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海国月明 > 八十二 陶瓷计划

八十二 陶瓷计划

小说:海国月明作者:狷夫不羁字数:2040更新时间 : 2020-04-05 18:00:00
  当然,这些思路都还停留在空想中,真要落到实处,必然还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也少不得浪费一些时间,报废一些材料,郑鸣对此早有心理准备。

  但只要有这群本就技艺高超,此时又已解放了思想的工匠们,一切困难都是纸老虎,通过这些天的朝夕相处,郑鸣已经对他们越来越有信心。

  为了及时鼓励他们的主观能动性,郑鸣当场兑现诺言,为提出分铸合体、铜管螺旋连接和引用泉水的三名工匠,技术职称各升一级,而且吩咐周全分别记下这三人的姓名、现今职务和具体事迹,以为备案,奖励措施自下月起施行。

  炮模制造方案定下,人事激励已然宣布,接下来便要立即动手实践。

  郑鸣号令一下,丁四盼毫不迟疑,立时安排人手,筹备材料,明日便要开工。

  只因前期筹备都是些基础工作,一旦排布下去,除了手头领到任务的二十多名工匠之外,其余工匠与各个工段头目们也就清闲下来。

  郑鸣不想浪费这个难得机会,索性将丁四盼与他那三个徒弟,连同骨干们聚在一起,专门谈论些冶铁铸炮的事情,对于他们提出的问题更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在不知不觉间完成中西冶铁历史与优劣不同的洗脑灌输。

  与此同时,郑鸣还对未来的钢铁使用前景和技术发展趋势稍加提示点拨,一方面可以为丁四盼指明方向,另一方面就是把担子压得更重一点,省得慢悠悠的毫无压力,一旦没事就去灌黄汤。

  第二日动工之时,郑鸣却已带起周全离了工坊,转头去找陶老蔫继续话疗。

  因为在心目中的定位不同,郑鸣与陶老蔫的谈话却又不同,除了建造适合冶铁的窑炉之外,郑鸣很想将陶老蔫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专门烧制一些适合外销的瓷器,在未来将要展开的对外贸易中赚取大量外汇。

  根据后世不完全统计,运到荷兰的瓷器最多一年(1639年)竟达366000件。每年仅巴达维亚一地远往欧洲的瓷器就达300万件之多,如果再加上其他国家及中国商人直接运往欧洲的瓷器,其数量之巨是可想而知的。

  按照中国瓷器一向较高的售价,仅瓷器一项,每年就有上千万两白银的贸易额,既然再过几年,中原即将沦丧终必令中华陷入黑暗腐朽之中的满清之手,倒不如另起炉灶,将这块利润夺过来,从而充作光复中原和开拓海外的资金,一面削弱敌人,一面自富自强,岂不两全其美。

  当然,这个打算无法直说,郑鸣随后便找了个冠冕堂皇的由头:奉王命,制瓷器,货于西洋诸番,以充军资用度。

  反正那卷圣旨的最终解释权在自己这个钦差手中,怎么解释是自己的事,因此郑鸣说出这句话时,脸不红,心不跳,自然得如同司空见惯一般。

  陶老蔫自然没有胆量违抗王命,于是赶紧点头应承下来。

  当然,烧制何种瓷器,那些作为优先重点,这些还是要听郑鸣这位钦差的,郑鸣索性将后世的一份调查报告从记忆中翻出。

  据统计,明、清时期的外销瓷主要是景德镇的青花瓷和釉上彩瓷,以及广州生产的“广彩”瓷。许多瓷器的装饰图案是依照外商从欧洲带来的样品,由中国画工精心摹绘,而后烧制,题材大致包括纹章、人物故事、船舶及码头风景、动物花卉、鱼草、博古等纹饰。

  于是,郑鸣随即为陶老焉布置下作业:青花瓷和素白瓷为优先对象,各类彩瓷静待客户送来图案,再行加工,这项工作的前期筹备,包括寻找合适黏土、配料实验、器型设计、试烧试制等工作,可以尽快着手,完成时间最迟不得超过半年。

  陶老蔫诺诺而退,虽然手上依旧在垒那座尚未完工的窑炉,心里却已开始为以后的工作开始盘算起来,以至口中话语少了许多,连丁四盼特地送来的好酒也暂时没了兴致。

  在此期间,庄梦癫来过一趟,只为两件事:索要早就定好的三迷糊去当帮工,另外便是要些铁锭,充当制造火箭的原料,至于火药,庄梦癫自会前往疯人院,去找三痴道长要来。

  郑鸣本要拉他一起谈一下铸造铁模中的一些成果,却见庄梦癫忽然像是换了个人一样,见到郑鸣,不过只是举手拱拱,再无那日谈话时的热络。

  这还不算,庄梦癫与其他人更不说话,反而神情恍惚,犹在梦中,就连走路也是磕磕绊绊,几次险些跌倒。

  一待庄梦癫离去,丁四盼赶忙过来解释一番,郑鸣方才明白,庄梦癫这副模样才是平日常态,这位大才一旦钻研某事,必要全心投入,六亲不认,真正便是进入那种物我两忘的癫狂状态,也正因如此,才有了庄梦癫这个诨号!

  郑鸣听完,不由心中敬意更浓,于是专门拨出一个随行卫士,令其速去庄梦癫小院护卫服侍,只管每日送去三餐,并暗中确保庄梦癫的安全,但若没有庄梦癫主动出声吩咐,绝对不可自行前去打扰。

  随后,郑鸣又回过头来与丁四盼商量,除了割爱三迷糊外,最好能够再派几个工匠过去,也好从旁帮手。

  丁四盼虽也缺人,却也不好驳了郑鸣的面子,于是点头答应下来,只道立刻照办。

  两件事情落实完毕,郑鸣又从怀中抽出一张白纸,在待办事项中又加了一条,只待回到社田之后,便与洪度年商量,为这些宝贵的科研人才和各事业部部长分别配备两名秘书,一名协助工作,一名照顾生活。

  “人才才是最宝贵的财富啊!”郑鸣心中暗暗叹道,“我们一定要像爱护眼睛一样爱护他们!”

  如此又过两天,那座三笙窑终于垒好了,可要等到干透才能点火使用,就是晴朗天气也要再等上七八天。

  时不我待,郑鸣没有浪费时间的本钱,于是,给丁四盼再次确认过近期工作进度之后,便带起周全返回了社田总部。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g99.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m.bqg99.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