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满宫醉 > 第二百三十七章 中庸之道 (大结局)

第二百三十七章 中庸之道 (大结局)

小说:满宫醉作者:枕流1字数:2107更新时间 : 2020-07-24 21:00:00
  她和皇帝认识了十一年。

  这十一年的相处,从对面不相逢的陌路之人到怦然心动,到耳鬓厮磨、闺房之乐,再到终归于平淡之欢,两人已如烟火之中最平凡的一对夫妻。

  有过情难自抑的欢欣,有过不言不语的冷战,有过伤心失望的瞬间,有过回心转意的酸楚……

  富贵繁华的外衣之下,是两个相拥而眠的男女。

  承平十年以后,皇帝不再选秀了。

  宫里的女人虽然多,他却没有了一一临幸的念头。

  趁着十一年宫里放人,皇帝清理了好一批宫女和末等的采女、更衣出去。

  任由她们鬼哭狼嚎,把住皇城的朱漆大门不撒手,最后还是哭啼啼的抱着一怀的安置银子去了。

  偌大的宫里走了那么些人,却没有真的冷清下来。

  方景颐觉得,这个宫里仿佛真的不应该多那么些人,空等着耗费了一辈子,难道不是成了这座皇城里的花肥么?

  皇帝听了这话,看着她笑:你的意思,朕是这皇城里最大的一朵花了?

  她不由得哈哈大笑。

  笑着笑着,却一阵心酸。

  她已经瞧见皇帝鬓角的一片灰白了。

  他不过三十来岁,年富力强,日日又有人参鹿茸养着,怎么也到了鬓已星星的年岁呢?

  方景颐以为,那至少要到四十岁,不惑之年才会头发变白的。

  时间过得这么快,快的她都没有感觉。

  人人都说她这辈子命太好了,皇帝一直放到手里宠着、放到背后护着,所以她才不知愁、也不知岁月疏忽。

  这样的日子,过上一百年也是年轻的。

  皇帝伸手揽着她,轻轻摩挲她的一头秀发:这样的日子,不知还能过多久呢?

  他的身体,已经强撑了好些年了。

  毒入肺腑,只能用药膳压制,却无法从血液中剥离。

  他的生命,其实就跟多宝阁上的琉璃沙漏一样,一颗一颗沙子,就是他仅剩的一天又一天。

  一个人的生命,若是真的屈指可数了,那世上的一切都会自然而然的珍贵起来。

  所以皇帝屏退了六宫多余的妃子,下旨不再选秀。

  他每日里不是伏案看奏折,就是在各宫室里转转,跟自己心悦之人和孩子们一起用膳。

  晚饭后,拉着方景颐一起在御花园里散散步,从东西十二宫走到深处的旖霞阁。

  看着那小巧的院落隐在茂盛的灌木里,仿佛一个难寻的桃花源,他的内心是久违的平静。

  很多年前,当他第一次来旖霞阁看方景颐的时候,是一个百无聊赖的下午。

  所有的奏折和教坊司的歌舞都很没趣。

  那时候的晚霞和合欢花都开得很美,红的、粉红的、金黄的,都是铺在他脑海的久远记忆里的一幅画。

  坐在廊下看书的方景颐也在他的脑海里。

  他说不出那是什么美,总觉得朦朦胧胧的,有一层柔软的荧光,驱散了一些纸醉金迷的熙攘。

  那时候方景颐生着病,他还说过:天子是千锤百炼过的,怕什么过了病气?

  方景颐坐在镜子前面,用双手捂住了眼睛。

  镜子里的自己虽然韶华未逝,但这十一年过去,有的人丢了很多东西,有的人甚至连命都丢了……而她的皇帝——晞景……也快要丢掉最宝贵的东西了。

  随着记忆的展开,她的泪像是簌簌的春雨,一连串的往下落。

  一双手是接雨的玉盘,却太过清浅,乘不满十一年的岁月。

  皇帝的身体,肉眼可见的衰落下去。

  他的面色不再是黝黑之中带着红润,是渐渐的苍白,像冬日的第一场雪,趁着漫天的阴霾,下的苍凉又缓慢,渐渐的把皇城所有的色调都遮盖了,隐约只能看见一层薄雪下面还有些明黄色的瓦当……

  他骨节分明的一双大手渐渐拿不起刀枪剑戟,渐渐拿不稳马缰……渐渐的抱不动她和他们的几个孩子了……

  甚至抱着最幼小的玉宜,皇帝都很吃力。

  玉宜是他们两个的小女儿,承平十五年出生,在姐妹中排行第四,如今才三岁多一点,她很粘人,尤其喜欢粘着皇帝。

  寿宁公主出嫁后,玉宜是皇帝最疼爱的女儿。

  甚至吃饭,皇帝都要一勺一勺的喂她吃,生怕她吃太少了饿着,又怕吃太饱了撑着。

  他的帝国和他的孩子们都远远没到羽翼丰满的时候。

  所以他顿顿都在吃补药,强撑着等孩子们长大。

  今年三皇子九岁了。

  他那副少年老成的样子,皱着眉头,背着手,活像一个缩小版的皇帝。

  “娘娘,皇上叫您带着四公主去雍和宫用膳呢。”知夏的声音从帘陇外传来。

  春风扑打棉布帘子的声音,知夏的呼唤声,一下子把方景颐的思绪牵了回来。

  她忙道:“你派人去皇极门接三皇子下学,省得他回来找不见本宫。”

  知夏撩了帘子进来,一张笑脸出现在镜子的一角,

  “三皇子被皇上接去了雍和宫,最近皇上总考较三皇子学问呢,就把他留下吃饭了。”

  方景颐笑着点了点头,吩咐知夏给自己梳妆。

  又用冷水浸过的帕子敷了敷眼睛。

  不一会儿,冒绿抱着玉宜进来了。

  几人乘着轿撵、打着华盖前往雍和宫。

  雍和宫紫宸殿内,已经传出了一阵说话声。

  “孩儿有些不懂,先生说要守中庸之道,父皇却说要锐意进取、敢为人先……恕孩儿愚钝……”

  三皇子的声音有些困惑。

  他刚开始学《四书》,先生们都说“中庸之道”为“不偏不倚、无过也无不及之意”,这是读书人的常行之礼。

  可是父皇最近的教导却是要锋芒毕露,不可居于人下。

  父皇又说,让听先生的话。

  他疑惑很久了。

  皇帝笑了一阵,带有深意的声音响起,“麟儿,先生的话对,父皇的话也没有错,因为每个人都是在自己的位置上讲的……”

  过了一会儿,三皇子的声音又响了起来,

  “孩儿知道了,先生们是读书人,自然遵循儒道真理,父皇是天子,受命于天,自然不需要恪守中庸。”

  “麟儿,你是朕的儿子,不是臣子,你也不需要中和之道……”

  普天之下,无需遵守中庸之道的只有一个位置,那就是帝王。

  珠帘低垂,有宫人搭起了帘子。

  方景颐牵着玉宜的手进去,里面一大一小两个男人同时回首,会心一笑。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g99.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m.bqg99.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