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汉末称雄 > 第九十六章 人才

第九十六章 人才

小说:汉末称雄作者:枝愧字数:3000更新时间 : 2021-04-03 23:58:11
刘和接着看起了第四封情报,这封不再是战事情报了,而且内部的政务简报,这封是这次各州郡县举孝廉的情报,刘和麾下现在有一千多万人,冀州、幽州按每十万人举荐一人,青州、并州、司隶地区由于是第一次,所以按每五万人举荐一人,还有特招的人员,这次共举荐上来一百四十人。

        这批人等着刘和来拍板,刘和在其中看到了不少熟悉的名字,比如并州推举的杨俊、常林、温恢,河东的卫觊、贾逵,河南的郑浑,青州的徐干、徐奕,这些都是在史书上留下了不少笔墨之人。

        除了这些外还有名士王允的侄子王凌、刚满十五的陆逊,还有特殊人才王象,刘和的图书馆馆长有了。

        除了这些人以外,其他人名字刘和都没听过,也不记得自己看过,或许会有名留青史的,不过无所谓,真有能力,早晚会发光发热的,只不过晚点而已,刘和才不在乎呢。

        第四封情报,是招贤楼的,建立了一年的招贤楼终于开始发威了,目前招贤楼中前来应召的有二十多人,其中十多人都是农户、木工、铁匠、机关师,这些人荀彧也没经过刘和,直接安排下去了。

        另外就是真正的人才了,有程秉、韦诞、国渊、郗虑、高柔、羊衜、羊秘、刘惇、吴范、赵达共十人。

        其中国渊、郗虑是郑玄的弟子,高柔是高干的弟弟,从蜀中前来为高干奔丧,就留了下来,羊衜是蔡文姬的姐姐蔡贞姬的丈夫,羊秘是羊衜的大哥,经蔡文姬的劝说举家前来,韦诞是京兆尹的人,善制墨、书法,是慕名刘和麾下所造之纸张而来,程秉、刘惇、吴范、赵达四人来自扬州和交州,这要归功于太史慈在徐、豫、杨三州打袁术打出来的名声,再加上刘和通传天下的招贤令。

        看到这个成果,刘和就比较欣慰了,其他人还好,刘惇、吴范、赵达三人才是惊喜,三人都精通术数,各自还有一项专长,其中刘惇擅长占星,吴范擅长观察天象,赵达擅长九宫算数。

        天文还可有可无,但是气象学与数学不能不重视,君不见周郎借东风,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这风姿自古以来几人能有。

        这第五封就是势力简报了,这封简报每三个月制作一份,都是刘和麾下领地的基本情况,还有各郡太守名单,至于县令的,刘和就不管了,都由荀彧负责。

        有了这些简报,刘和可以更好的了解势力情况,不至于两眼一抹黑,不过他也不会完全靠这些简报,谁都知道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

        刘和在大致了解了这两个月的情况后,他召集军机院的众人议事,没办法,荀彧组建的朝廷各部院司还缺少真正的主事之人,平常的内政可以召集他们旁听,但是现在的很多决策和方针只有军机院的几位才能出谋划策。

        荀彧、郭嘉、荀攸、杨彪四人到来后,刘和也没与他们客套,都是老熟人了,谁还不知道谁呢。

        刘和开口道:“今天叫众位来,是有几件事情需要相商。

        其一是青州邢颙的造船厂需要扩建,人手、钱、粮需要文若先生提供,另外给邢颙一封封三等男爵的诏书,以示鼓励。”

        荀彧道:“人的问题不大,但是钱、粮可是一个不小的负担,现在青州百废待兴,至少需要两年的时间才能成为助力,造船厂的消耗必须由冀州来提供。”

        也是刘和提前挖通了幽州、冀州的运河,要不然荀彧就不是心平气和的在这说,而是要跳脚了,可是这货船也不够啊,这些年的战乱,黄河上的货船损失了不知凡几,又没有新的船下水,原本位于黄河两岸的造船厂如今也不能重新启用,毕竟是与曹操接壤的地方。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造船不能停,无论货船还战船都是必须的,不能等到扬州水军发展起来之后我们才考虑,那时候又要耽误不少年的时间,落后就要挨打,现在正是积累底蕴的时候。

        至于粮食没办法,但是钱还是能挤出来的,渤海的海盐如今已经开始成规模的生产了,先把盐销售去青州、扬州等地,所得的银钱优先提供给造船厂所用,这事情我会找人负责的。

        不过如今盐业能有多少收入还是一个问题,文若先生还是要做一些准备为好。”

