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晴空开裂 > 第444章 急趋大士岩(二更)

第444章 急趋大士岩(二更)

小说:晴空开裂作者:过境秋风字数:0更新时间 : 2019-05-08 08:14:03
四十里丛莽非同一般,步步荆棘,其艰难困苦难以尽述。

        整两天后,五百人的饥饿大队才走出密林,来到普原县近郊,找到一个颇大的村落。

        这里总算还有几家富户,两都督便让大家分散就食,各自饱餐了一顿。

        与走过的一半路途不同,听乡里人说:从此路旁人家渐多,供应也容易了,不用再费劲一住下就去挖野菜,添下饭,让官兵多受一份劳碌。有时碰到集镇,还有鱼肉鸡蛋吃。

        大家听了,兴致一下子都高涨起来。

        县令接到急足递信后,已经亲自下乡去征集民夫,还没露面。县丞、主簿等他的僚属听说都督出阵林子,立刻都赶来了。

        他们不敢马虎,一到这儿就在邻近村庄号房子,办米粮,把五百人临时安顿下来,还保证说:不出十天,一定把那条便道打通。

        “十天?”白思孟笑道,“十天我留在那里的兄弟们只好逮老鼠吃了!”

        县里跟来的师爷年老多智,脑筋比县丞好,赶忙上前说:

        “是!是!都督说的是!我们大老爷走前已经留得有话:马上派一百土兵,每人背几十斤粮食进去,一方面接济贵部,一方面就在那头斩荆开道,岂不更快?”

        “那就全拜托了!”白思孟点点头说,“往哪个方向开道,你们两头要说好,不要弄错了!”

        乱糟糟一天下来,好不容易天晚,一个个都有了地方歇宿。

        朱白二人是在一家大户借住。听说他们比郡县的职位还高,那家人真是诚惶诚恐,唯恐有一点伺候得不周到。

        朱白二人叫他们不要客气,只不过略住几天,不用换铺陈,原样的就好,倒是有空唠唠,多说些地方上的情况才是。

        第二天一早,快马报过信来,原来是前面山亭县令奏报灾情,抄了一份副本给郡里存照,考虑到与行军有关,便在信里夹了一张纸,上呈带兵路过的都督,等于是说明情况。

        也是怕追岔了道,所以信差也是两拨,这是走大宽转路线赶来的。

        他们看过信后才知,原来因为春雨较大,山亭县那边垮了一处山体边坡,刚好堵塞了他们走的那条宾朋河,河水就地漫开,淹地成灾,河床便干涸了。

        县里知道后,派人勘察,决定决堵放水,那天派了一千多人挖掘,挖到后半夜才挖通。急水一冲,堰塞坝便垮了。

        其中有个叫钱钧的人,干得最积极。最后倒口那一下,全亏了他率领几十个门丁扒开巨石,县令因此把他荐了个大功,请令嘉奖。

        “钱钧?”白思孟看了一愣,“那不是耍飞刀的瘦子吗?五天罡里面的老三。他也跟来了?还带了几十个门下!别是来搞暴动吧!”

        “我的天!”朱品声也惊呼一声,“原在铜坞跟你抢炸弹也有他,现在却追了六七百里到山亭县,是想干嘛?他还挖那与他八杆子打不着的堰塞坝!难道宾朋河被堵也是他故意干的?是为了淹死我们?”

        “那么马队官瞎插道路标记也一定是他指使的了!他有圈子飞来飞去,接头传信一定很便利!”白思孟说。

        “不敢说不是!”朱品声神色严重地说。“现在他在哪里?别是在河边破坏大炮吧?我们的炮弹、炸弹也都在那儿呢!”

        “那可说不定!”白思孟的脸也吓白了。“不行我就飞回去看看!不过,在铜坞的时候,就凭他们围着一颗炸弹乱转的样子就知道,他们不懂这个!不过,他们会糊涂多久呢?这也不好说。”

        “你还是先别去吧!”朱品声想了想说,“两三天了,要下手他早下手了。刚才一个斥候回来,报告说,他们听说有人看见了马队官,也出了林子,往正东方向跑了,走的是小路。要不先逮住他问问?”

        “啊?”一听说发现了这贼,白思孟勃然而起,说:“这狗东西还没跑远?那还不追!”

        问过主人家,他们才知道:大路是往东北方向通往县城。正东却是一条便道,横穿县城南郊去往郡城。虽然省了里程,然而途经丘陵地带,走起来累人,所以少有人行。

        “只要能追上那家伙,还管什么难走不难走!”

        白思孟立即口述,叫文书迅速写了张条子,告知山亭县,见了那个钱钧就抓,还要防范他那些手下造反。说完他抓起一件飞行服就跳上座骑,要亲自去追马某。

        朱品声忙道:“我也去!”将手一招,便有二十名骑兵应声上马,泼剌剌地跟随前去。

        跑出七八里路,路人行人渐多,都背包扛凳,不知是干什么去的。

        “难道是去看露天电影?”白思孟对朱品声一笑,“江城周边的农村人原来都这样!”

        这里当然没有电影,他不过是说笑,然而朱品声已经在问路人,这么急慌慌的是到哪里去?

        走了这么远,周围已是地势起伏,风景优美,很有点世外桃源的味道。看看四周,白思孟不禁想起走进三公岭,路经天然居、拐杖瀑时的奇妙景象,彼此地貌相似,况味却已完全不同。

        “回首前尘似梦啊!”他感慨地想,“这才半年多呢。”

        “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莫嫌荦确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看着这被雨洗一新的山花嫩草、奇石怪树,他不由在心里轻轻吟诵。

        那边朱品声请教的是一位老者。

        这个老年人见问话的是一伙军人,便老老实实地说:前面十里处有一个叫大士岩的地方,最近天降仙庐,有位老神仙下凡,在岩下专门开辟出一个聚仙台,在那里开讲道德经。

        神仙大家都多少见过,至高至远,来去不定,就跟那天上的云彩一样,还不稀奇。这回却还连带降下来一幢房子,这可是第一次听说。四乡的人听了,哪个不要看?所以都往那边去。

        白思孟什么老子、庄子都没读过,不懂道家学说,听了哦哦两声,便懒得再问,一颗心还放在追马某上。不料朱品声听了却没放过,回头对他皱眉说:

        “听听!又是什么聚仙台聚鬼台了!别又跟果证庵似的,尽是些乱七八糟的仙人在聚会吧?”

        “不会吧!”还在为大炮头疼的白思孟怀疑地说,“前前后后,咱们一共对付了二十多个,应该差不多了吧!管可风不是说过,那圈圈总共只卖了三十几只吗?”

        “那是他说的!”朱品声不以为然,“仙人又不归他管,他一个跑船的,能知道得那么完整?也许好多他还不知道呢!”

        (本章完)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g99.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m.bqg99.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