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现代修真之剑符显圣 > 第六十九章 柳青青的前世居然是……

第六十九章 柳青青的前世居然是……

小说:现代修真之剑符显圣作者:迷路的小方字数:5614更新时间 : 2020-10-25 08:02:55
  
第六十九章  柳青青的前世居然是……
(下文全是虚构,不过也适当查了资料,雷同的文字描写肯定会有,毕竟写这种回忆抒情历史杂文不容易,大家看看就好。)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德甫,你说,我这首词写的怎么样?”
“夫人的文采不在我之下。”
——怎么回事,我的头好痛。这是哪里?
“是吗?我们来比赛写诗吧。”
“啊!那个,夫人,我还有公务要办,下次吧。”
“哼,这次就放过你。”
——这就是那个什么轮回的世界吗?对了,我想起来了,柳青青回过神来的同时,心里惊讶道:李清照?
元宵佳节,一少女正对着明镜梳妆打扮着,嘴里哼着不知名的小曲,噼里啪啦的爆竹声和嘈杂的喧闹声早就传入了她的耳中,眉宇间的舒展和不经意流露出浅浅的笑意已经带着她的心飘到了自家府邸的外面。
“小妹,打扮好了没有,出来闹元宵了!”
“好了好了!”少女急急忙忙的答应着,少女年芳二九十八岁,这个年纪还没有嫁人也算晚了点。不过却让她微微养成了大家闺秀的矜持与稳重。虽然口头上急急忙忙的答应着,手头上并没有太过于匆忙。淡淡的化完素妆,少女便出了闺房。
带她出游的是她的从兄李迥。她这位兄长喜欢吃马齿苋时,不加盐酪。从吃食的挑剔程度上,她还是比较在意的是马那个什么是什么东西。
“元宵佳节年年都是灯火通明,我听说相国寺那边的花灯好看,小妹快跟我过去看看吧。”才跟着长长的舞龙队伍走了片刻,李迥就急急忙忙的拉上李清照往相国寺那边跑去。哪里有什么文人的风度。
“哥,你慢点啊!”
话说为什么我有一世是李清照?柳青青不得不开始严肃思考着这个问题。她自问活泼开朗敢爱敢恨放荡不羁爱自由,可是,为什么她会是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的李清照?emmmm,话不能这么说,说到底在讨厌自己曾经的人设,那也过去了不是吗,现在这不就是回味经典吗?看完了就可以回去了吧。柳青青“天真”的想道。
“这个家伙,约着我这个时间在相国寺门口见面,怎么还没有来?莫不是爽约了?”李清照被兄长直接给拽到了相国寺,相国寺的门口却是站着一个白面书生,长得斯斯文文的,没有穿的和那些公子哥一样锦衣绸缎,从形象上看,也是很帅气呢。
“来来来,小妹,我给你介绍一下,赵明诚,字德甫。当朝丞相赵挺之的儿子,我一般称呼他诚哥。他可是关注你很久了,连你写的诗词什么的都能倒背如流。”李迥兴奋的说道。
“不敢当,李姑娘,在下赵明诚,方才有些唐突,请姑娘恕罪。”赵明诚看着李清照的第一眼便愣神了,虽然早就听说过李家才女文采斐然而美貌也清新脱俗。自己不过是想结交她做个诗词上的朋友。
“没事没事。”李清照除了家里人,说实话是第一次和外人说话,声音也小的可怜,眼睫微微的颤了颤,又一次勾中了赵明诚的心。
“你们愣着干什么,元宵节就要玩起来嘛,诚哥,我那个还有事,妹妹先交到你手上照顾了,等逛完灯会记得送我妹妹回来。”李迥站在两个人之间不知不觉感到一丝尴尬,便找了个理由跑路了。
“哎,哥,你就走吗?”李清照无奈啊,这么不靠谱的哥哥。不过李迥已经跑的没边了。
“那个,麻烦赵公子了。”李清照微笑道。
“没有没有,这是我的荣幸。”赵明诚摇摇头,微笑道。
“久闻李姑娘喜爱诗词歌赋,不知对苏子的诗了解多少?”赵明诚知道李清照喜欢诗词,便投其所好,走在游人之中,聊聊诗词。真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噢,苏子的词我很喜欢啊,就拿元宵节来说吧,苏子就有一首词:
灯火钱塘三五夜,明月如霜,照见人如画。
帐底吹笙香吐麝,更无一点尘随马。
寂寞山城人老也!击鼓吹箫,却入农桑社。
火冷灯稀霜露下,昏昏雪意云垂野。
还有还有啊,那个……”李清照一说起这些她感兴趣的,就会滔滔不绝的说个没完,赵明诚就在旁边,静静的听着,欣赏着她专心致志的样子。繁华的汴京恰逢元宵佳节,爆竹声、欢叫声、取乐声、乐器声交汇在一块,简直描绘出了一副多姿多彩的画卷。
绚丽的烟花终于升上了天空,照亮了整个大宋的都城开封。
“李姑娘,我决定了!”烟花的声音很大,赵明诚在声势浩大的烟火声中,看着一旁观赏烟花的李清照心道。
“今生今世,我一定要娶你为妻!”
