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汉末称雄 > 第三十三章 冠 礼

第三十三章 冠 礼

小说:汉末称雄作者:枝愧字数:3101更新时间 : 2021-01-30 18:48:59
刘和不得不感叹张燕是个识时务的人,先是投靠朝廷,获封平难中郎将,曹操入主冀州的时候他又主动投降了曹操,就不知道自己灭袁绍的时候他会不会识时务了。

        审配继续道:“袁本初经此役后基本平定了冀州的其他部分,一直在修养生息,未再开启战事,现大约有兵力五万左右。值得关注的是此战后吕布为其猜忌又投奔张扬去了,而麴义因为骄横跋扈被袁绍杀了。”

        听道麴义被杀,刘和还是颇为惋惜的,这么好的一个人才就被他袁绍咔嚓了,也不怪他成不了大事,为了平息内部矛盾和顾忌自己的面子问题,竟然能杀了手下大将。

        “袁本初这是在作死啊,我们派人去接触张郃、高览等在袁绍手底下不得重用的文臣武将,看有没有机会让他们投靠于我。正南先生还请继续。”刘和道。

        “曹操方,估计士卒不下十万,徐州陶谦于九月攻兖州,并杀了曹操的父亲曹嵩,曹操起兵反攻陶谦,在彭城大败陶谦部,攻至徐州治所郯县,连攻数日不下,曹操迁怒徐州百姓,遣兵于徐州劫掠,杀死百姓数十万,血流百里,汉水为之不流,可谓曹军所过,鸡犬不留。”

        刘和一听大怒道:“他曹阿瞒何以如此残暴,其父被杀,悲愤难当,哪怕诛陶谦十族,饮其血,啖其肉我都可以理解,但株连徐州数十万无辜百姓,与暴秦何异,若非袁绍所阻,我势必提兵灭了他。”

        荀彧等人都忙劝刘和息怒,但他怎么息的了怒,不是两军交战所死伤,而是几十万平民百姓被屠杀啊,这要残暴到何种地步。

        刘和道:“正南先生你继续,不用管我。”

        审配接着道:“袁术自年初被曹操打败,后退至淮水一线,打败了扬州刺史,占据扬州。之后一直修养生息,没有其他动作了。”

        “而荆州牧没有什么动作,益州太远没有消息,而长安陛下哪里也还是李傕郭汜把持朝廷,没什么有用的消息。另外有消息传回,使君当初派去长安的使臣田畴在近期会回来。”

        “哦?子泰要回来了吗?实在太好了。”一直没说话的刘虞开口说道,又对刘和道:“和儿,这田子泰可以说是文武兼备,又有勇有谋,当初陛下初至长安,我欲派使臣前往,但苦于局势混乱,是他自告奋勇,隐姓埋名从并州南下,前去长安。”

        “如此有胆略之人,我倒想认识认识。”

        “当初一直没他的消息,我还以为他半路出事了,过了两年才收到他来的信,他已平安到达长安,只因当时局势混乱,传信不通。”

        刘和深有感触,他当初东出武关,一路从南阳绕了一大圈过来的,司隶地区贼寇横行,根本无法通过。

        “等子泰回来,和儿你见一见,看能否为你所用。”

        “多谢阿父!”刘和道。

        刘虞也是颇为欣慰的,毕竟田畴可以算他发掘的人才,再看今天来的这些人,再比对下自己原来麾下那些人,完全不能看啊。

        只有一个鲜于辅给他撑个面子,现在田畴回来了,总算是一文一武,有两人能给他撑腰了,不至于说他在位上时,一个有用的人才都没有。

        接下来刘和道:“各位都大概知道在座的在做什么了,也知道天下诸侯在干什么,诸侯间的征战已经越来越多了,我们也必须加快脚步。”

        刘和看了下众人缓缓说道:“我决定明年对袁绍用兵,不能任其发展了,我幽州本就要部署重兵防备草原,能用之兵不比天下诸侯。”

        太史慈等人听说终于要开战了,逐渐兴奋起来,就听刘和继续道:“若让袁绍缓和过来,他势必会穷兵黩武与我一战,他麾下五郡恐能起兵二十万之多,到时我们都要被他拖入泥潭中。”

        “不知少君是想何时用兵?”荀彧问道。

        “若无意外,当在明年夏季,百姓田地播种后。”

        “那我们还有近半年的时间准备,我会提前把粮草运送至前线以做准备。”

        接下来刘和做了一系列军事安排,首先道:

        “子义,你领麾下虎贲军两万人,以正南先生为军师,屯于渤海郡的南皮,今年的三千匹战马也交给你。”

        待太史慈审配领命后,接着说道:“阎柔,你尽快募齐二万草原骑兵,元皓先生为军师,屯于冀州河间弓高,在我没下令前听令子鱼先生命令。”

        阎柔道:“末将领命。”

