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汉末称雄 > 第五十九章 议 事

第五十九章 议 事

小说:汉末称雄作者:枝愧字数:3003更新时间 : 2021-02-25 20:10:44
十二月二十六日,在外的所有文官全部回到了蓟城,而至于武将就没有必要召回来了。

        二十八日,正旦前的第二天,刘和召荀彧、郭嘉、田畴、华歆、杜袭、杜畿、赵俨、繁钦、徐邈、应劭、辛毗、田丰、审配、崔琰、邴原十五人再加上李承、郑举、田河三人议事,而郑玄毕竟年龄大了,刘和也没让他来了。

        刘和看到能与会的人是越来越多了,也很是欣慰,至于麾下众人会不会反感年会,只能说想多了,这些本就是大朝会要做的事,只是刘和把年后的议事改到年前来了而已。

        刘和开场道:“我们按规矩来,首先由文若先生介绍下我们的粮草和兵力情况。”

        荀彧道:“如今主君麾下幽冀两州有人口近七百万人,我们秋季税收有九百万石粮草,现在除去运送到青州与并州的,库存尚有三千九百万石粮草,可以说只要不发生去年那样的旱灾,暂时不用为粮草犯愁,而百姓家中大部分也有一年多的存粮。

        至于兵力主要有青州三万五千士卒,并州两万五千士卒,蓟城两万人,长城一线五万人,冀州五部八万五千人,共二十一万五千正规部队,另外各边塞城关郡县守军十七万人。

        总体来说军队数量占据总人口的半成,可以说是比较多的了,也幸好主君推出了冬小麦的种植,让粮食产量翻了一倍,我们才可以养活如此之多的士卒。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即将对士卒制度进行的改革,现在四十万人一年消耗的粮草加上运输的损耗大约为一千万石,如果再加上俸禄的话一年最少也需要两千万石,而我们两年的税收只有八千万石,其中的风险比较大。”

        刘和知道荀彧所说的风险是什么意思,一旦发生灾荒,刘和发不出军队的俸禄的话,士卒容易哗变。

        刘和也没什么好办法,说道:“我们主要是边防地区士卒不能少,这前期是肯定要困难点的,等地盘扩大了,人口增多可就会好的多了,毕竟边防士卒暂时不用增加。”

        郭嘉道:“其实幽州各县城的守军可以适量减少一点,县城保持五百到一千的守兵就可以了,若长城防线破了,现在的各城两千士卒根本没用,其余的士卒完全可以归田或者抽调出去再形成一支军力。”

        刘和一想也是,有田豫在,能进幽州作乱的也就小股的部队,若是田豫被攻破了,那么点守城军也不起作用。

        于是到:“这个问题放最后吧,到时候我们再商量兵力的调动。接下来伯候、子绪介绍下并州和青州的情况。”

        杜畿先道:“如今并州我部已完全掌控雁门和定襄两郡,并在定襄郡开设互市,有一些闹事的匈奴人被我直接杀了,南匈奴部暂时没有攻击的意图,至于两郡内的士族我收编了他们手上的兵丁打散并入了士卒中,现在已经在对他们的家仆进行登记造册。”

        刘和道:“士族没有反抗的吗。”

        杜畿道:“凡是反抗的都被我剿灭了,他们的家产也全部充了公。”

        刘和表示比较欣慰,他就怕杜畿下不去手,“如此就好,步子可以慢一点,但一定要保证并州我们控制地区的安稳。”

        杜畿道:“这点请主君放心,在我们登记完士族的家仆后我会对各士族进行一次检查,以保证他们没有隐匿人员,而现有人员也作不了乱,在这之后我再派兵进入太原郡。”

        刘和点了点头道:“如此甚好,子绪你呢。”

        杜袭道:“青州方面如今我们已控制平原、济南、乐安三郡,许定将军正与田楷在齐国州治临淄交战,不过因为黄巾作乱,再加上灾荒,田楷又不思安民之道,三郡人口如今不到五十万人。”

        刘和道:“竟然只剩这么点人了吗。”

        杜袭道:“这还是主君早先收复平原郡的情况下,三郡之中平原人口有近三十万,而济南国、乐安国分别只有十万余人。对这三郡的治理也不难,士族早年为了避祸基本都迁走了,如今只需要安民就可以了。”

        刘和没想到青州的损耗如此严重,这是去掉了一多半的人口啊,刘和道:“正好,等冀州运河挖好后,这五十万人全部安置进入青州吧。你做好交接的准备,子泰,如今的运河如何了。”