“喂,你喜欢我什么?”
“我……”
“你为什么要娶我?”
“我……”
那次赵明诚回去后,以“言与司合,安上已脱,芝芙草拔”的字谜方式,委婉地向父亲谈及此事,于是丞相大人点点头表示了解,便亲自过来提亲了。
洞房花烛夜,李清照的盖头被赵明诚掀开,而面对李清照的一连串问题,赵明诚说。
“就是喜欢你,虽然读了那么多书,可是夫子的书中不会教我们谈情说爱,为什么喜欢你,是因为自从上次见过你之后,便产生了爱慕之情,每每想到你我就会回忆那天元宵灯会的经历。”赵明诚真诚的说道。
诶,又是先上车再补票的感情线吗?柳青青吐槽道。
“你敢发誓吗?今生今世,就爱我一个人!”李清照说道。
“这是自然,我赵明诚发誓,今生今世,爱李清照一人,至死不渝!”
夜深了,宾客渐渐的也散了……春宵一刻值千金……
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云鬓斜簪,徒教郎比比看——李清照
“诶,这块石头好漂亮。”李清照把玩着赵明诚从几个金石铺子买回来的石头,惊叹道。
“这是我从古玩街买回来的,我打算好好研究些石头,它们为什么有的色彩绚丽,有的平平无奇。不只是这些石头,我还要研究那些钟鼎彝器的铭文款识和碑铭墓志等石刻文字。把它们编辑成册!”
“是嘛,感觉好厉害的样子,我支持你!”
“第六百一唐孔颕达碑…于什么来着?”赵明诚提笔才落下几字,便忘记了名录。
“【于志宁撰正书无姓名贞观二十二年】你的记性好差。”
“哪有,只是记的东西太多了。”
“说好了的,记性差的要给记性好的敬茶的。”
“给夫人敬茶。”
“哈哈哈真好玩。”
“夫人,茶泼了。”
话说,这些不是粉红色的回忆吗?和传说中好厉害的湿婆轮回大阵有半毛钱关系吗?柳青青有些疑惑,我记得后来……
“今天又不吃肉吗?还有你看看,我的衣服清一色全是素白素白的,和戏班里面的旦角似的,我身上一点首饰都没有。”
“夫人是抱怨衣服不好看,没有首饰戴吗?要不我现在就吩咐下人去换几套衣服和首饰回来。”
“不用了,剩下买衣服和吃肉的钱不是可以买到更多名画和玉石吗?虽然咱们家不算太富有也不算太穷,和尚不也天天吃素的穿粗的吗?你还在太学读书呢,哪里有什么闲钱让我挥霍?”
“真是可怜夫人和我一起收集古玩字画,还陪我受苦。”
“哪有,我就是随口说说,说起来金石我也很感兴趣呢。”
“你怎么一次比一次回来的晚啊?”
“朝廷上有要事,耽搁了,对不起。”
“我写了首词呢,想不想听听。”
“好啊。”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写的怎么样?快夸我!”