        “鲜于将军你领一万骑兵一万步卒屯汉昌,许定你从新兵中划两万人单独训练,城北的军营给你使用,王门,鲜于银你们暂时各领一万五千人进行训练,田校尉长城一线交给你了,不可让我等后院起火。所有人做好随时战斗的准备。”

        又对华歆道:“在我没有下令发动战争前,还需子鱼先生多费心,若有战机可直接行动,再报于我等。”

        刘和不得不感叹还是人才不够啊,不光文人不够,武将也不够,能用的除了六位大将就剩王门和鲜于银这样上不了台面的,只能做做守卫和练新兵的工作。

        也不知道自己散出去的二十位家仆怎么样了,到现在一点消息也没有,看来是没希望的。刘和只能感叹都是贱人,非得自己用武力去征服。

        到此这个年会也算是开完了,接下来就是宴会环节,刘和与刘虞就没参加了,让下面人互相熟悉熟悉。

        年会后没几天就过年了,过完年刘和就满二十了,要行冠礼,正好趁着刘和麾下人都在,于是刘虞请人卜算了吉日,定于正月十二。

        对于这时代的人来说冠礼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他代表着一个男子真正的成年,能独立负责,而冠礼仪式也是繁复的,这也就代表着并不是所有人都适用,这也是为什么后世礼记能占据主导地位。

        而刘和也发现了,并不是谁成年都能取字的,后世看三国大部分人都有着字,但总有那么些人没有字,比如沮授、阎柔,以前不知道,现在他知道了,这些人都是平民或小地主家庭出生,没有老师或老师不愿给他们取字,取字只是士族的权利,读书人只有老师给取字才有字。

        你们再看水浒,大部分人都没有字,但宋江有,而到明清时候,是个人都有字,主要就是读书人的普及,但可惜自宋重文轻武以后,天下的读书人都是越读越偏科了,能文能武的越来越少,君子六艺只剩下礼与书了。

        刘和于正月初九起沐浴更衣,每天于宗庙祷告,又挑选审配为大宾,荀彧为赞者,郑玄为主宾,又通告亲属、州府官员并于蓟城内请士族族长以及宿老前来见证。

        刘和生为汉室宗亲,且父亲还是幽州牧,所以严格按照冠礼的程序在走,并不像普通百姓家束发加冠敷衍了事。

        而刘和也不知道具体的细节,好在有人专门引领他,只要自己照做就行了,也不用他多说话。

        及至正月十二,刘和又沐浴更衣后前往宗庙,立于东阶,就见刘虞、审配、荀彧三人在自己的台阶上方,宾客在西阶,自己这边还有很多仆人拿托盘端着衣帽鞋等物。

        也不知道是什么时候,就听荀彧大喊道:“吉时已到,行冠礼。”

        而台阶上早已布置了一张桌子,刘和跪坐在桌前,荀彧给刘和梳头、挽髻、加簪、着纚,再由审配加缁布冠,荀彧颂赞词。

        赞词内容大意是要他尚质重古不忘本,也没细听,反正也不是练给他听的,因为他还要去屋内换衣服,也就是第一套粗布麻衣,等他出来荀彧也早说完了。

        然后审配再给刘和加皮弁冠,荀彧再颂赞词,寓意行三王之徳,勤政为民。刘和还是去屋内换衣服,只不过衣服换成了玄裳,由此可见加第二顶冠就是给士人准备的了,刘和换完出来再加爵弁冠,荀彧又是一通赞词,寓意敬事神明,又换了一身纁裳。

        至此三冠已加,接下来按荀彧说的是醮礼,在刘和看来就是拜谢长辈获得祝福,首先是刘和坐上位,郑玄敬上一杯酒,一碟肉,刘和喝口酒吃口肉,以表示以后可以与长者平起平坐了,然后刘虞领着刘和去拜见母亲。

        拜完母亲后刘虞领着刘和来到西阶,在众人的见证下由郑玄授刘和字。

        就听郑玄道:“你今已加冠,可学礼,望你正容体、齐颜色、顺辞令,而后礼仪备,正君臣、亲父子、和长幼,而后礼仪立。为你取字文礼,望你日后正礼法、传问道。”

        刘和拜谢,之后再向宾客答谢敬酒。这里面又是一套繁琐的程序,刘和也不懂,反正就跟着刘虞脚步走,刘虞停他停,刘虞说喝,他就喝。

        答谢完宾客基本就没什么了,和后世差不多,宾客吃酒宴,刘和陪家人,等宾客吃好喝好再在门口送行,唯一不同的是刘和又准备了甜酒,宾客出门刘和都敬一杯甜酒。

        刘和心里感到庆幸,还好不要自己陪着喝,要不还不得喝死自己,古人哪里傻了。刘和今天一整天就喝了郑玄敬的一杯酒,其他时候都是他敬人,没他喝的时候。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g99.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m.bqg99.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