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海国月明 > 五十九 农林渔副

五十九 农林渔副

小说:海国月明作者:狷夫不羁字数:2235更新时间 : 2020-03-25 10:00:00
  农业是一切的基础,便如那句老话所说:肚里有粮,心中不慌。

  “田望收,好名字,好兆头!”郑鸣早从洪度年口中听过这位农厢厢头的本事,于是哈哈一笑,先赞一句出来。

  受宠若惊的田望收自是喜不自胜,不等郑鸣开口询问,便将农厢责任与现状一一报上。

  郑鸣很满意这种工作态度,索性让田望收自由发挥,敞开来说。

  田望收倒也乐得信马由缰,随即絮絮叨叨一番,讲起如何依照农时播种收获,如何间作以提高亩产,如何防治病虫灾害,如何让这片一年三季的土地保持肥力等等。

  如此细致入微,有板有眼的一番解说,直让郑鸣忽然发觉农业竟也大有学问,自己虽也干过一些农活,但在这位堪称古代农业专家的田望收面前,不过是个门外汉罢了。

  农业讲完,田望收话锋一转,改谈林木,先是每年砍伐用来造船的木料种类数量,接着便是各类果树培育与桑林白蜡林等特殊林木。

  桑林用途,郑鸣自然知晓,无非是桑叶用来养蚕,桑木用来制作弓箭,可这白蜡林又种来何用?莫非也是因其质地坚韧,用来制造矛杆与哨棒这类兵器?

  郑鸣素来好学,此时也并因为凭白得了这个钦差身份稍有改变,反倒一如既往口气谦逊,将心头疑惑问了出来。

  樊言众赶忙细细述说一遍,郑鸣才知,这白蜡林竟是大有妙用。

  此地的白蜡木也是洪保当年自大陆带来,但其主要目的却是为了解决夜间照明问题,众所周知,没有电灯的古代,照明用具多为油灯和蜡烛,油灯自不必说,只要有个铜盏,注入熬制好的牛羊油脂,再置入一根灯芯即可点燃,原料易得,成本也低,因此家家都有。

  至于蜡烛,却是一种价格昂贵的奢侈品,也许现代人早已被古装电视剧中,动辄高蜡满堂的情节骗过,实际上,如此排场极少奢靡,也极为少见,原因就在于蜡烛价格十分高昂。

  以宋代为例,蜡烛有贵贱之分,贵的每根售价大概在150至400文不等,够一个下层平民吃两三天的。普通大众使用的蜡烛却是用白桦树皮裹着蜡油做成,也要20文一根才能买到。

  蜡烛价高的原因,便是制作原料极为难得。

  现代制作蜡烛的原料石蜡自可从石油中提取,自然价格不高,但在古代,却只有蜂蜡和虫蜡两种来源。

  蜂蜡,顾名思义,乃是小小蜜蜂酿蜜之外的副产品,产量极小,价格也便可想而知,非达官贵人与巨富之家能用,因其颜色淡黄,也被称为黄蜡。

  虫蜡,颜色发白,又称虫白蜡,较之蜂蜡产量略大,价格也稍稍低些,却也要从白蜡虫分泌物中提取,而这白蜡木的食物居处便是这白蜡树,这也是洪保当年带来树苗的初衷所在。

  只是后来,于惑父子来到婆罗洲上,带来捕鲸炼油之法,数量更大,成本更低的鲸油蜡烛占了上风,虫白蜡随之搁置不用,这些白蜡树林也便任其疯长了。

  怪不得,自己初到那晚,妈祖庙与三公祠中灯火辉煌,还有一股奇异香气扑鼻而来,想来便是那些鲸油蜡烛的功效了!!

  恍然大悟之际,郑鸣忽然对座中的那位于惑产生了兴趣,见田望收暂无话说,郑鸣便即勉励几句,随即将话题引向那位渔厢厢头

  渔厢,专门负责捕捞海货,同时负责管理盐田,旗下现有专用渔船九艘,除了那艘两百料的专用捕鲸船外,便都是些百料以下的小船。

  厢头于惑今天才过不惑之年,来到此地之前,祖祖辈辈世居粤东海岛,以讨海为生,只因疍民身份,饱受官府欺压与海盗袭扰之苦,生计本就凄苦异常。

  后又遭逢倭寇作乱,船屋渔网尽数被毁,生路全然断绝,于惑高祖索性远渡重洋,举家南迁,先后辗转澎湖、吕宋等地,后来却又在那场发生在1603年的马尼拉大tu杀中再次蒙难,年仅七岁的于惑只得与父亲再次南迁,最终流落到婆罗洲上,为潜军收留。

  因为熟知鱼群习性,尤其擅长捕鲸,见潜军基地虽然靠海,却是海货稀少,于惑父亲便提议组建船队,定期出海捕鱼。

  一来可为潜军遗民带来各类新鲜鱼获,快活肚腹,二来又能得到鲸油,即可食用,又能在精心熬炼制后,制成洗头洗脸使用的皂条,同时还能代替羊油猪油,成为更好的火烛原料。

  彼时的潜军总管洪不待欣然应允,随即令人编织渔网,随后又调拨人手,划分出几艘快船,专门成立了这个渔厢。

  听完这番介绍,一个萦绕郑鸣心头许久的难题顿时迎刃而解,而这其中关键,便是于惑口中提到的鲸油。

  说来虽然残忍,但人类历史却难以绕开鲸油这个话题,而鲸油之最大用途,也绝非于惑提到的那些,反而是被用作润滑剂。

  在石油工业还未诞生的年代,润滑油的最佳选择便是鲸油,早在一千多年前,鲸油便因其诸多优点,专门用于皇亲贵胄的出行车辆上,直到二战时期,仍有不少国家的战争机器中添加鲸油作为润滑剂。

  除此之外,鲸油还可在炼钢时用于“回火浴”,从而获取品质优良的特种钢材,同时还可入药治疗多种疾病。

  正因用途广泛,捕鲸活动自来有之,单单19世纪,人类便捕杀了280万头各类鲸鱼,其中又以美国和日本最为疯狂。

  郑鸣素来爱惜动物,也从无食用野味的嗜好,但在石油还未走上历史舞台的明朝末年,若要正常运转诸多金属制造的车辆武器,便再难找到足以代替鲸油的其他润滑物质。

  而且此时的欧洲列强早已采用,虽然无意与他们比烂,现实却不容回避,并非只靠佯装不见和掩耳盗铃便能跳过。

  郑鸣只望尽快跨越这一阶段,推动科技水平早日过渡到工业润滑油时代。

  虽是于心不忍,郑鸣还是硬着头皮,与于惑这位早已继承祖辈衣钵的捕鲸高手谈论一番,同时仿照先王之法,制定下未来捕鱼杀生的一套规矩:

  畋不掩群,不取麛夭;不涸泽而渔,不焚林而猎……孕育不得杀,鷇卵不得探,鱼不长尺不得取,彘不期年不得食……

  于惑不曾想到,打鱼捉虾竟还有如此之多的讲究,但既然钦差大人已然说了,唯有牢记在心,多加注意的份了。

  便如其他厢头一样,郑鸣也为于惑布置下任务,不但要储备足够鲸油,还要研究出更好的保存鱼肉之法,开发出便于携带又口感良好的单兵口粮。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g99.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m.bqg99.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