“写的真好,易安(李清照号易安居士)所作的诗词从来都是这样的情景相生,形神俱似,体物超妙,具有绝尘去俗的独特风格,我每一首都喜欢。”其实赵明诚心里知道,这是李清照对自己陪在她身边极少的埋怨。
“呵呵,好敷衍。”李清照说着,嘴角却划过一道优美的弧线。
“他又没回来,我这次写了首《念奴娇》,寄给他看吧。”……
“好无聊啊,空虚寂寞冷啊,也不知道我最近写的《凤凰台上忆吹箫》他收到没有。”……赵明诚经常在外地做官,是故李清照总是以诗词的形式表达自己的孤独寂寞。李清照京城才女的名声大多都是因为这些优美的诗词而响亮起来。
快乐的时光总是那么的短暂,李清照婚后在京城度过了7年快乐时光,她和赵明诚的生活有如琴瑟和鸣,浪漫而又高雅。正当他们埋首书斋之际,政局却发生了地震般的动荡。
李清照的父亲李格非与朝庭全力排斥的所谓“元祐党人”有牵连,被罢职远徒。而这个案件恰恰是丈夫的父亲赵挺之审判的。李清照便亲自写诗给自己的公公。可是三天之后,家产被封,自己的丈夫被罢免官职。于是,她一同丈夫去故里青州居住。再后来……
“易安,你嫁给我,后悔吗?”赵明诚一病不起,只能整日卧在榻上。
“哪里的话,我自那年嫁给了你,便不曾后悔。”李清照捧着汤药,坐在他身边。
“青州兵变,我没有守护好我们的家。做江宁知府的时候,我贪生怕死,丢了官,败坏了我的前程。我知道,特别是贪生怕死这点,是你这段时间有意无意疏远我的原因。”
“你不要说了,留着力气。”
“靖康南逃时,那首《夏日绝句》,我还记得呢。”
“不,不要说了。”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好诗,可是我知道,我离你心中的人杰,太远太远了。”这里赵明诚没有直接提及自己因为李清照不能生育,还干过蓄妾的事。李清照心里明白,没有点破。毕竟,讲究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封建社会,赵明诚也无法突破时代的局限,李清照自然也不能。
“你不过是一介文弱书生,那样的事怎么能怪你呢?文人哪个怕死?你没有武将的胆识,临阵脱逃也是情理之中啊。我,我早就不怪你了。”
“我每每思及那些年,那些年怯懦的我。心里深深的自责着,我羞愧难当啊!”
“不,你不要这么说。”
“易安,我应该兑现了自己的承诺吧?今生今世,爱李清照一人,至死不渝。”赵明诚的手无力的垂下了床头。
“德甫?赵德甫?赵德甫!”
1129年,赵明诚病卒于建康(南京)  ,一段将近三十年的美满姻缘就此落幕。享年49岁。
为什么,我哭了?仿佛亲身经历了这么多年的往事,柳青青不敢相信,苦闷的感觉已经充斥在了自己的心里。这些回忆,为什么刺痛着现在的自己?
白日正中,叹庞翁之机捷;坚城自堕,怜杞妇之悲深。——李清照
“德甫,我虽然那段时间刻意的疏远过你,可是我心里仍然没有放下过你啊,在我心里,你仍然是那个和我一起赏元宵,一起研究金石,一起同甘共苦的亲人。我从来没有什么自命清高。从来都没有!对不起,呜,对不起。”春去秋来,不知岁月,赵明诚的坟前,几十年来总有一位憔悴的妇女独自来拜。轻轻抚摸着石碑,向他倾诉着自己的经历。
“还记得你病重的时候来找你鉴定石壶的家伙吗?自从他离开后就谣言四起,说是你把那个石壶托人献给了金国,我怎么可能不知道这件事情的真相,哪怕你走了这些人都不给你个清净。我要动身去找官家了,我打算把这些年我们积攒下来的宝贝全都给他,让他给你洗刷冤情。”
“人算还是不如天算啊,这些宝贝居然全都消耗在了路上,我现在也是染上病了,我不甘心啊,努力了那么久,却没有为你做出什么事情。我的时间应该也差不多了吧,你的《金石录》还没有写完呢,我只好替你完成了。”
“有朋友邀请我去看灯了,我其实是不想去的,一看到那些花灯,我就会想到那些年在东京(开封)一起赏灯,我又写了首词,你听: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呜,赵明诚,我好想你!你听见了吗!”
