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汉末称雄 > 第四十一章 广清渠

第四十一章 广清渠

小说:汉末称雄作者:枝愧字数:3016更新时间 : 2021-02-05 13:36:39
后世看明朝的小说,里面所有人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买地,有钱就买地,在人均九亩的情况下你一家就占据了几百几千亩,其他人有活路吗?

        而且朝廷照样按田亩收税,地主是不会自己掏这个税的,都是从田地里出的,另外从佃户手上还要收租,百姓也就相当于被收了两次税,这才是根源。

        刘和想改变也是有心无力,在后世税收都是一个大问题,而且民间的贫富问题也一直存在,几千年都没人能解决的问题,他哪来的办法。

        毕竟社会的发展全靠人类的欲望推动,人要是没有欲望也就停滞不前了,所以要说刘和有多高尚,你们信吗。

        刘和更多的是作为一个后来人,看着华夏的历史以及现代的情况,想华夏民族在以后更好,也少受点磨难,更重要的是别动不动就被外族欺负了。

        而且华夏人的心里一直有一种民族情节,那就是我华夏是最好的,是有骨气的,是文明的摇篮。也是华夏的民族气节造就了几千年的文明传承,纵观世界都没有的纯在。

        接下来整个七月刘和麾下都在忙着治蝗,总算把蝗虫给压下去了,虽然还有些零星的存在,但也成不了祸患了,只不过幽州南部的作物都遭了殃。

        而所有人也发现了蝗虫貌似不喜欢吃大豆,其他作物都被吃光了,只有大豆被吃了很少一点,只不过剩余的大豆也没抗住干旱,直接绝收了,幽州北部虽然没有蝗虫滋生,但也没能抗住干旱,作物也绝收了。幽州尚且如此,何况整个天下,刘和有那心没那个能耐,只能干看着。

        而八月九月刘和麾下都在准备冬小麦的种植,但由于干旱一直缺水,翻田都难,但刘和还是让麾下准备着,一旦下雨了就立马可以播种。

        农户在翻地的时候也听了刘和的建议,发现了不少的蝗虫卵,都被翻出来烧死了,让明年的蝗虫没办法再生了,这也提醒了刘和,明年就算不干旱,也还是会有蝗灾,于是他去找了荀彧,让明年幽州以南地区全部种大豆,不要种粟了。

        而干旱一直到了九月中旬过后,经历了六个多月滴雨未下的历程,老天终于送来了第一场雨,这场雨一下就是三天。

        刘和看着这雨总算欣慰了,一颗心也放了回去,要是再不下雨,冬小麦种不成了不说,人也扛不住了,没看地都干开裂了,池塘都干了,河流都快断流了,再有一两个月,百姓包括他刘和就要没水喝了。

        在雨收天晴的第一时间刘和赶紧让麾下播种冬小麦,一切准备工作都做好了,等的就是这一场雨,这时候已经要进入十月,温度也开始下降了。

        冬小麦的收成是肯定会减产的,但减产总比没有好啊,虽然刘和麾下的百姓有余粮能撑下去,不过也就能撑到明年夏初,夏秋两季就靠这冬小麦了。

        而刘和的军队调动已经完成了,但因为干旱蝗灾等因素,他预备攻打袁绍的计划只能推迟,而现在冬天要来了,也不适合发动战争。

        另外一个是虽然大旱、蝗灾,但百姓家中还有余粮,目前只是小规模的粮荒,还没有爆发大规模的饥荒,而事情发酵,百姓迁徙,还要一段时间,所以至少要到明年春天才会有机会。

        当饥荒爆发,流民来投的时候,这些流民要想安定下来,刘和至少要供应他们十个月的粮食,他们才能撑到明年秋天收获,而且刘和还要准备即将属于他的地盘上的百姓口粮和种子。

        再加上明年战争所要耗费的粮草,这些都不是一个小数目,四千多万石粮草只能保证明年的开销,如果明年秋季作物减产,那么刘和就将要勒紧裤腰带过日子了,因为明年冬天的冬小麦是肯定赶不上种植的了。

        刘和麾下全体人员上下一心,终于花了十多天的时间让冬小麦全部下地了,至于收成就看老天了。

        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整个天下的饥荒气息已经慢慢的飘开了,除了荆州益州以及刘和麾下的幽州有足够余粮外,其他各州都没有,本来百姓还指望官府救济。

