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寻仙觅道 > 第二十五章 练拳

第二十五章 练拳

小说:寻仙觅道作者:沉末字数:3358更新时间 : 2021-05-28 21:51:00
  正月初九,清晨,竹楼。

  陈风与陈汐月收拢了感气法门,心思转醒,不再混融一团。体内气穴蕴满了朦胧紫气,紫气旋转,丝丝缕缕剥离融入气穴,缓缓将它改造为紫府气海……

  紫府初成,气海隐现。

  师傅今日并未让他们继续开脉,而是继续传授本我修行之法。

  “修行之路,艰辛无比,讲求张驰有序,动静相合。练气为极静,需静心自观,静意自得。静极则思动,静极亦需动。”

  “因而需以炼体动极相配,炼体炼身,舒动皮肉筋骨,强健体魄,而至不毁不灭,肉身即为坚固磐石,又为强韧直上之梯。”

  “肉体身躯、气海气脉、灵台神魂,三元一体,三元一始。不可厚此薄彼,顾此失彼,三元往复修行,盘旋直上,循环无终无止。三修之路,漫长无尽!”

  师傅授道之后,重新解道。“前几日为了让你们得开气穴紫府,并未教授你们炼体之法。今日之后,炼体修行也将是你们的必修功课。炼体之法也颇为繁多,大致可分为,以武练体、以气淬体、以神筑体。大多俗世武学都是以武炼体,既可强身,又可杀人,颇有可取之处……”

  “有一套自古流传的拳法可以教于你们,以做基础修行。此拳法并不精妙,只是一个粗浅的拳胚,至于如何填补雕琢,则需你们自行理解修炼。是要迅猛绝伦大开大合,还是以柔克刚绵软藏针,各种拳意都需自己为之。”

  “你们看仔细了。”师傅说罢,干瘦身躯昂首阔步,走到院子中央,摆开架势,双脚微分两侧,肩臂下沉,双手握拳一下一上,向下倾伸而后上扬,气势凝重沉落。

  一拳缓出,拳势极慢,力重如手坠千斤,腿脚伸展,身形步伐亦是极慢,如蜗牛蠕行。慢行缓拳间气势悄悄升腾,拳意凝而不散,慢行九步,缓出九拳,身躯愈发迟缓,寸寸难行。最后一拳打出,已是一个时辰。整个步形拳法,虽拳势凝重,但拳意不显,如枯残老人打拳毫无声息,不显山不露水,凝滞老旧。

  师傅沉吐一口气,休息片刻,又起身打了九拳,拳势步伐与之前类似,但拳势迅猛绝伦,似雷电狂闪,拳风烈烈作响,乍响整个庭院,几如夏雷轰鸣。拳意奔涌似天雷滚滚,拳势磅礴无比,汹汹而来,如欲毁天灭地。只一瞬间便已打完。

  师傅重重摔在摇椅上,压得摇椅猛然晃荡。他剧烈地喘气,呼呼作响如残破风箱,半晌才平复下来。

  “师傅,你没事吧。”陈风蹲在他身前,扶着摇椅,关切问道。

  “老了……老了……老了就这样。”师傅说话犹有吃力,挤出几丝笑容,“以前我这招可厉害了,现在院中物件不便损坏,看不出威力。”

          “这拳法只有九拳,名字由来已不可考,你可以叫它《九拳》。”说着,师傅手上显出一本薄薄的小册递给陈风。

  册子除去封面及扉页仅有九页,每页上各画有一个黑墨人影,人影拳架姿态各异,仅是身形拳姿,并无运气流脉。

  扉页上写总参:

  【上士修之,全真延命;中士修之,无诸灾咎;下士修之,免身枉横;愚者轻之,早殒性命。

  ……

  外动内静,动中求静,有刚有柔,刚柔并济,练内练外,内外兼备。

  此为养生法,亦是杀人术!】

  整篇总参都是平平淡淡,娓娓道来练拳之法,仅在最后那一句露出此拳的峥嵘狠厉,恰如图穷匕见,隐锋突袭!

  师傅眯眼笑道:“拳法首重拳意,次重拳势,末重拳形。然练拳则是反而行之,需先合拳形,再得拳势,后悟拳意。拳法如此,世间千般万法皆是如此。”

  陈风与陈汐月一同弯腰鞠躬,以谢师傅传道授拳。

  师傅对陈风说道:“你这几日有空需勤加练拳。过些时日,你随我一同上山采药。”

  他并未对陈汐月有所要求,仿若当她不存在一样,置之不理。陈汐月也不在意,她与李大夫并无师徒之名,能学得一二已是不易,不必过多强求什么。

  ……

  师傅只传拳法,并不会细致传授如何练拳,全靠他们自己揣摩。

  陈风与陈汐月商议半晌要怎么练拳。两人见识短浅,并没去过武馆,仅仅见过陈山水练剑的方法,于是一致决定先摆好拳姿。

  对照册子第一页,二人摆好起手第一拳的姿势。陈风有时会出言指出陈汐月做的不对之处,也对照自身是否有错谬。

  师傅在旁边看了半晌,见他们仍然未解总参真意,出声指点,“传授你们此拳,一则为炼体。二则为养神,以弥补开脉时心神损耗。

  “因而练此拳时需放松全部身心,不仅肌肉需要放松,心神也要放松。要求松中有紧,如此劲力才会柔中有刚,动作柔和连贯,不致僵硬,此为外动。平心静意,排除杂念,呼吸需自然平稳,以鼻呼吸,悠悠吸气,轻轻呼气,此为内静。”

