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汉末称雄 > 第七十四章 陆逊

第七十四章 陆逊

小说:汉末称雄作者:枝愧字数:3037更新时间 : 2021-03-14 18:17:45
司马朗见刘和亲自登门也是有点慌了,这是他万万没有想到的,当初曹操请他出仕也不过派了个人来,这还是看在他父亲任洛阳令时,举荐过他的原因,其实并没有对他多重视,要不然也不会让他轻易的告病辞官了。

        “司马伯达见过大将军,不知是司空登门,礼数不周,还请见谅。”

        “无妨,我这次正好随天子车驾经过这里,知道你的才能,所以来请你出仕,不知你可愿意。”

        “不瞒司空,之前有司空的属下前来相召,只是我族人众多,弟弟们又年幼,实在不方便出远门。”

        “这些都不妨事,你的族人可以随我一起去邺城,你的弟弟们如今正是求学的年纪,郑玄郑师在我那里,还有邴根矩、华子鱼、应仲瑗三位先生,我可代为引荐,让他们拜师求学。”

        司马朗不由得意动,虽然自己也算家学渊源,但是谁不想多拜几个师傅,多学点知识,更可况大儒郑玄,近些年的岁数大了,一般人可不容易拜师。

        而且刘和亲自来了,自己也不好再拒绝,只能回道:“司空既然如此看重在下,若在下再不奉诏,实在是不识抬举,伯达愿随司空出仕。”

        “好,不过有一点需要提前和你说,听闻你以前在兖州牧手下出过仕。”

        “不敢瞒司空,原本在兖州牧麾下任成皋县令。”

        “如此也好,你有当县令的基础,不过我之麾下与他不同,你虽然是我亲自来请的,但也还是要从底层开始做起。”

        “一切全凭司空做主。”

        “你也让族人收拾下,随天子车驾一起前行吧,陛下会在此休整三天,我也不打扰你了。”

        说完刘和就在司马朗的礼送下回了自己的住处,他也不怕司马朗反悔,毕竟他还有那么多族人在此。

        刘和走后,司马朗召集自己的七个弟弟一起去见了他们的母亲。

        “今天司空亲自来请我出仕你们也知道了,这是推不掉的,不过司空答应我族人也可以一同迁去邺城,并给几位弟弟介绍名士当老师。”

        司马懿道:“我就不随兄长前去了,我已决定前往陆浑山名士胡昭处求学。”

        “你真的不去邺城?那可是有大儒郑玄,名士邴原、华歆等人的。”

        “过段时间吧,我先去陆浑山求学一段时间,有所成后会去找兄长的。”

        “既然你做决定了,那就随你的意吧,你们几个呢。”

        司马朗的其他几个弟弟大的十五,小的才七岁,哪能有什么主见,而且自从父亲去世,一直是长兄司马朗照顾他们。

        “既然你们没意见,就开始收拾行李,我去通知族人,愿意跟随我们去邺城的就随我们走,两天后随天子车驾启程。”

        这两天杨奉也赶上了天子车驾,杨奉先去见了刘和。

        “末将杨奉拜见大将军。”

        “你能投效与我,我很开心,你放心,我是亏逮不了你的,你先去见过陛下吧。”

        杨奉得了刘和的亲口保证也彻底的放下了心,之后去拜见了刘协。

        刘协看杨奉来拜见很是奇怪,在了解情况后也不知道是该失望还是欣慰,反正心里五味杂陈,刘和多一份力量,他们刘氏江山就多一分统合的机会,但是这一切又都和他无关了。

        而董承听到这消息的时候,很是气急败坏,不过他也不敢表现出来,要不然小命可就不保了。

        天子车驾在温县休整了三天,又启程前往邺城而去。这次队伍又扩大了一些,杨奉就自己和两个亲卫,但司马氏族人拖家带口的也有二百多人跟随,当刘和知道司马懿没跟来的时候也没失望,司马懿这个人是个名副其实的权臣,刘和还没想好怎么安排。

        在路上还没走几日,刘和又开始按耐不住了,于是招来司马朗边谈话边赶路,也随带联络下感情,而这一段时间司马朗又给刘和引荐了他的好友赵咨,这个赵咨历史上名声不显,刘和也没听过。

        不过一路走来,观其谈吐见识也是非凡,只是性格太过恬静,有种清静无为,与世无争的感觉,不适合为官,不过刘和也不会放过他的,他需要的可不光是治政从军的,还需要其他的人才,特别是教育这一块的。

