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晴空开裂 > 第492章 边争还要边干

第492章 边争还要边干

小说:晴空开裂作者:过境秋风字数:0更新时间 : 2019-05-08 08:14:05
但疑虑归疑虑,另一方面,合议都督们也得认真地正视此事。

        正因为兹事体大,又来得突兀,肯定不是刘子峦个人突发奇想,甚至是皇帝自己的意思都说不定,因此也不好答复。

        万时明是直接当事人,先想了想,然后去跟米大姑说。米大姑却笑眯眯地问他的意见。

        “怎么问我?”万时明退后一步,“你们的产业,你和几个侄儿侄女商量就是,我们不过帮你们居中传递一下,怎能拿主意?”

        米大姑笑道:

        “万郎君怎说这种话!这个冶坊不是一直由你打理吗?我们姑侄,女人的女人,小孩的小孩,能拿什么大主意?还不都靠都督你吗?你说卖,我就卖,决无二话。”

        万时明大为吃惊。一个女人,信任男人竟到如此地步!这可是你家几代的财富,是全家人的安身立命之基呀!岂能如此嫣然一笑就轻易抛舍?

        女生外向,真是一点不假,名副其实!

        “还是得由你们自己商量!”万时明坚决地说,“卖还是不卖,一定要由你们拿主意。即使决定卖,那些官衔、世职给谁,也要先定好,才好答复。”

        风声一下子就传开了。冶坊里议论纷纷,有人忧心忡忡,有人摩拳擦掌。

        刘珊莉于是就知道了。那天万时明过来,她就问他是不是有这么一回事。

        万时明一点头,她就一脸焦急地说:

        “这万万不可!不过,不在乎把作坊变成官员的摇钱树的话,你们就卖吧!”

        “刘姐说笑话,我怎么会愿意那样呢?”

        “那就坚决反对!”

        “理由呢?”

        “我来给你写!”刘珊莉说,“例子多得很。”

        她老爸就是私营业主,从小富有社会经验,很快写了一篇复信出来。在信上,她条分缕析,把冶坊私办与官办各自的利弊痛陈一通,交了过来。

        白思孟从万时明手里接过这张论文,跟这位仁兄一样,看了之后,不禁大为叹服,就按其大意给刘子峦写了回信,说明不能应命的理由。

        不过,他特地说明这只是自己四人的想法,并没有征求米家的意见。

        刘子峦立刻回信,说上封信是阁老们交代写的,只是探你们的口气,阁议是早已通过了,你们掂量掂量分量。

        米家那里请合议都督府立即通知,户部和工部的官员也即将启程,前去核产估价,要他们提前做好准备。

        “竟是不由分说了!”看了信,四人更是大惊不已,对刘子峦已知道他们的反对理由,在第二封信中却仍然不透露决策的依据也大惑不解。

        “立刻给皇帝直接上奏!”白思孟气呼呼地说,“就把上封信的主旨写进去,理由足够了!”

        不这么办也没别的办法,但是万时明很怀疑这还有什么用。以他们对新夏朝廷办事程序的了解,这里的所谓内阁,权限相当于汉唐时代的中书省。

        阁老就等同于中书令和中书监,他们才是真宰相,不过人多嘴杂一点,却是真正的决策机构。

        五部则相当于尚书省,是具体办理国务的,也相当于后来的国务院各部门。

        阁老都当过尚书,离部后地位高于尚书,但不管具体事务,只是决策之后便高高在上的监督大员;

        一般行政事务则交由相国(这是他阁揆——在清朝就是军机领班——之外的另一身份,就只相当于*****了),直接抓各部各州。

        按惯例:非大事不阁议;但一旦举行阁议,议决的各项结果就会立刻报告给皇帝。所以阁议让收购米家冶坊,皇帝肯定知道。

        知道了还去向他哓哓,恐怕不但于事无补,反而会讨气生,后面还会发生什么,就不得而知了。

        但朱品声想了又想,仍然不同意,说:

        “谏诤谏诤,谏就要争!他就是知道,也不知是怎么想的,说不定是被人牵着鼻子走呢。我就不相信一个全国的统治者明知有人想弄权自肥,不惜败坏他的江山还不警惕、还乐观其成的!”

        “但如果他是怕民间掌握利器威胁官府呢?害怕武装力量失控、大权旁落呢?”万时明问。

        这话一针见血,但白思孟想想仍然不同意,说:

        “这目前还只是我们猜想,信里并没这样说。就是说了,也可以再加分析,向上说明利弊。到底是让官员自肥,败坏国运好,还是强国健体,雄视四海好?简在帝心!”

        “说得好:简在帝心!坚决上奏!”小蒋也说,“争都不争一下就投降?没这么便宜!”

        说干就干。大家都忙,便还交由刘潘二人代为起草奏章。万时明看过可以,就交到四都督会议上审议。抄写好快马送出,数日之内就可呈至帝前。

        与此同时,造炮改船仍然如火如荼地进行。

        他们把改造的炮船分成两类,大的叫作横排炮舰,中等的则叫纵向炮舰。

        试炮时,纵向炮的射程大得多,而横排炮则火力凶猛。合编成一个舰队,则既能提前打击敌船,又能应付队列作战。

        相对于统一的样式,这样区别部署,各自发扬长处,作战时会更加机动灵活。

        头两只纵向炮舰改造成型后,四人一起上舰检查。

        白思孟手撑船栏,纵身跳下,站到矮于甲板一人高的纵向炮台上,笑着说:

        “这倒像是一条船长了两片横耳朵,好看得很哪!”

        小蒋一笑说:“更像是水上飞机的两个浮筒升到腰里来了。你看:离水面都不远了!”

        航行试验的结果,证明它在五六级风吹拂下也不怎么影响船体的稳定,只不过两侧增加了大炮的重量,行驶起来就不像空载的战船那样轻快。

        四门长炮身大炮的试射则证明:射程比同等口径的横射大炮足足增加了百分之六十,精度则相似。

        大胆的改造取得了预期效果。

        大炮的制造厂是早已确定了的,改船的任务却改由做工最精的那个船厂独自承担。

        做工居次的船厂平白被降了一格,改为制造小型炮划子,一条船一门小炮,专作缉私和剿匪用,利润自然薄多了。

        (本章完)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g99.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m.bqg99.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