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买宋 > 第二百六十九章 神仙村的发展

第二百六十九章 神仙村的发展

小说:买宋作者:参见大总管字数:0更新时间 : 2019-08-28 00:28:04
抛却汴梁城那因为李小鱼而引起,文武对峙,激烈如火的场面不提,却说此时的苏州。

        新的一天,神仙村内,一一片崭新景象。

        放眼望去,整个新建的小山村坐落有序,家家户户都住进了新盖的新房之内,再无以前那灾民云集,杂乱无章的景象。

        小山村内空气清新,烟雾廖廖,家家户户的房顶上都冒着炊烟。

        有起的早的村民,在天不亮就推着小推车出门了,一排排的,上面摆放着各种吃食,都是李小鱼交给他们的营生手段,有炸油条,炸麻花,煎饼果子,肉夹馍等,玲琅满目,不一而足。

        包括黄眉那家伙也一样,起了个一大早,带着一帮子人准备出门唱戏。

        没错,黄眉那家伙现在也搬进了神仙村内,依靠着李小鱼以前的指点,独创了黄眉戏这一全新的戏曲模式,令得所有人都是耳目一新,大受苏州城百姓的欢迎,现如今已经是苏州城内最出色的戏班了,每天观看演出的百姓是络绎不绝,打赏钱简直挣到手软。

        现在他手底下已经拉起了一支近百人的戏班,专心表演黄眉戏。

        因为这营生是李小鱼交给他的,所以黄眉这家伙也对于李小鱼无比的感激,因此也是把戏班搬进了神仙村内,再次定居了。

        同时还招收了许多村里有天赋的村民一同唱戏,已经堪称是神仙村的第三打支柱性产业了。

        没错,就是第三大,第二大是那些负责卖早点吃食的村民,已经是把李小鱼交给他们的各种吃食给完美的发扬光大了。

        甚至还很有开创精神,在此基础上又独创了许多新奇的美食出来,令得苏州城远近的村民是大饱口福,为之倾倒。

        现在,神仙村美食的没名已经算是初步的打出去了,甚至成了这个新建成的小村落的一张名片,不光是苏州城,周围的好些城镇,都听说过这个小村落的大名,知道神仙村美食,每天慕名过来品尝的百姓都是络绎不绝,隐隐有发展成美食旅游村的潜质。

        当然,这都不算什么,神仙村内最出名的,还是村内的印书产业,这也是神仙村最大的名片,也是最大的支柱性产业,直接拉动了神仙村内数千村民的就业问题。

        因为神仙村的印书实在是太出名,凭借着李小鱼指点的活字印刷术,直接将以前贵的离谱的书假给拉了下来,比盗版还便宜,让得所有读书的文人仕子,包括读书爱书的百姓都是疯狂了。

        毕竟以前买一本书最便宜也要好几贯,可现在只要几十文,跟白捡一样,现在不买还等什么抢啊。

        所以是疯狂的购买,现在苏州城周边几乎所有的百姓,买书都只买神仙村印刷的活字书籍了,不为别的,就要问物美价廉,便宜。

        当然,谨遵李小鱼这位村长的指点,神仙村的村民也没有吃独食,在他现目前唯一的便宜徒弟张载的带领下,是跟苏州城内的大小书社都打成了合作,一起买书。

        是把书籍卖遍了周边各个地域,销量出奇的好简直供不应求,所以这才拉动了全村百姓的就业,帮着造纸的造纸,制作活字的制作活字,排版的排版,印刷的印刷,装订的装订,每个人都有事干,忙的不亦乐乎。

        而且他们在李小鱼这位村长的指点下,不光印四书五经这类考科举的书,毕竟这种书太寄出了,文人世子们买个基本就够了,不需要了,还可以传代留着自己儿子孙子用,实在赚不了多少钱。

        所以更多的,是印各种志怪小说,甚至请了好些个不得志的文人秀才,专门来神仙村内写这些志怪小说。

        根据李小鱼留下的后世网络小说大纲的写法,是三回一小高潮,五回一大高潮,十回一本,半个月出一版半个月出一版,把那些平时只读过四书五经的家伙给迷的不要不要的,纷纷中毒,吵着闹着催更。

        甚至真有中毒太深的家伙提着刀跑来村内催更,简直吓skr人,好在村内的安保工作不错,放狗给咬出去了,不然指不定出什么大乱子呢。

        总之,一切都在李小鱼事先的安排下发展的井然有序,有条不紊,一派祥和景象。

        好了,又暂时抛却神仙村的事情不提,继续咱们前文诗酒财气大词人的话题。

        说了那么多大词人了,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那么还有几位,也不得不提,不然就说不过去了,而这里面,自然有陆游一个。

