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回到明末建工业 > 第153章 声望

第153章 声望

小说:回到明末建工业作者:万剑长空字数:2598更新时间 : 2021-05-21 21:10:45
  陆钧臣的存在,对于皇帝来说如若一片鸿毛。

  哪怕世代为皇家效死。

  这两年战死、杀死的将臣可太多了。

  一步登天的人也有不少。

  这样的人大多都担不了被委以的重任,难免是被言官弹劾至死的下场。

  特别是这半年来,四方告急,皇帝跟前的大臣疯狂轮换。

  陆家被封伯的事情,朝野内只有些许印象。

  要不是这次建奴在草原上吃了瘪,谁也不会记起,曾经远北还有这么一个人的存在。

  而那贝海儿湖东北面,对于崇祯帝来说还不算陌生。

  那边曾经是大明朝开国将士,最远追击过北元朝廷的地方。

  永乐帝也曾亲征至远北,与周边的林中百姓厮杀。

  从洪武年间就有明廷的细作活动,远北到底是个什么情况,大家了解。

  只是在这冰冷的光景里,早就遗忘在脑后,本来谁也不会再对那地方有一丁点指望。

  但事实就这么摆在眼前......

  “皇爷,就目前来看,在漠北能够起事的,也就是这些人了......”

  骆养性居于下首,递上一份名单过来。

  他是锦衣卫指挥使,自然是要对所有安插过的人有所了解。

  哪怕这里边的人,大多数最后都不知了去向。

  曾经的档案尚存。

  崇祯帝接过名单来看,上边写有一连串名字。

  首当第一,果然是身手最为了得的陆钧臣。

  此人素来心思沉稳,且武艺高强。

  毕竟在塞外的汉人,有能力拉拢诸部起事的,只有明廷的使臣了。

  他们本就做过充足训练,甚至有些几代人就是做这一行当。

  要是在明强盛之时,一己之力在塞外拉拢起一票人马毫不稀奇。

  “皇爷,昔日辽东旧部的线索也传回来了,陆钧臣私下还育有一子。

  未在户籍之上,理应为一白丁。

  此事说来不大,只不过从种种线索来看,这些人是从远北崛起。

  大致方位,也是与陆钧臣和李天曾经所在的位置相符。

  除此以外,还有被遣至漠北的一些使臣,也有怀疑的可能。

  而且这些人做的事可不少。

  怕是控制住喀尔喀东路一带,联合了车臣汗......”

  骆养性居于下首禀报,他这两日全然是为了这事奔波。

  现在仍旧是有些不敢相信的模样。

  “知晓了!”

  崇祯帝听着这车臣汗部也眉头一挑。

  那本来是关外仅存,对大明亲善的一处汗部。

  曾经袁崇焕修建关宁锦防线时,也对那里的边民照佛,以此来牵制建奴的扩张。

  只不过这是很早的事情了,袁崇焕死后,辽东事宜,再没有人做到如此细致。

  可现在那边,又出现了一座城池......

  崇祯帝扶了扶额头,不再想这件事情。

  只是绣袍一甩,走过一段距离,转入另一处大殿内。

  转场办公素来是崇祯帝的日常。

  早已是有群臣恭候于此。

  流寇复燃与安抚百姓的事情被放了一放。

  就目前情况来看,关外明显是多了一个不可忽视的存在。

  骆养性按照皇帝的吩咐,将个中巨细与大臣们说明。

  现在关外各地彻底失去掌控,探子是再没有保密的必要了。

  ......

  “陛下英武!”

  只待那伙人的背景逐渐被说明,聪明的大臣很快就感叹。

  草原上的事情,朝野内外早就是议论纷纷。

  这些人居然是皇帝插下的暗子,不可思议的事情成真了。

  这夹击清军的事情,也应该是有皇帝的一份高瞻远瞩在里边。

  就比如兵部尚书就一口咬定。

  明军追出草原后,前呼后应,拿了不少的战功。

  皇帝的视线被转移了,张凤翼也侥幸躲过一条命。

  现在举国消沉之际,的确是需要一份捷报来安慰人心。

  但这份战绩,也只是大明朝的一厢情愿。

  从这段时间的试探来看,那座城池的主人很是高冷。

  毕竟如果真的明军打了胜仗,那被掳掠出去的百姓,怎么要回来也是一个问题......

