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大明瀚海王 > 第四十五章/献上你们的刀,做好你们的狗

第四十五章/献上你们的刀,做好你们的狗

小说:大明瀚海王作者:良人独醉字数:4645更新时间 : 2021-04-06 14:06:26
  十一月初,上杉氏宪带着满船的金银和三百人的手下畏畏缩缩的来到了宁波府沿海,还没靠岸就被几十只战船围住,随后就被一个千户所押着去见李彬,沿途上杉氏宪越看越心惊,这里怕是已经凑齐了最少五万人的明军,战船一两千艘在沿岸操练。

  特别是那些士兵手里拿的火铳,数量多到骇人,全倭国也没几个火器。而那些嗖嗖声的弓弩更是让人震惊,相距三百步抛射还能掷地有声,而且骑军比例也不小,在这些骑兵面前,倭国的马就好像骡子一般矮小瘦弱。

  李彬对这些人不感兴趣,毕竟自己受命来年就要出征倭国,若是此时倭国认怂了,那到手的功勋不就要跑了。上杉氏宪被押到自己大帐后,李彬直接发问,“你们是来求和的吗?”

  上杉氏宪恢复了镇静,一路而来的那些发现暂时抛到了脑后,“大人,我等前来不是求和。我等是倭国关东的上杉氏族,和那足利义持不是一路人。我等愿做大人的内应,攻破幕府之后愿世代追随在大人的马后。替大明永掌倭国,做大明的刀,做大明的盾。”

  李彬看着这些人有几分想笑,这些人按说也是贵族,却个子矮小,自己手下随便拉出来一个人估计都能抵得上四五个,这样也想做内应么?

  “嗯,你们愿意做内应,这是好事,但是倭国之战我并不是全权负责,眼下朝廷还没定下统兵的将帅,不如你们去京城见一见汉王和瀚海伯,日后多半是这两人统军。”

  李彬挥手让他们退下,随后又安排人带着这些人去京城。

  随后李彬像是在自言自语,“好啊,看来倭国之战要容易许多了。就是不知道这人到底安的什么心,看着不像是甘居人下之辈。汉王性情毛躁,希望日后不要出事。夏瑄倒是个人才,可要我一个侯爷听他的话,呵。”

  上杉氏宪被一个千户所的人一路押往了京城,随行的还有几十口装满金银、宝刀之类的倭国特产,甚至这上杉氏宪还厚颜无耻的带了许多女子,甚至连自己的亲族都带了几人,只是先前李彬不肯更不敢收下。

  上杉氏宪被带到瀚海伯府的时候,夏瑄还正和绿衣瓦氏一边写小说一边饮酒作乐,汉王已经带人领了府军前卫淘汰下来的三万副弓弩去了台州,那些人扑了空也只好来找夏瑄。

  千户上前给夏瑄简单交接之后也带人离去,留下这三百多人被夏瑄亲卫押到了后院校场。

  上杉氏宪看着眼前的夏瑄不敢相信,听之前的人说瀚海伯在交趾、瓦剌那里立下了大功,率部斩杀了一万多的瓦剌人,本人更是在交趾只身斩杀了17个都是万人敌的贼人。可眼前这人却只有十几岁,脸上同时存在着稚气未脱和只有常年征战的风霜。若是除去那些,这瀚海伯看着和城里那些富家子弟的公子哥一样有着姣好的让女人都嫉妒的面容。

  可偏偏是这样一个人,虎口上全是茧子,明明是见自己一个使臣却一直坐在那里擦着手里的刀,看他的刀分明是就是久经战阵,刀上还有几个小口子。

  夏瑄仿佛是在擦世上最好的宝刀一般,可其实这把刀也只是夏瑄先前用过的一把而已,知道上杉氏宪要来才临时拿过来擦拭,可摆谱还是要的,要不然怎么震慑住这些倭国武士。

  夏瑄终于又把这把刀擦得光可照人,单手拿起对着上杉氏宪,“说吧,你是什么身份,来这里到底想要干嘛?最好说实话,本伯没有耐心再让人拷问。”夏瑄直接用了第六世唐朝时的官话,也就是类似闽南语的话,非要说的话就是短促有力,好像话说出来烫嘴一样。可这官话当初遣唐使也都学了,不仅学了还传回了倭国,虽然此时已经过了几百年,但想必和此时倭国的话相差不多。

  上杉氏宪也是神情一震,没想到瀚海伯还会倭语,虽然听着有点不对,好多词都是古语,但大半能听懂,当即点头哈腰道,“没想到大人还会我们倭语。”

  “那是自然,本伯有个习惯,每想征伐一地,就要先去学那里的语言,了解他们的文化。之后再把这些都毁灭,让那里的人都重新学我大明的语言和文化。”

  “伯爷真是精通学问,在下是倭国关东统领上杉氏宪,手下掌管着上杉家族两千个男人和上万的乡下武士。”