        田畴道:“运河已开掘到清河郡了,只是现在有几个问题需要主君定夺。”

        “有什么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主君定的入河点在聊城,可是在东武阳有臧洪率领的一万守军,主君一直未做出应对。”

        这个臧洪刘和一直把他放在一边没动,是因为他想要收降他,如果攻城的话,那又要和邺城一样耗个好几年,这可得不偿失。

        刘和道:“你们继续挖掘,他应该不会干蠢事的,不过为了保险起见,我会调一支守军过去。”

        田畴道:“第二个问题是明年春耕是否先安排一部分人去,没必要等运河全线贯通后再安置。”

        “这个可以,你和子绪私下商量,看他那边在不耽误春耕的情况下能安排下去多少人。”

        杜袭和田畴道:“遵命。”

        刘和道:“伯候可还有其他问题。”

        “在下没有了。”田畴道。

        “那好,下面是景山,如今小学的普及率怎么样了。”

        徐邈道:“回禀主君,小学受限于教师,如今只有两成的普及率,而且基本都是在城中。”

        刘和道:“为什么这普及率不增反降了。”

        “这是因为原来我们的政策吸引了不少读书人前来任职,如今主君控制了冀州全部,可用的读书人却少了很多。”

        刘和感到有点头疼,读书人太少了啊,随着地盘的扩大,恐怕缺口更大,毕竟战乱损失的不光是百姓,读书人也损失了很多。

        刘和也没办法怪罪徐邈,只能到:“那就想办法多吸引一些读书人来,还有大学里面的学子差不多的也可以安排他们去教授孩童,还有女学子也一样可以去任教,待遇相同。”

        众人虽然感到有点不合适,但是也习惯了,毕竟学问这东西,谁都可以做,在场众人有人学问还不如蔡琰呢。

        刘和继续道:“还有青州并州,小学也要安排人去设立推广。”

        徐邈道:“遵命,正旦后我就安排人员前往。”

        刘和也就没再说,而是对郑举、田河道:“你们的水车和磨坊如今怎么样了。”

        郑举道:“回禀主君,水车和磨坊都已建成,现在投入使用中,暂时没发现什么问题。”

        刘和道:“既然没问题,那么正旦后就先召集百名木匠前来,由你们带领前往各地建造,建造过程中要教会他们,之后再分散出去带领当地的木匠制作,我要你们以最快的速度让我控制的地区都能普及到。”

        郑举道:“我保证会以最快的速度教会他们,绝不让主君失望。”

        刘和道:“如此就辛苦你了。”

        又对众人道:“这件事事关民生,还望各位以及麾下官员能倾力相助,不可懈怠。”

        众人道:“我等领命。”

        刘和对这些人还是放心的,于是对赵俨道:“伯然,家仆的登记造册如今怎么样了。”

        赵俨道:“如今已基本完成,从士族豪门中共得百姓十一万余人归田,只是还有不少抱有侥幸心理的,隐匿了部分人口,我正在沟通中。”

        刘和道:“登记在册的家仆有多少人。”

        赵俨道:“现在有十四万人。”

        刘和也不吃惊,平摊到每个城才一千人,光他刘和府上就有六百多人了,当然了每个城根据士族富商数量以及富裕程度不一样,都会有差别。这还是开始,以后这数字只会更多。

        刘和道:“你先和这些士族豪门沟通,同时宣传一下伯候在并州的手段,同时告知他们隐匿人员的后果,给你半年的时间,半年后我会派一支军队给你,配合行动。”

        众人心里为这些抱有侥幸心理的士族默哀了,刘和这是要先礼后兵啊,有点汉初移天下富户居关中的味道了。

        刘和继续道:“接下来是来自各方面情报,重点是陛下的情报,奉孝,你来和大家说下。”

        郭嘉道:“我先简单介绍下诸侯的情况,首先是兖州牧曹操,在去年徐邈、陈宫等人反叛后,最终在年中击败了吕布,吕布败走徐州,而徐邈三族被屠,现在已稳定了兖州局势。

        徐州刘备和扬州袁术都在休养生息中,未有动作,而主君关注的孙策占据了丹阳和吴郡两郡,已初步在江东立下根基,只是我有一点想不明白,主君既然知道孙策的能力,为什么不提前遏制,而是坐看他发展。”

        刘和笑了笑道:“各位都知道江东富庶要超过冀州,但是为何人口却不多。”

        郭嘉道:“因为江东地处偏远,又多山丘陵,有山越为祸。”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g99.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m.bqg99.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