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底层L > 第二十章 错失时机

第二十章 错失时机

小说:底层L作者:雪狐狸W字数:2411更新时间 : 2018-04-22 22:22:56
  李国前顺着这条窄路继续往前走,前面更加泥泞,发现左侧有一个往南去的小巷,看上去泥少了许多,李国前拐了进去。

  刚走没几步,电话铃声响起,掏出手机看来电号码,原来是刚才那位卖房子的房主。

  房主:“看得怎样?有心思买吗?”

  李国前:“我再考虑考虑吧。”

  房主:“如果你诚心要买的话  最低一千五百元钱。事先说好是没有房照(房本),你可以打听一下,整个六十间的房子都是自建房,都是没有房照的。”

  这一点李国前是清楚的,李国前早就打听好了。

  李国前:“我明白,我再考虑一下,如果决定买,我给你回电话。”

  房主:“好的。”

  李国前挂掉电话,顺着小巷往南行进。越往里走,路越干爽,李国前加快了脚步。

  小胡同走到了尽头,前面豁然开朗,有了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前方是一片空的草地,右手边有一些成排的地窨子,左手边空草地的右方有一排长长的红砖围墙,围墙的中间有一个铁栏杆焊接的大门,紧挨大门右侧的围墙也有大大的黑字此房出售的广告及电话号码。

  大院的东边看起来像是个没有围墙的学校,类似操场的空地上,有一帮扎红领巾学生模样的学生在跳绳和玩耍,远看一横一竖两排大瓦房矗立在那里,横排的瓦房前有一根旗杆,旗杆的顶端有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迎风飘扬。

  李国前走到此房出售的铁门前,里面传来汪汪的狗叫声,看样子这里还有人在居住。

  屋里有人吗?李国前大声的喊着。

  喊了几遍之后,从一间屋子里走出一位上了年龄,头发花白的老人,一副眼镜架在鼻子上,来到大门前。

  “你有什么事情吗?”老年人问道。

  “你这个房子是要出售吗?”李国前说。

  “是的,你要买房子吗?”老人道。

  “我想先看看房子可以吗?”

  “当然可以,那你进来看吧。”

  老人拔掉铁门上的插销,带李国前走进院子。

  这个大院好大呦,东西足有七八十米长,南北也有二十多米长,院子里大部分的地方都种上了蔬菜,黄瓜、豆角、茄子、菠菜、芹菜、土豆等估计有几十个品种,并且长势旺盛,各种果实滴了当啷的挂在菜秧上。

  靠近大门院里的右侧有几间低矮的小瓦棚,看样子像是猪舍。

  院子的北侧是一整排的房子,房子的墙体也是用红砖砌成,水泥勾缝。墙体高度大约有两米五左右。顶部有三层倒台阶状的砖沿。整排平房,在六十间地窨子群里,显得那么高端大气上档次。

  老人领着李国前顺着一个门口走进了整排平房内,整排平房除了老人居住的那一门两窗三间房外,其它的地方是通长的,平房的南北跨度大约在十多米宽,可能是便于迅速排泄雨水的缘故,后墙比前墙要矮,大约要矮半米左右,也是用红砖砌成,水泥勾缝。南北墙之间,全部用长长的粗木头檩子架设,两根檩子之间铺着木头板条,板条铺得比较严密,看不到板条上层又用了什么建筑材料。

  李国前在看房的同时,老人给李国前做了简单的介绍。

  原来这里是矿务局多种经营总公司办的一个养鸡场,最多的时候养了几万只的肉食鸡,那个时候主要用来给矿务局的职工作为福利发放,后来这个养鸡场承包给了个人,再后来矿务局的多种经营总公司下属的企业有的转型,有的解体,整个多种经营总公司已经不复存在,这个养鸡场也就折价卖给了承包人。

  承包养鸡场的老板一直雇这个老人在这里打工喂鸡,承包后养鸡场早期的效益还是不错的,老板赚了很多钱,但是随着304公路的铺建,交通的便利,更多更便宜的肉鸡被从四面八方汇集到这里,养鸡场的生意一落千丈,后来连老人的工资都发放不出,一直拖欠了半年多,养鸡场实在坚持不下去了,只好倒闭,倒闭的时候养鸡场里还有一百多只鸡,老板就把用鸡和整个院子和房子抵欠老人半年多的工资。因为老板此时也拿不出什么钱来,老人只好无奈地答应,这样这里所有的一切就成为了老人的财产。

  老人家也是外地的,想着卖掉这个房子和院子,拿到钱回老家种地。在卖房这段时间,把原来的院子用铁锹挖成菜地,种一些蔬菜,拿到市区摆地摊卖(那个时候这里还没有城管),赚点零花钱,再养几只鸡鸭,一个人打发着无聊的日子,转眼一年多就过去了。

  李国前问老人这个房子加院子打算多少钱出手,

  老人说:只想尽快卖掉,也不要什么愰(虚高价格),最低八千元。

  李国前说:“我回去考虑一下,如果买,我给你打电话。”

  老人:“随时都可以。”

  李国前告别了老人,天色已晚,就没有再逛,顺着机修厂的南墙边上了公路,走回市区租住的地方。

  说实在话,李国前心中挺相中那个老人的大院和房屋,打算让家中的父母来到这里,在大院里种菜,再搞点养殖,也有一部分收入,关键是要比在老家种地要轻松很多。自己也有了住的地方,父母在身边,又可以照顾她们。

  李国前打电话给父母,把这些想法和二老说起,可父母却不愿意来好力河,首先这里气候寒冷,另外故土难离。都习惯了,岁数大了不愿颠沛流离的折腾了。

  父母不同意来好力河,最早看的那个地窨子又太破太脏,实在是没相中,这样,李国前六十间买房的事情只好搁置。

  又过了几年全国性质的棚户区改造拉开了大幕,好力河的六十间和土村也被纳入其中,低矮破败的地窨子在铲车的轰鸣声中被推倒,一排排整齐的六层楼房拔地而起,骄傲地矗立在昔日污水横流,垃圾遍地,社会治安案件频发的脏乱差地区。

  这里的居民按原有的房屋面积在盖起的楼房里分配了住房,原来房子和院子面积小的只分到一套楼房,面积大点的分到三四套楼房,原来六十间中部的一个私人幼儿园,因为当时占地面积大,居然分到三十多套楼房。

  李国前看过的那个老人的大院,老人最后卖给了一个养奶牛的,养奶牛的老板在拆迁后,分到了十几套楼房。

  分到楼房多的人,卖掉几套,出租几套。买来小车,大金链子往脖子上一挂,把自己打扮成有钱人,整日混迹于麻将馆和饭店,歌厅舞厅,过起来醉生梦死的生活。直到把卖房钱败光为止。

  只分到一套房子的人,没有了原来的院子搬进来楼房后,连原来做小生意用的板的或三轮摩托都没有了地方放置,摆小摊的货物在楼房区更是没有了地方堆放,又不能楼上楼下每天搬运。所以很多只分到一套房子的人,低价处理了货物,卖掉板的和三轮摩托。最后只能也加入了打工一族。

  张海军就属于分到楼房比较多的人,小米、老包、张海军的故事继续在上演着。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g99.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m.bqg99.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