        “有丞相这句话我就放心了,说到盐业,不得不说河东盐池,如今也该收归朝廷了,以此才能更好的控制河东周边地区的形势。”

        “这件事你传信给赵俨,让他先想办法收回盐池的所有权利,至于河东盐池的管理人员,我另外指派,以后盐业独立于各部之外。”

        这是刘和一开始就想好的,毕竟盐业盈利太大,其中利益牵扯极多,若是由官府经营,很容易形成官官相护的利益链,所以他要以企业的形势经营盐业,到时候出问题,他解决起来也没那么多的麻烦。

        刘和见几人没有意见接着说道:“这次举孝廉的人除了韦诞和王象以外,其他人员由文若先生你来安排,招贤楼中的刘惇、吴范、赵达三人进钦天司,其他人员也由先生来安排。”

        “遵命,只是程秉自交州而来,他还带来了大儒刘熙所著的释名,其中所含甚广,颇有价值。”

        听到荀彧之言,刘和不由得想起了邢颙所说的话,他派去的人应该就是找刘熙抄写释名的,没想到现在送上门来了。

        “文若先生,你查下释名中是否有造船之法的记录,若是有的话派人抄写一份送与邢颙,至于程秉可凭此功封列候,其他一切按正常流程走,还有释名一书收藏进藏书楼里,再派人各抄写一份存于冀州和幽州的州学。”

        “遵命。”

        “现在还剩一个问题,梁兴、张横、杨秋、伍兴四人即将到达邺城,他们的精兵有一万六千余人,对于他们该怎么安排。”

        杨彪道:“他们诚心来投,我们也当以诚待之,不能让他们寒了心,同时也要让天下其他人看到丞相的胸襟。”

        荀攸道:“文先说的不错,他们四人不仅要用,而且要重用,这也是给关中诸将以及天下各路诸侯做个表率,丞相有容人之量,识人之明。”

        刘和道:“你们说的不错,不过该怎么用他们呢,现在各路兵马刚刚调整好,短期内不适合再调动,而且各军主帅也已确定了,不适合动。”

        “各路已成三军的可以不动,不过还有三个地方可以安置,其一是河东的赵俨部,如今只有他一个主将,还有丞相的护军,现在只有两军,而长城边塞也是缺少将领。”

        “这三部也只能安置下三个人啊,现在有四人,实在不好分配。”

        郭嘉这时开口道:“梁兴、张横、杨秋三人可以重用,伍兴就算了,此人能力一般,虽然诛杀了郭汜,但凭功封侯就可以了,职位不用太高,不如让他去其他军中任一校尉吧。”

        刘和思量了半天也拿不定主意。若是其他三人都得重用,而伍兴没有,到时候这就会成为一个隐患,而且也会让其他的势力继续保持观望的态度。

        “伍兴先放一边吧,其他三人就按你们说的办,至于谁去哪到时候再看。我的事就这么几件,你们可有其他事情。”

        荀彧道:“如今各部、院、司基层可以搭建完成了,只是还缺少主官,如今等待其他人成长是一个大问题,现今增加了不少人才,是否可以步子大一点,提拔一些人上,如今我们势力虽然不算小,但也还不算大,可以趁此机会锻炼一下他们。”

        刘和思虑了一下道:“这件事没问题,不过你也知道,现在提拔一些人上来容易,但是他们的接班人是个问题。”

        刘和早就想这么干了,只是得力人手太少,徐邈、辛毗、司马朗、杜畿、杜袭、田畴、钟繇都才外放不久,而他们的继承人也是个问题,只有华歆资格最老,提拔上来没一点问题,但是还是老问题,谁去接替他。

        荀彧道:“这事确实不是朝夕之间就能决定的,不过为了弥补这个问题,我认为应该让有能力的新人加快一下脚步,不用让他们从底层做起,可以启用一批人从郡守开始,等我们人才足够的时候再让他们去地方任职,互相能够切换,有人替代,而不是紧紧巴巴的,缺了人就运转不了。”

        “这事你决定,到时候把启用的人员名单给我一份就行。”

        刘和不由想到,确实不应该谨小慎微,作为一个新兴的势力,要有朝气,要有活力,而不是暮气沉沉的,也不用像一个成熟稳固的势力那样一步步的熬资历。

        要论资历,他刘和算老几,不照样玩的挺好,也要给年轻人一点冲劲,他们才能更努力。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g99.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m.bqg99.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