        刘和感觉要和麾下的人多聊聊了,俗话说人以类聚,物以群分,他麾下这些人一定还有家族子弟,至交好友没举荐上来的,这也是汉朝的人才举荐制度决定的。

        虽然后世的三国志记录了很多名人,但是也肯定有不少被埋没的,刘和这个蝴蝶引起的风浪已经逐渐扩大了,这注定了很多人已经偏离了原本的历史轨迹,特别是他们的后代,比如太史慈的儿子太史亨,现在还没出生,他以后的儿子还是历史上那一个吗。

        刘和不敢想下去,历史从他来到这世界的那一刻开始就已经在慢慢发生偏离了,前面还可以靠着历史知识混下去,后面就全靠自己了,他不由得想加快进度了。

        天子车驾经过二十多天的赶路,终于到了邺城,邺城北的皇宫也早就修建好了,直接可以让刘协和宫女入住,至于百官都安排在刘和麾下的文武官员一起了,而且府邸都给他们分开了。

        从此刘协就是笼子中的金丝雀了,虽然应有的礼仪都还给他了,众臣该上朝还是上朝,只不过也是做做样子,他们心里也都清楚,负责皇宫守卫的是从许褚麾下挑出的三千中护军,这可是他嫡系的幽州子弟。

        这时候已经是建安二年二月了,正是春回大地,天气回暖的时候,荀彧一行也在来的路上了,不出三天就能到了。

        只不过如今邺城到处在大兴土木,首先是刘和的府邸,在原本官府的基础上进行了扩大,其中包括了刘和的住所,刘虞等刘和家人的住所,刘和的办公场所还有各个部门的办公场所,可以说这就是一个小缩小很多倍的皇城。

        然后还有邺城令的治所,百官的住所,还有搬迁来的大学,医学暑,农学署和匠造署,这些都是要重建的。

        刘和估计这些工程至少还需要半年的时间才能完工,回到邺城的刘和我拿到了第一手的情报。

        如今的鲜于辅还在东武城和臧洪僵持着,估计还有的打,当然了,若是不计士族的损失早就可以攻下来了,但是刘和又不急,慢慢玩呗,而盘踞太行山里的张燕,据杜畿送来的情报,已经有了投降的意向。

        不过刘和这时候抽出手来了,只等郭嘉和赵云回来,就准备领太史慈的军队北上,若是张燕还不投降,就派兵与杜畿分东西两面合围歼灭他。

        而刘和没想到的是当初派往扬州的家仆给了他一个天大的惊喜,他们给刘和送来了一个人才,那就是闻名后世的东吴四大都督之一的陆逊陆伯言。

        原来是当初陆康的祖父任庐江太守,与袁术不和,袁术派孙策前去攻打他,而孙策正好也对陆康有愤恨,当初他到庐江的时候,陆康很是看不起他,如今也算有了雪耻的机会,于是就领兵去了。

        孙策经过一年半的时间才攻克了庐江,但是陆康的族人死伤无数,只有陆逊和他的小叔叔陆绩被提前送出城前往吴郡投靠陆氏宗族。

        要知道陆逊可是在刘和给他们的重点人物名单上,虽然他们不知道刘和为什么会看上这么个小屁孩,但是食君之禄,忠君之事。

        他们借此机会搭上了陆逊,之后孙策向袁术要求去攻打扬州刺史刘繇,袁术也同意了,自此,孙策开始起飞了,短短时间就打败了刘繇,然后开始进攻吴郡,吴郡郡守许贡不是其对手,这时候刘和的人就开始劝说陆逊带领族人北迁投靠刘和。

        陆逊虽然闻名后世,但这时候毕竟才十四岁,又逢家族大变,他这一脉只剩他和才九岁的叔叔陆绩,而吴郡的陆氏对于他们来说也是外人。

        他也怕孙策攻下吴郡后迁怒与他,于是就领着陆绩和仆人随刘和的家仆开始了北迁的道路。

        等刘和收到情报的时候,陆逊一行人已经进入了青州,正由青州刺史杜袭派人护送他们前来邺城,这些情报也是杜袭送来的。

        虽然陆逊现在还年轻,但是年轻人培养起来才忠心啊,过个几年就可以用了。

        而且刘和未来也需要这些人来互相制衡,维持朝局,司马家为什么能篡魏成功,主要就是因为司马氏是河内士族,冀州、并州、司隶地区河南和洛阳的士族,或多或少都与他的家族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这就形成了司马家在朝中一家独大的局面,而刘和想要摆脱这种局面就需要像陆逊、诸葛亮这样后起的顶尖人才来制衡司马家的人。

        而刘和最大的后手还是他的教育制度,培养底层的人才,培养感恩他的寒门弟子,用以冲淡士族的影响力,他就是要打破士族的统治局面,不过目前也陷入了僵局,还需要时间来打开局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g99.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m.bqg99.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