  两人心中一动,缓缓收敛心神,屏去一丝丝杂念,回想着总参和师傅的话语,放松身躯与心神,心思沉静。缓慢地呼吸,双眼自然平视前方,身形姿态与拳图一致无误。肌肉自然松弛,为维持肢体不变,却需要不住紧绷,一松一驰,自然之道。

  初时尚好,时间愈久愈觉身体酸麻,各处肌肉逐渐颤动,身躯也慢慢颤抖。两人心思放松极致,并不刻意维持体型,身形晃动间便脱了拳姿。

  师傅看了看他们,训诫道:“时间太短,之后最少半个时辰!”师傅虽说平时嬉皮笑脸,像是个老顽童,但在传道授法方面极为严苛,稍有不当,便会训斥几句。

  ——————————

  孟春正月,冰雪消融,春雨未丰,万物生发。

  正月下旬,趁着春雨尚未丰沛,陈风随着师傅一同上山采药。两人各背了一个竹篓,一大一小,各提一支行山木杖,一高一矮。

  竹篓上附有遮蓬,前覆头顶,后遮内篓,可蔽日晒雨淋。篓中放有些许干粮,大多是些面饼肉干。陈风篓中放着不少的糕点糖果,也有少许瓜子坚果,沉甸甸满满当当。

  师傅啧啧笑道:“知道的人看你是采药,不知道的还以为你去春游嘞。”

  陈风抱赧一笑,却振振有词,“这是第一次上山,准备得妥当些也是应该。”

  师傅哈哈大笑,当先阔步走去。上山之路仅为一条小道,仅能三人并行,小路坑坑洼洼,弯弯曲曲很不好走。

  路旁是一些新长的矮草灌木。上一年的茂盛草木在经过秋季的枯黄凋零和寒冬的大雪覆压,早已死去,融腻在泥土里。今年经春风一吹,春日一晒,新的小草小苗润着冬雪融水,依着泥土滋养,重新欣荣生长。

  此时上山,草木寸长,行山走路较为方便。此次主要寻一些新枝嫩牙和尚未枯坏的残根老茎。若是运气好,可能会收获抗过冬季的草药,经过春夏秋冬,吸收日月灵华,也便升格成灵药了。

  两人走了半天,脚下的山路已至尽头,前方全是茫茫林海,青青草芽。青阳山之青便是这数之不尽的绿树成荫,青草如茵。

  师傅仰首看了看春日,时至正午,于是便让陈风在路边看林小屋内歇息。

  小屋不小,是附近村民上山下山狩猎休息所用,并未挂着门锁。此时未到春狩时节,屋中自然无人,连常备的清水、木柴都没有,还好有一个篝火小灶。

  陈风忙东忙西,拾柴、架锅、生火、煮水,忙了好一会,才有空闲。师傅如老僧入定,靠着木墙,在那闭目养神。陈风有空打量房内,屋中空旷,无桌无椅,居中为石头围成的小灶,正北位置有一个神龛,引人注目。

  神龛大小约有一尺有余,端端正正置于地上,沾有不少灰尘,但并无蛛网悬架。神龛木制,造型古旧,木龛顶部轮廓似山势也似火腾,龛身绘有火焰耀纹和山形走脉,纹路繁密,颇为美观神秘。内部并无神像,而是有三位木质神犊,居中神犊也是一尺,其上阳刻“青阳山正山山神之位”,字形端正,几如正楷。两侧小犊,约半尺大小,左犊上阳刻“青阳山飞石岭副神之位”,右犊上阳刻“青阳山飞石岭辅神之位”。神龛底部写有小字“晋阳国诚心供奉,祈求神明护佑”。

  神龛前有一香炉,香炉为陶制,身圆腹鼓,边角处略有缺损,炉身破旧灰尘密布。炉中香灰不少,可以看出往来狩猎村民多有燃香参拜。整个神龛四四方方,端正光明,神秘高妙却并不显得幽暗深邃,不似阴虚邪祟,真如一方灵山正神,护佑一方水土,让人诚心诚意供奉礼拜。

  陈风煮好热茶,铺下软布,将各种吃食碎物摆好,好像真是来踏春野炊一样。师傅也毫不见外,看见啥,喜欢啥就拿起什么。陈风又瞄了瞄神龛,问道:“师傅,为什么那神龛中没有神像?”

  师傅随眼打量了一下,“偏僻山野能有神龛神牌就不错了,还要什么神像。”

  “嗯,真有山神?”陈风好奇问道,“山神是什么样的?”

  “应该有吧,要不这神位是干什么的。至于山神,我也没见过。应是害怕我,不敢出来,哈哈……”师傅说着便笑了起来,好像山神真的怕他似的。

  陈风附和笑道:“师傅即是神人。”转头四顾,又想要起身,走近细观。

  师傅看他蠢蠢欲动,呵斥道:“修行之人,不拜神佛!”

  陈风委屈道:“我只想凑近看看,那绘着的繁纹颇有些意思。”

  “那应该是特殊的神纹,传递香火,神灵之用。”师傅又教训道:“与你无关,不要分心他顾。”

  陈风其实对神灵一类还是挺好奇的,毕竟在上一世神明至高无上,尊崇至极,但是只听其名,未见神人。也不知此方世界的神灵是什么样的,连个神像都没有。

  ……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g99.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m.bqg99.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