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逍遥江山 > 2640章:东君反复孩儿面

2640章:东君反复孩儿面

小说:逍遥江山作者:一景之月字数:0更新时间 : 2019-05-02 05:57:26
为此他们进行准备了一番,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早上,几位大学士对杨大人展开了攻击,所谓的攻击其实就是展示一下各自的学问,为首的高谷高大人选择了一幅绝妙的对联——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披襟岸帻,喜茫茫空阔无边。看:东骧神骏;西翥灵仪;北走蜿蜒;南翔缟素。高人韵士,何妨选胜登临。趁蟹屿螺州,梳襄就风鬟雾鬓。更频天苇地,点缀些翠羽丹霞。莫辜负:四周香稻;万顷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杨柳。此联追随他婉转官场多年,但凡有酒席,彰显学问的时候,总能彰显其学问。本以为凭着杨大人那点才学,未必能听得懂,却不想杨大人不过喝了一杯茶汤,就让人送来了一幅令人叫绝的下联——数千年往事,注到心头。把酒凌虚,叹滚滚英雄何在。想: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挥玉斧;元跨革囊。伟烈丰功,费尽移山心力。尽珠帘画栋,卷不及暮雨朝云。便断碣残碑,都付与苍烟落照。只赢得:几杵疏钟;半江渔火;两行秋雁;一枕清霜。这下联一出,高大人佩服之余,再也不敢多言。

        轮到高衷的时候,这位老先生干脆来了一个学术大命题——反者道之动。他早就听说,杨峥读书不多,除了诗词上有些小道,与道家儒家并无涉猎,况且这道命题延续了千年,争论无不在道字上争论不休,单说答案其实没有唯一的答案,而这就是这道命题的难点,重要的不是答案,而是对老子道的体悟。他相信一个连老庄都没学过的市井之人是体会不到天地正道了。

        但杨大人的表现着实出乎他的意料之外,杨峥先是以老子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作为依据,提出循环往复的运动变化,是道的运动,道的作用是微妙柔弱的。老子看到和揭示出诸如长短高下美丑难易有无前后祸福刚柔损益强弱大小生死智愚胜败巧拙轻重进退攻守荣辱等一系列矛盾,认为这些矛盾都是对立统一的,任何一方面都不能孤立存在,而须相互依存互为前提,即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在事物的对立统,他还比较深刻地认识到矛盾的双方可以相互转化,指出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正复为奇,善复为妖。把事物都包含有向相反方向转化的规律,概括为反者道之动。最后得出结论,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的道理,愣是让这位高老师哑口无言。经过这一番大比拼这事儿才恢复了平静,杨大人授课才得以继续风平浪静的进行,淡然了波澜也不是一点没有,据说宫中的孙皇后就对此有些不满了,多次想皇帝质疑杨大人的授课方式,愣是把杨大人寓教于乐的教学方式说成了是变相的玩物丧志,弄得杨大人好不郁闷,好在皇帝是个明白人,在孙皇宫多次质疑下,先是不理会,后来实在厌恶孙皇宫的质疑,干脆派人送了一篇条幅去了慈宁宫,条幅上的字儿据宫中的太监说是唐太宗留给后世子孙的一道圣旨,即朕即位十三年矣,外绝游览之乐,内却声色之娱。汝等生于富贵,长自深宫,夫帝子亲王,先须克已。每著一衣,则悯蚕妇;每餐一食,则念耕夫。至于听断之间,勿先恣其喜怒。朕每亲监庶政,岂敢惮于焦劳。汝等勿鄙人短,勿恃己大,乃可永久高贵以保终吉。先贤有言逆吾者是吾师,顺吾者是吾贼。不可不察也。据说孙皇后看了后面色苍白,对这事儿再也不敢多言,杨大人与太子府邸授课一事才算是彻底恢复了平静。

        转眼到了八月,朝廷的重心不再是杨大人闹腾的授课风波,而是转向了一波又一波的流言蜚语上,这样的流言在朝堂之上自然是没人说起,也没人问起,所以满朝文武流言蜚语最终会随着时间的推移,淹没在历史的尘埃之中,但眼下丝毫不影响它们此刻的万人瞩目。