        但随着百姓家中的余粮慢慢见底,官府只组织人种植小麦,却少有拿粮食出来赈济他们,有些地方已经开始有百姓冲击府库了,但也是杯水车薪,本来府库就没有多少粮食。

        刘和心道,天下诸侯果然不傻,秋粮绝收,都知道种植小麦了,可惜远水解不了近渴,此时离幽、荆、益三州近的百姓有的已经开始了迁徙之路。

        就算百姓已经这样了,曹操还是在和吕布打个不停,而田楷也回了青州,至于陶谦,生病了,听说正在请刘备去当徐州牧,要不然陶谦这时候不捅曹操屁股才怪了。

        也是陈宫、吕布的命数如此,要不然两边合力,曹操估计也难蹦跶的起来。

        至于扬州的袁术,虽然是现今最大的诸侯,但刘和只能送其一个好人卡,一直在为天下诸侯铺路,不论是一开始的和袁绍一起诛尽宦官,引外援,还是到最后的称帝送人送地盘。

        这不,孙策守孝完了,袁术就把原来孙坚的人马还他了,又在汝南拐跑了吕范,打江东、立基业去了。

        当刘和麾下众人看到孙策活跃的情报的时候,心里都不由得咯噔了一下,刘和说的正在实现的路上,不由得他们不紧张一下,看着刘和好像文不成武不就的样子,没想到竟然有这种见识,刘和这挂开的不由自主的收获了一波忠心。

        而刘和心忧的是天下百姓都没饭吃了,诸侯还在争着抢着要地盘,不要消耗粮草啊,也不怪黄巾不绝,贼寇不止。

        刘和麾下虽然安定,但天下的情报一直在送来,其惨状他也只在后世听说过,没见过,后世所见的最严重的也不过是家乡干旱,百姓水资源匮乏而已。

        或者是洪涝灾害,泄洪百里,但真正的惨状是没有亲眼见过的,基本还都是在电影里看的多。

        不过呢刘和也没办法,能力有限,而蓟城到黄河的运河在荀彧等人的筹划下也开始动工了,整条运河从蓟城南边的㶟水开始往南,经涿郡桃水、涞水、巨马水再走河间国经虖沱河、漳水入清河国,在清河国与平原郡、东郡三郡交界处的聊城入黄河。

        虽然清河国还不在刘和手上,但刘和相信运河修过来的时候,清河已经再他手上了,而这一条运河刘和给他取名为广清渠。

        广清渠全长四百多公里,刘和现在正好人多,估计需要用时一年就可以完成,刘和一直挺好奇这时候怎么打通运河与河流的交汇处,他还特意去看了,没想到这时候的人早就又一套自己的办法了。

        他们把木头绑在一起裹上棉布下沉入要打通的地方,从里面挖土的时候就不用担心靠河的一面突然被冲垮,而来不及逃走了,最后剩半米土墙,人员在岸上两边用绳索吊起巨木从底部冲击土墙,让他垮塌掉,之后起木排放水,因为水势,垮塌的泥土会被水流带着一起冲走,整条沟渠与河水就连起来了,刘和不得不感叹古人的智慧,

        过完年进入了初平六年,刘和来到这世界四年多了,说实话,他有点想念后世的那个家了,无论是吃的穿的用的玩的都比这好,生活安定的家。

        但他知道自己回不去了,而在这有了身份势力,他也走不了回头路了,原来想的混不好投曹操也成了笑话,毕竟阿斗就那一个,其他诸侯没一个善终的。

        现在又饥民遍野,从去年十月底开始设在冀州的赈济棚就有越来越多的灾民前来,刘和把田畴也派到冀州去了,一是协助华歆安置灾民,二是负责大运河的修建。

        毕竟让他们一直聚集在一起容易出事,要是再爆发个传染病,刘和哭都来不及。而且刘和也不是要一直养着他们,他要的是这些人能定居下来。

        同时他也想了解下天下百姓到底什么状况了,于是在过完年没多久,就带着几十骑南下了他一路从渤海到平原进青州和兖州看了看,再往其他地方也没敢去。

        这两地紧挨着他,又骑着马,被人发现随时可以撤退,要是跑太远被人堵了后路,他就算插了翅膀也难飞回来了。

        就算只看了两州的部分地方,他的心情也是沉重的,后世看到金陵屠杀的照片都沉甸甸的,何况现在看的都在自己眼前发生着。

        一路行来,真的是饿殍遍野,十室九空,树皮草根被吃的光秃秃的,一点绿都看不到,有的城池士族豪门偶尔还会施粥赈济灾民,但大部分都是冷眼相看。

        而有的士族却趁此机会收拢灾民为自己的奴仆,虽然百姓也能活命,但终究是少数,士族势力却更加壮大,灾民也无法撼动他们。刘和见此更加决定了颠覆士族的决心。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g99.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m.bqg99.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