以实际效果论英雄!

  “周全!”郑鸣忽然想起那位还在隔壁睡觉的陶老蔫,不由向门外吆喝一声。

  “小的静候吩咐。”周全立马出现,垂手肃立。

  “去看看陶老……陶窑头酒醒得如何了,一起叫进来开会!”郑鸣吩咐道。

  “是!”周全一溜烟跑了。

  片刻之后,陶老蔫便随着周全重新回来了,许是酒已醒了,又被周全透过一点风声,陶老蔫这才知道害怕起来,进门便要给郑鸣磕头。

  郑鸣却是连忙扶住,语重心长道:“本镇素来不拘小节,更是诚心敬重手艺人,陶窑头素有盛名,手艺自是无话可说,只望从今往后,饮酒只在闲暇之时,切不可误了正事,可否?”

  “但遵圣使之命!”陶老蔫被这番话说得心里暖洋洋的,不由得鼻头一酸,连忙答了一句,“从今往后,老陶定会管住肚内酒虫,圣使放心便是!”

  郑鸣很满意陶老蔫的态度,念及丁四盼那日提出的请求,郑鸣没有让陶老蔫去后勤贸易组,反倒与庄梦癫一起归入舰船武备组中,随后大声说道:“既如此,人已到齐,那就开会吧!”

  说完,郑鸣让周全搬了把椅子,当先挤入舰船武备组中。

  那几位厢头似乎从未见过这等架势,不由一起陷入沉默之中,郑鸣无奈,只得先起个头。

  第一个话题:造船!

  说起造船,必要先谈船型。

  木船船型其实可以分为两类,分别起源于中国和欧洲。

  欧洲船形似水鱼,尖头圆尾,形体细长,桅杆更是十分高大,几乎与船身等长,辅以大面积的横幅软帆,顺风之时便能全力行进,速度较快。

  以西班牙大帆船为例,全帆顺风时速可以达到十一二节,后续发展处的飞剪船,船身长宽比例为六比一,全帆顺风时速更是高达14节以上。

  有一利,必有一弊,因为结构问题,欧洲船稳定性和抗浪性较差,如遇极端风浪天气,更容易倾覆沉没。

  而发展到十七世纪之后,船舷厚重肋材结构和多层全铺火炮甲板结构,固然能够再两舷布设更多火炮,也更能抵抗炮火攻击,却也无形中增加了自重,从而加剧了翻覆可能性。

  除此之外,欧式横帆固然可在顺风时取得更快速度,但其帆缆绳索太过复杂,其中又分支撑桅杆的静索和调整帆面用的动索,动辄数百根之多,升降调向均是十分复杂缓慢,若无足够训练有素的船员,想要开动帆船,几无可能。

  中国船却是另一个路子,模仿水禽。

  由此,船体下尖上阔,两头高耸,长宽比例较小,看起来比较粗胖,独创的水密舱结构是整体船身更加稳固,因此抗浪性极佳,甚至不惧八九级大风海况。

  而带有龙骨的中华硬帆能使八面来风,即便完全逆风天气,也可通过调戕转舵,呈“之”字状路线前行,而且船帆只需一两根缆绳即可升降操作,十分简便,这等优点后被东南亚和阿拉伯商人吸取,各自改装出类似帆型。

  而中国船的第三个优势便是率先发明并使用船舵,继而又发展出平衡舵、开孔舵,使得船只行驶转向更加精准及时。

  但中国帆船同样也有缺点,总结起来便是两点:一慢二重。

  中华硬帆固然适应性更强,却因多以草席竹篾编织而成,自重较大,以郑和下西洋的两百料宝船为例,每每升帆都要使用几十上百人一起动作,若要将所有船帆全部升起,必得耗费一两个时辰。

  正因如此,中国船无法使用太高的桅杆,桅高多为船身长度的一半左右,若要追求速度,只能多立桅杆和多加船帆才能实现。

  加之船身宽阔,阻力较大,船速无法提高,全速行驶之时也不过七八节时速而已。

  这些知识,郑鸣早在写毕业论文时就做过功课,对中欧两种帆船反复对比,为此还根据自己的设想做过手工模型,此时与苏正源公输舸论来,自然头头是道。

  ……

  注:明代一尺约32厘米,一丈十尺;一斤约590克,约等于1.3磅。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g99.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m.bqg99.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