        之所以整座紫禁城上上下下如此关注这次的流言蜚语,只因为这流言蜚语来自宫中,至于是怎么传出来的就不得而知了,有人说是宫中的孙皇后派人送出来的,也有人说宫中的大太监王振传出来的,更有人说是小杨大人从宫中给带出来的,还有人说这事儿本就是太子让身边的官儿送出来的,总之各种说法都有,唯独没有一个准确,关于流言蜚语的内容,则更是千奇百怪,其一说某一天夜里在郕王的府上从天而降一个白发老头,老头长得地阁方圆天庭饱满,额上有五柱贯顶,目光灼灼散发光芒,手心里有一个大大的王字。上身长下身短,神秘莫测,老头来的时候,郕王的屋顶上空有两条龙相互缠绕嬉戏,直到天亮了,一条金色长龙没入府邸,再也看不见。

        其二,据是宫中的太监看见的,说就在昨夜,郕王府的上空,雷鸣大作,雨大风狂,伸手不见五指,但突然天光大亮,有一朵七彩祥云漂了过来,不偏不奇的笼罩在王府的上空,然后从七彩云朵里飞出一条金龙来,那金龙其通身鳞片金色,在雷电之中露出了龙的面目来,头似驼,角似鹿,眼似兔,耳似牛,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鲤,爪似鹰,掌似虎,其背有八十一鳞,具九九阳数。其声如戛铜盘。口旁有须髯,颔下有明珠,喉下有逆鳞,立与云雷之中久久不出,直到天将要大亮之时,那条金龙才化作了一道火光,正落入了郕王的府邸之中,然后便是地动山摇,光芒万丈,所有人惊讶中不得不闭上了双眼,等再睁开双眼时,金龙便不见了踪影,但仍有人看到,那金龙幻化成了人形,没入王府便不见了踪影。

        这事儿起先,人们以为有神仙下凡,可后来他们才渐渐发现不是那么回事儿,下凡的神仙,要不就是七仙女织女三圣母那样的美人在天上动了凡心,下来寻男人的,要么就是黄石公一样的老头,专门从天上下来寻有本身的人建功立业的,是绝不会变成一条龙的,龙是什么,是天子的化身,如今有一条金龙落入了郕王的府邸之中,这说明什么呢?很快有聪敏的人从中得出了结论,这说明郕王就是日后大明的皇帝?这个结论太过惊人,一时半会儿倒也没人相信,谁都知道当今大明的太子是郕王的兄长,日后的大明皇帝只能是太子来当,绝不会是郕王,但金龙落入了郕王的府邸之中又如何解释呢,难道是说太子根本就不配做大明的皇帝么。

        很快宫中又多了一条流言蜚语,说是前几日太子在太监的唆使下,竟做出了有违规矩的事情,其贴身太监也不知从哪儿弄来了西域的一种葡萄酒,据说这种酒喝下去让人兴奋,太子年纪小,本不能喝这种酒汤的,可禁不住太监的劝说,喝了一小杯,当夜就喝醉了,吵着嚷着要去寻孙皇后,太监也不敢阻扰,就领着去了,谁知刚入了后宫就出事了,说是太子不顾太监的阻拦,一头扎进了丽妃的寝宫,当时的丽妃正在沐浴,听得动静呵斥了走进来的太监,可太子却借着酒劲儿还是走了进去,吓得丽妃大喊大叫,跟随的太监一看事情闹得太大了,这次强行将太子拉了回去,这事儿惊动了皇上,立即寻来丽妃与那两个太监,问明事情原委,顿时大怒。当即让人去了太庙祭告先祖,竟做出废除太子的举措,改郕王为太子日后继承皇位。

        这消息传出,把孙皇后吓了半死,拉着太子到了皇帝面前长跪不起,乞求得到宽恕,并保证悔过自新。皇帝与孙皇后恩爱有加,加上太子悔过态度也诚恳,在孙皇后的一再劝说下,终于松了口气,但仍坚持说:能不能在当这个太子,还要看日后的表现,并且让人将今日之事禀告了太皇太后!张太后本就对太子多有不满,自是没好话,孙皇后不得不让太子亲自书写了慎起居的奏疏,即谨天戒任贤能亲贤臣远嬖佞明赏罚谨出入慎起居节饮食收放心存敬畏纳忠言节财用十二字真言悬挂在东宫,让太子忏悔,此场风波才算散了去,但宫中关于太子地位不保的流言一日也没少,只是众人谁也没在意,直到郕王王府金龙的出现,才让众人回过神来,感情这是郕王当兴的征兆。

        最快更新无错,请访问  请收藏本站最新!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g99.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m.bqg99.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