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逍遥江山 > 2882章:安得元龙百尺楼

2882章:安得元龙百尺楼

小说:逍遥江山作者:一景之月字数:0更新时间 : 2019-05-02 05:59:55
北京历经大明几代帝王的改造早已没了当年鞑子大都的模样,但底子毕竟是人家的,所以许多的东西无论你愿不愿意,它都存在的,比如胡同,按照大都街制:自南以至于北,谓之经;自东至西,谓之纬。大街二十四步阔,小街十二步阔。三百八十四火巷,二十九衖通。衖通二字本方言。当时的大都城是元世祖忽必烈的天下,这方言当然就是蒙语了,本系水井之义。有水井的地方才有人烟,才得以居住,这些就为之为胡同,这些胡同或对称排列在它两边,或与之平行。这种布局充分体现了尊帝王崇皇权重礼仪右文化敬天地法祖宗的思想,胡同颇为讲究,到了本朝永乐皇帝大力改在北京城,城内成外多了不少建筑,尤其是新迁至外城的人又匆匆盖了许许多多的新房新院,连起来就形成不少大大小小长长短短规范或不规范的新胡同。鞑子早年定下的那些胡同规矩档次,早已逐渐模糊了,虽街巷胡同格局大抵袭元明之旧,但街巷与胡同的界定早分不那么清楚了,时至今日北京城内大大小小的胡同差不多有一千条之多,可谓是密布京城各个角落了。

        位于鲜鱼口街的南面有一条斜街通往珠市口东大街,这条斜街与前门大街和珠市口东大街合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巨大的扇形,这就是大江胡同,整个胡同差不多有半里路,胡同从前门大街通往珠市口东大街的捷径,其包围的扇形地段里,有京城著名的会馆戏楼果子市布巷子绣花街还有老冰窖,算是最繁华的胡同了,此时的一家小酒馆临窗的小桌旁坐着两个模样清秀的男人。

        左侧的男人国字脸,剑眉朗目,颌下一把长须梳理的整整齐齐,整个人儿显得儒雅非常,哪怕是在这等北方小酒馆也显得十分凸出,坐在对面的男人相比之下就要逊色多了,非但一把胡须没有梳理整齐干净,就是一张脸也干净不到那里去,两侧嘴角还沾了不少杂物,整个人显得脏兮兮的,更别说眉宇间的忧愁之色,让整个人少了几分精气神。

        这两人不是别人,正是从杨峥家里出来的于谦和刘球,先前气氛让两人许多话儿都不好说,眼看天色还早,便寻了这一出酒馆坐一坐。

        酒馆生意还不错,各色的菜肴也应有尽有,于谦随意吩咐了两声,店家小二立即便去了,不过片刻的功夫送上了几盘时下的小菜,一盘盐水花生,一壶价钱并不高的女儿红便去了,大概是看得出这两人都是穷苦人家,再如何伺候也不能吃小店里的招牌菜上等的好酒,所以店家小二礼貌性的招呼了两声便匆匆忙忙的去了。

        于谦和刘球也不是吃喝讲究之人,况且两人还有些未说的话儿要说,也乐得店家小二不在跟前有所顾忌。

        这事儿刘兄有什么打算?于谦伸手提起酒汤给对面的刘球杯里满上了一杯酒汤,不咸不淡的问。

        刘球愁眉苦脸端起酒杯将杯中的酒汤一饮而尽,吧唧吧唧了嘴巴,道:能有什么打算,圣人云,道之所在,虽万千人逆之,吾往矣,义之所当,千金散尽不后悔;情之所钟,世俗礼法如粪土;兴之所在,与君痛饮三百杯,我辈读圣贤书,不就是要明白圣人的道理么,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如今的大明朝早就被王振弄得乌烟瘴气,各种积弊如山,再不加以整治,就真地要坏了太祖爷辛辛苦苦打下了江山了,刘某本寄托于杨大人,以为他是一个顶天立地,敢作敢为的大英雄,哪知道却一个缩头缩尾的胆小之人罢了,算我刘球看错了他,所以这事儿只能我自己亲自去做了。

        于谦轻轻一叹,他与杨峥私交甚好,甚至可以说这些年他在山西河南等地顺风顺水,三杨固然帮了不少忙,杨峥也没少照拂。他虽秉承清白,但毕竟是不是圣人,做不到四大皆空,所以在感情上,他还是向着杨峥的,与刘球一样从今日进入杨峥的后院,他就对这件事一直抱着极高的期望,甚至恨不得杨峥趁此机会立下大功,树立极高的威望,从而收拾三杨走后留下的人心浮动的局面,从而形成强大的文官集团,再一一收拾眼下日益糜烂的朝局,但他没想到杨峥非但没有参与的意思,就连这件来之不易的大事也觉得十分的不妥,不免有些失望,只觉得眼前的这个杨峥早已不是昔日那个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意气风发的杨峥,而是一个失了锐气的无论之人而已,可这些想法自己可以说,可以想,旁人说来终究觉得不该如此,眉头微微皱了皱,道:也许是杨大人有他的难处,只是我们不知道罢了。

        与于谦和杨峥的关系,刘球并非一无所知,见于谦眉宇间多了几分怒气,便没有继续说下去,颔了颔首道:这年头谁都不容易,你别看王振现在风光无限,宫里头的日子怕也是不好过,我可听说了,王竑可没少上奏章弹劾王振,小皇帝信任王振不假,可王大人不也是继续上了奏章么?