  “陛下,大明对于此城的态度,还需再做斟酌,若其亲明,则有求必应。

  若其对明疏远,也应尽量拉拢。

  此城的地位段然比不上朝鲜。

  可这是在建奴卧榻之侧,靠近外敌南下的必经之路。

  若是长期盘踞。

  与我大明是利多弊少......”

  还是有清醒的人开始劝谏。

  现在的粮草跟人口,与被转手掳掠一次没什么区别。

  大明还是被消耗了。

  生怕皇帝君威一荡,做出什么过激的事情。

  这塞外驰骋之人,很有可能就是曾经大明朝的臣子。

  但目前这些臣子颇有野望。

  从其未入朝救援,一直跟在建奴后边打秋风就可以看得出来。

  事后对大明朝的试探颇为敷衍,看来是没有入朝归功的意向。

  是想在塞外做大?

  可又一边彻底惹怒建奴。

  这自信的操作,就显得十分迷惑......

  “陛下,依老臣来看,不管这人是谁。

  都对我大明朝极有好处。

  其一,对方身在塞外,邻近漠北,与祸乱明地的贼寇不同。

  其二,这伙势力既然是汉人,不会再有于塞外坐大可能。

  草原上人口繁杂,胡人与汉为宿敌,就算太祖也不能纳入囊中。

  最多不过是吸纳一片人来,短暂鼎盛。

  况且漠北本就是一片四面楚歌之地。

  但能钳制建州,陛下可还记得毛文龙的皮岛......”

  皇帝善于猜忌,有大臣便直接点明。

  这城池还是得放下身段来亲善。

  赞同的人占大多数,就连原本敌对的派系,也达成了一致。

  难得少有言官反对。

  其实他们极力拉拢此城,更多的原因,还是因为惧怕建奴。

  这一次建奴的铁骑,让人胆战心惊。

  而其实,皇帝现在也没有猜忌的资格。

  这再也不是以前,大明还能够对关外有所积威的时候了。

  于是趁着建奴刚走。

  明廷一路正儿八经的使者,被派到草原上去了。

  秋风飒爽。

  草原上多了几分枯黄。

  此时陆舟在新城里,第一次感受到了人口的力量。

  这是他第一次统治如此庞大的人口基数。

  每次看着城内一些地方,人潮汹涌的模样,心里是一番别样情愫。

  这与原先管辖数千人的时候不同,城内吸纳了一批能断文字的人。

  新的户籍政策被逐步执行了下去,陆舟也初步感受到了权利的魅力。

  在这座城池里他成了王一般的存在,乃至在整片辽阔的领土上都是一呼百应,权利和声望达到了这片地域的顶峰。

  原先缺乏的短板,也基本上被补足。

  大业基石有了,接下来的重点,就是教育和提高人口素质的方向。

  还有完善新政策,发展生产。

  而且有趣的一件事情是。

  在清军撤离之后,朵儿哼、朵儿哈兄弟两人,竟也带着“援兵”,装模作样的赶来了。

  他们来这当然不是为了打仗,而是带来了车臣汗的态度。

  明明没有用一兵一卒,可倔强的车臣汗现在是彻底认怂了。

  如今陆舟的车队每天都从车臣汗寨经过,车臣汗的大寨就完全成了一个小村庄模样。

  原先一些部落的堡垒,都比车臣汗住的地方好。

  “我父汗说,能打退建奴,就证明了你的实力。

  如果让他体面的老去,以后会把王符交给我阿姐......”

  朵儿哼毫无保留的说道。

  “车臣汗的王符现在不值钱,我一点兴趣也没有。

  你让他在寨里安心养老,酒肉少不了供养......”

  陆舟似笑非笑的挥一挥手,想打发了这两人。

  现在的车臣汗对他几乎已经是一点作用也没有。

  整个喀尔喀东路只知陆舟的旗帜,车臣汗这个原本能延续到清朝末年的名号,已经逐渐消亡了。

  而朵儿哼、朵儿哈兄弟两人只是派了信使回去,各自死皮赖脸的留在城池里不走了。

  他们向陆舟讨要了个能混吃混喝的职务,再也不想在草原上颠簸。

  而且在城里还安全,不用担心随时被建奴的人砍去脑袋。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g99.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m.bqg99.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