“洪州寄存的两万卷书,两千卷金石拓片又被南侵的金兵焚掠一空。而到越州时随身带着的五大箱文物又被贼人破墙盗走。我的心好累,好累,身边现在一个人也没有了,我就像是孤苦无依的一颗小草一样,德甫,我该怎么办?”此时的李清照,只能靠赵明诚昔日的好友和父辈时的长辈偶尔帮助才能维系生活。对性格柔中带刚的她来说,这样活着让人喘不过气。孤苦无依的她,艰难的在积贫积弱的南宋王朝的统治下,苟延残喘,须知一个孤单的妇人,没有男子的帮助,很难生活下去……
“对不起,我嫁人了,我没有办法原谅我自己,可是,我孤身一人真的没有办法活下去了,《金石录》还没有帮你完成,这是我在人世间最后的精神支柱了。他对我还算可以,他也承诺会帮助我完成《金石录》的,德甫,恳请你原谅我吧。”终有一天,她在他的坟前,说了这样的一句话。也许赵明诚在天之灵也会为她祈求遇到一个好人家,可是人生,就是这么极富戏剧性……
“那个张汝舟居然是个骗子,原来他只是想占有我身边尚存的文物。我吿了他,我宁愿坐两年的牢也要官府将他绳之以法,这个人猥以桑榆之晚景,配兹驵侩之下材!根本不配做人。幸好有你当年的那些朋友帮忙,我在牢里第九天就出来了。可是,可是,这件事对我的打击太重了,现如今除了你,我还有谁可以依靠?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那日,一个一身疲惫又病态的女人在赵明诚的灵位面前哭的歇斯底里,那个杀千刀的张汝舟几乎是击垮她心里防线的最后一根稻草。她是怎么样的勇气活到了现在?可能死了,会是一场解脱吧?
“原来在这个社会上有才有情的女子是真正多余啊。而我却还一直奢想着什么关心国事、著书立说、传道授业。我这些年收集的文物汗牛充栋,我学富五车,曾经词动京华,到头来却落得个报国无门,情无所托,学无所专,别人看我如同异端。我觉得我像是落在四面不着边际的深渊里,一种可怕的孤独正在向我袭来,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人能读懂我的心了。你还在奈何桥边等着我吗?德甫,我来了。”
甚至她生命的最后一刹那,她都是孤独的死去,一连几天都没有人发现她的尸身,以至于死去的时间都是不详。或许有才的她,在那样的社会之中,本身就是原罪吧。
赋李清照文-迷路的小方作
汴京里,享名门豆蔻年华;笔墨下,曾惊艳才子大家。声声慢步,于凤凰台上忆吹箫;蝶恋花红,饮酒赋诗,怎题三字念奴娇。
惹人羡,郎才女貌夫妻相守;伤人泪,国朝动荡阴阳分手。独一人醉饮,常写心中悲情;历人情冷暖,自明世间纷纭。前有词帝开词坛,后有才女续婉约。巾帼淑贤亦刚毅,愤世卓才念国安。
白描体,寄情于物诉别离;美音律,寻常话度蕴清新。千年以来,多少后人称赞;百年之后,不止一人惋惜。女子之身,书写本心之坚毅;万般孤寂,沦为时代之悲剧。
再多感慨,也不敌时空之流逝;八咏楼前,道一声晚辈的致敬。
柳青青尽力的控制着自己的抽泣,可是,她亲自经历了一遍她前世所受的苦难,骨子里的悲凉对她来说真的是震撼心灵。她也悲,她也痛,她也恨,她也羡慕前世两人忠贞不渝的爱情。她仿佛一头扎进了这一世的悲苦当中,忘记了归途……
ps:这一章说真的,我翻阅了许多关于李清照的资料,写完的时候情绪都有点控制不住,后来也多次修改,但也许是文笔的不足,我总觉得哪里还是不太对劲,但毕竟我还年轻,有更多的经历才能写出更让人印象深刻的故事,嗐~自勉吧!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g99.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m.bqg99.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