        王竑的名头,于谦虽在地方上但也是听过了,此人豪迈负气节,正色敢言,作为户部给事中他督促天下粮食,这次凤阳淮安徐州发大水,路上饿死的人相望,王竑上疏汇报,不待朝廷回报,便开仓赈济。至此山东河南的饥民来就食的群集而至,仓米不够赈给。只有徐州广运仓还剩有储粮,王竑又想开仓全部发出来,掌管仓库的宦官反对。王竑前去对那个宦官说:王振这个弱智加王八蛋欺负我们这么多年,连皇上也不放在眼里,希望您把这事摆平。他这一开口地下大臣也有胆子了,纷纷上书请求小皇帝给个说法,小皇帝也没见过大世面,再加上明朝这帮大臣也很剽悍,都是帮为了争个理就能不要命的主,他吓坏了当即处罚了那个不知礼数的太监,顺带连王公公也一起呵斥了几句,王公公平白无故的损失了一个亲信不说,还平白无故的挨了一顿骂,丢了面子不说,还惹得小皇帝不高兴,心头对王竑的恨意不言而喻了,换成胆小的官儿不被吓死,也是整日提心掉胆,生怕王振给自己穿个小鞋,可王竑好像根本没当一回事,碰上王振非但没有躲着走的意思,反而是对王振说,自己若是出了什么事,杀他的人那就一定是王振所为,这事儿在士林之中广为流传,就连小皇帝与孙太后也听说了这事儿,这样一来王振倒不好下手,非但不能下手杀人还得处处保护他,免得人死了,这罪名落在他的头上,一个读书人是没什么,没准儿还比不上一个太监,可一帮读书人就不好说了,王公公实力虽大,地位虽高,可也不想与天下读书人为敌人,所以这事儿也就不了了之了,这件事在京城被当做一桩雅事,广为流传。刘球此时提起王竑一方面是出于羡慕,另一方面也不是对杨峥一点抱怨也没有。

        我知道,杨大人是大人物,顾虑比咱们多,可事有轻重缓急不是,王振如今所作所为再不遏制,我等如何对得起先帝。刘球又喝了一杯酒汤,一张圆脸开始起了潮红,显得有几分兴奋:所以我决定这奏章还是上。

        于谦撇了他一眼,道:你难道不怕王振报复?

        哈哈,于兄你也太看我刘球了!刘球大声笑道:不怕于兄笑话,我自写了这份奏章就设想了后果,大不了是一死而已,人生在世虽能不死,死有重于泰山,有轻于鸿毛,刘某为朝廷,诛杀王振,便是死一次又何妨?

        说得好!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已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若是刘兄不嫌弃,于某愿意与刘兄一同前往。于谦大声道。

        于兄的好意刘某心领了,这事儿了刘某决定一人去试一试。刘球道。

        刘兄这是不信于某?于谦一张国字脸涨得通红,语气中还透着几分搵怒。

        刘球哈哈大笑道:于兄太小看我了,刘某虽与于兄并无深交,但也知道于兄是个身系安危,志存宗社的好官,又岂是怕死之人。

        于谦神色缓和了不少,问道:刘兄既知道于某的为人,为何还要?

        刘球摆了摆手制止于谦继续说下去,抢过话头道:就在方才我细细想了想杨大人的话儿,咱们这次的上书确如他所言,仓促之中隐藏着凶险,为了这份不确定的凶险去堵一把,难免有些强人所难。

        若是小皇帝听了这事儿自是千好万好了,可万一小皇帝不听呢,以王振的为人怕是不会放过我们?刘球缓缓道。

        那我更要去了!于谦道。

        刘球道:你错了,越是凶险你越不能去,君负颖异之才,蓄经伦之识,诗如河朔少年儿,无论风雅,颇自奕奕快爽,注定是要做大事的人,如果说日后还有谁能整治朝纲,扫除王振我想了想满朝文武除了你之外就是杨大人,你二人都是气禀刚明,才优经济,兼资文武,茂着声猷才干之人,注定是要做大事的人,我总不能毁了你们不是,咱们做人无论是朝政也好,自家家底也罢,总得留点翻本的机会不是,三位杨大人留下了杨峥,我刘球不才今日要为天下留下你于谦了。

        于谦还想说,刘球却没了他这个机会,摆了摆手道:这事儿我心意已决,于兄就不必多说了,明日看消息吧。

        于谦眼里早已积满了泪水,想说什么,终究是一言未发。

        三月的天柔和是柔和,但来得快去得也快,早上还一副暖洋洋的样子,可刚过了午饭的点儿,那日头就一时不如一时了,照在人的身上也没了先前的暖意,偶尔吹来一阵冷风,还是让人忍不住缩了缩着脖子,感慨一声:这天还是这么贼冷。

        比起外面的贼冷,司礼监可就是温暖如春了,从早上起来值房里的地火就没断过,算上照了一早上的日头,这会儿的司礼监绝对算是京城最暖和的地方了。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g99.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m.bqg99.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