  “那你是想替足利义持求和吗?求和就不要想了,本伯已经准备好了把刀架在他的脖子上,当然还有你们那天皇,我也已经想好了他死后埋在哪。”

  足利义持内心一喜,没想到大明竟然决心这么足“伯爷误会了,小的和足利义持不是一路人,小的已经令人召集所有的武士,等伯爷下令攻入倭国,我等就提兵直捣京都。”

  “哦,原来你们是想做内应,可我凭什么答应你们,没有你们,大明攻入京都也是轻而易举。做内奸也要有内奸的本钱。”

  “大人,小的在关东颇有威信,到时可带领五万人为伯爷先行攻入京都。而且日后大明肯定也需要有人想代替镇守倭国,小的熟知倭国各地。”

  “本伯说了,有没有你那五万人对我而言没有区别,我更想的是把你们全都杀了扔进大海里喂鱼,而且听你的意思是想做今后的天皇。可我想的是把倭国永远变成我大明的一个地方,官员都会由明人上任,百姓日后也会是我大明的百姓。”

  上杉氏宪彻底被震到了,他原先以为明人是想打下来收做藩属国,没想到竟然有这样的决心和野心,大和民族以后要变成大明的一部分了吗?倭国的传承就要断送在自己这一代了吗?

  “去吧,好好想想倭国的未来还有你们上杉家的未来。我对你们上杉家其实还有几分好感,不要让你的迟疑耽误了你们全族的未来。今日时间还多,三日之后我要你献上你的刀和的膝盖或者献上你的头颅为我大军祭旗。”

  夏瑄让上杉氏宪的人全部退下了,这些人本来就不是使者,也用不着去礼部,更不用去住在礼部的驿站,瓦氏把这些人安排到了附近的几家民间旅店,派了一个百户的亲卫轮番看护,出入都必须要亲卫严密监视。安排好了这些人,夏瑄一方面派一小旗军士连夜去北平告知朱棣和朱瞻基,另一方面直接去了兵部找兵部尚书金忠。

  兵部门口的人一看是新进的瀚海伯也没人敢阻拦,由一个主事亲自陪着来到了金忠的值房。金忠正在看着倭国的舆图和孟瑛商议,夏瑄倒是没想到这么巧,连掌管五军都督府的孟瑛也在。这样最好,大明除了朱棣和太子太孙,兵事就是这二人做主。

  夏瑄看着金忠百感交集,徐忠今年刚走,可夏瑄看着金忠也时日不多了,金忠年过六十,如今咳喘不止却还坐在那里与几人商议着从何处起兵,从何处登陆,倭国会在哪里布下重兵。几个小吏在一旁记录都记录的手要断了,可金忠还在一直说着各种可能的战况和进攻路线让小吏记录。

  夏元吉曾多次和夏瑄说着朝中的各个老臣,说杨士奇心胸宽广、心系百姓是老百姓的青天大老爷,说内阁杨荣虽然通晓军务却谄媚喜欢背后暗害他人,说当今胡广和曾经的首辅解缙是文曲星下凡无人能及,说吏部尚书蹇义厚道、正直从不背后伤人,明明是太子的人,太子犯事却从不包庇。

  可更多的就是说起金忠,说自己和金忠相识数十载,若是当今非要说一人可与圣人比肩,那就只能是金忠了,敢用全家老小力保杨士奇、蹇义不被朱高煦陷害,敢在朱棣面前保下众多无辜之人却从不让人知道。

  说金忠为人谦虚,每每把功劳推给有才能的年轻人,自己已是高居部堂功劳于自己无用。金忠更是敢和那锦衣卫纪纲斗争,从不怕被纪纲拿了把柄,金忠这样的人又怎么可能有把柄,就算被诬陷,谁又会信呢?夏元吉还说自己一世清贫家乡只有百亩水田,可金忠连百亩水田都没有,拿着不多的俸禄去赈济百姓,怕是死后连棺材板都买不起。夏元吉曾经郑重嘱咐过夏瑄,金忠死后,夏府但凡还有一两银子就要帮着把金忠厚葬。

  夏瑄就这么站在门口一直想着父亲夏元吉说的话,又想起朱棣某一次亲征接受了某个鞑靼贵族投降,把他赐名为金忠,那这样说来金忠的天命已是活不过朱棣下次亲征了,夏瑄看着金忠的脸庞不断出神,不知不觉两行清泪流了下来,金忠、孟瑛几人倒是早就看到了夏瑄,还让他进来问他有何事,可夏瑄就是怔怔的看着金忠流着泪。一直到金忠走到近前摇晃起夏瑄。

  夏瑄回过神来发现自己不自觉的流了泪就用袖子简单擦过,“金尚书,小侄前来是有事禀报,先前小侄只是想起金大人虽年迈却还为国操劳不禁泪流满面,老大人不要在意。”

  金忠扶起了夏瑄,看着夏瑄真情流露的脸庞,“傻孩子,我和你父亲是同僚,也是世交,我至今无子,看着你,我就仿佛看到了自己的儿子,我还曾想认你做义子呢。不说这些了,我知道你在想些什么,放心吧,我这把身子骨还算硬朗,就是一路策马到北平城也毫无问题,你莫要担心。倒是你今日前来是何事啊?”

  夏瑄收起了自己的哭容,“金大人,方才倭国关东统领上杉家族的家主上杉氏宪来了小侄那里,他想做我大明的内应,说是到时可起五万大军直袭倭国京都。但那上杉氏宪看起来并不是甘居人下之辈,言语之间是想做下一个臣服大明的倭国国主,可下官知晓此次大明绝对不是想要一个藩属国这么简单,而是想要倭国的满山银矿和上千万子民的赋税,如今海船足以跨越山海,从倭国运钱粮赋税甚至比南京都要更先抵达北平。下官让上杉氏宪先去附件几家旅店居住,又让亲卫严密看护,说是三天后给他答复。”

  金忠立马陷入了思索,其余几人也各自沉思其中利弊,倒是金忠最先反应过来,“你禀报给陛下了吗?”

  “下官在来之前已经让人飞马前往北平,但是两地相隔尚远,怕是咱们要先拿出个章程来。”

  “两地往返四千里,快马最多五日即可往返。这样贤侄,你先去多探探那人的口风,不管最后结果怎么样,至少要先套出倭国的动向,以及能不能让他最终屈服。你先前说的也正是陛下这次的旨意,此次共起十五万大军,不仅是要夺银山,更是要让倭国彻底变成大明如同交趾一般的属地。甚至蹇义也接到了章程要为倭国来年准备好一应的官员上任。”

  “孟瑛,咱俩虽然是平级,我无权命令你,但你更精通兵事,我还要在兵部主持事务,不如你和夏瑄小侄一道看看能不能彻底收了这个什么上杉家做我大明彻底的走狗。”

  “金大人客气了,您是长辈,我虽掌管五军都督府怎么能和你平级,我这就和夏瑄老弟一起前去,东征倭国之事就要大人多操劳了。”

  “什么操劳不操劳的,本来平时事也不少。我和夏元吉啊都习惯了,快去吧。”

  孟瑛与夏瑄一起走出了兵部,若说勋贵里夏瑄最不想搭理的,一个是没有本事还总是误事却靠忠心受朱棣新任的神机营柳升,另一人就是孟瑛,其实孟瑛为人倒是清廉,是勋贵中为数不多家无余财的,不仅善骑射还喜欢读书,算是大明为数不多的儒将。但是偏偏这么好一个人,他大哥是赵王的人,而且孟瑛本人也有些偏向赵王。赵王是个什么玩意,不用历史抹黑,夏瑄也看清楚了,若是让赵王得了天下,明朝的寿命怕是只有五十年了。

  旅店如今早已让其余旅客请了出去,门口不止有瓦氏亲卫,金吾卫和五城兵马司也派人前来站岗,锦衣卫的暗哨更是安插到了附近,就比如旁边那个卖糖葫芦的,来来来,你告诉我,哪有卖糖葫芦的脸上有刀疤还五大三粗的,说你是土匪我都信。

  两人走近旅店,亲卫认出是自家姑爷自然放行,其他几部的人也没敢阻拦,如今别说是五军都督府的孟瑛就是夏瑄也在京城小有名气,不光是在交趾和北地的战绩,更有那一本《瀚海文集》如今传的满京城都是。虽然文人士子多有不屑,认为文笔近白话,还不如随便一人的打油诗,可老百姓喜欢啊,而且军士其实也算是老百姓也大字不识几个。如今京城里还专门有茶馆照着《瀚海文集》念吸引来了不少的人,如今大家都等着瀚海伯夏瑄出下一本。

  夏瑄两人到了之后发现上杉氏宪正跪坐在几案前,还放着一把刀,仿佛是要自尽。

  夏瑄直接开口说道,“上杉氏宪,想好了吗?”

  “此事太过重大,大人请容我多考虑几日。”

  “没事,想不通就多想想,走吧,我们带你去郊外看一看,你可以带上几十个手下一起随行。”

  孟瑛凑到夏瑄耳旁,“夏老弟,这是为何?你要带他去哪?为何不先前与我商量?”

  夏瑄撇了撇嘴出于对孟瑛本人的尊重还是解释道,“孟大人,下官想的是说的再多也无益,不如让他好好见识见识我大明的军阵,到时候他就知道大明需不需要他这个盟友,他也就自然能摆清自己的位置了。”

  “原来如此,不知老弟要带此人去何处?”

【书友福利】看书即可得现金or点币  还有iPhone12、Switch等你抽!关注vx公众号【书友大本营】可领!

  “南京郊外,府军前卫营盘!”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g99.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m.bqg99.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