        的确,陆游也是宋朝人,生于1125年,卒于1210年,享年85岁。

        浙江山阴人。

        他既是幸运的,也是不幸的,因为他幼年时,正当金人南侵,长期过着逃亡生活。

        不过幸运的是,活了下来,并没有死于战乱,并且在家里受到很多的爱国教育,自少就树立了抗金复国的思想,所以后来成了伟大的爱国词人。

        当然,这是后话,其实他在二十几岁的时候,应进士试,就名列第一。

        可惜次年礼部复试时,因喜论抗击金朝,收复中原,那时正值秦桧当道,所以不幸的被秦桧回除名。

        在秦桧死后三年,才始为福州宁德主簿。

        孝宗继位初,赐进士出身。

        公元1163年,替南宋抗金名将张浚策划北伐,不幸北伐失败,又被罢免了官职。

        公元1170年,到四川宣抚使王炎的军队,在抗战最前线活动过一个时期。

        也正是这次军旅生活,大大丰富了他的诗歌内容,可惜因王炎积极抗战,也被南宋小朝廷调离。

        于是陆游的积极抗金又一次受到打击,后来他又作了四川制置使范大成的参议官。

        陆游看到自己的抗战主张,没有希望实现,常常作诗喝酒,消磨壮志。

        有人笑他放荡,他就自称为放翁。

        陆游一生嗜酒,写了许多有关酒的诗词。

        而在他写的饮酒诗篇中,不必多说,自然是充满着强烈的爱国热情。

        于公元1178年又回到临安,以后又作了几任地方官,替民众做了些好事。

        可因为他始终坚持抗金复国的主张,招致当权派的忌恨,最后连地方官也丢了。

        也不知道是祸还是福,总之丢官后,他晚年大部分时间在故乡山阴度过,因而经常接近民众,写了不少描写劳动人民生活的诗。

        他的诗现存9300多首,内容非常丰富,对后世诗歌有深远的影响。

        就连主席都非常赏识陆游的诗,他读陆游的卜算子咏梅词,反其味而和之。

        像是1167年,陆游被罢官在家闲居时,写了一首诗游山西村: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山西村是绍兴市鉴湖附近的一个村庄。

        这首诗想必大家都读过,十分有名,入选过课本,描写的是农家招待客既诚恳,又纯朴热情。

        自酿的酒虽然浑,自家养的鸡,养的猪,有什么好的东西,都拿出来招待客人,一片真情。

        这个山村的自然环境非常优美,山水环绕,柳树合围,花木茂盛。“山重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蕴含有绝路逢生的哲理,多被后人所引用。

        一队人的吹鼓手,吹吹打打地走过,原来是春社的日子临近了。

        农民穿的衣服,戴的帽子,非常简朴,保存古老的风俗。

        从今以后,如果允许,我们将乘着月光,拄着拐杖,夜晚来串门。

        陆游从陕西汉中到成都,在细雨蒙蒙里经过剑门山,写了一首剑门道中遇微雨诗:

        衣上征尘杂酒痕远游无处不消魂。

        此身合是诗人来,细雨骑驴入剑门。

        作者骑着驴子,在凄风苦雨中,经过剑门关,许多感触涌上心头。长途跋涉的征尘和污渍的酒痕,被雨淋湿。

        途中的风景虽然秀丽,但是作者卫国杀敌、收复失地的壮志,一再受挫折,壮怀激烈,满腔悲愤,作者不甘心的发问:难道我就是一个骑驴吟诗的人吗,

        到1177年,范成大奉昭东还临安,陆游一直送到眉州,并写了一首送范舍人还朝,诗的开头四句是:

        平生嗜酒不为味月卯欲醉中遗万事酒醒客散独凄然枕上屡挥忧国泪。

        意思是说,我平生爱喝酒,并不是谗酒,只是借酒暂时地麻醉自己,忘却一切。

        此外,陆游还有两句诗:

        日长似岁闲方觉事大如无醉亦休。

        但麻醉只是暂时的,酒醒客散后,独自凄然,枕上屡挥忧国泪。

        陆游的饮酒诗,都是爱国诗。

        他饮酒也罢,酒醉也罢,都怀着强烈的爱国激情。

        陆游用浪漫主义手法写作的长歌行,是爱国主义的不朽诗篇:

        人生不作安期生醉入东海骑长鲸。

        犹当出作李世平手枭逆贼清旧京。

        金印煌煌未入手白发种种来无情。

        成都古寺卧秋晚落日偏傍僧窗明。

        岂其马上破贼手哦诗长作寒螀鸣。

        兴来买尽市桥酒大车磊落堆长瓶。

        哀丝豪竹助剧饮如巨野受黄河倾。

        平时一滴不入口意气顿使千人惊。

        国仇未报壮士老匣中宝剑夜有声。

        何当凯旋宴将士三更雪压飞狐城:

        安期生传说是秦始皇时的仙人。

        李西平是唐朝师的李晟,因平定朱的叛乱有功,被封为西平郡王,所以叫李西平。

        一个有理想有豪气的人,即使不能像仙人安期生那样,入东海,骑豪鲸,也应该像李西平那样,做一番英雄事业,永垂史册。

        可是我自己呢,虽然有杀敌的雄心,却没有报国的机会。

        大半辈子已经过去,金煌煌的大印没到手,却生了一头白发。

        闲卧成都古寺,落日的余辉照跃着寺僧的窗傍。

        难道我就不能骑马破贼,就应该在这里低声吟诗,像寒蝉一样低鸣吗,

        酒兴发作时,我想把市场桥边酒店里的酒都买下,让酒瓶子把大车堆满。

        让悲壮的音乐助兴畅饮,让黄河开堤往巨野湖里泻洪一样。

        平时滴酒不沾,为胜利豪饮的气概,立即使千万人惊讶。

        国仇未报,身躯已老,连佩带的宝剑也不甘寂寞,夜深人静时,在剑鞘里丝丝作响。

        什么时候能凯旋归来,在飞狐城的雪夜宴请三军将士呢,

        这首诗抒发了作者雄心勃勃的爱国豪情。

        1166年,陆游四十二岁,以“结交台谏,鼓唱是非,力说张浚用兵”的罪名,被免职归家。

        陆游回到故乡绍兴山阴县南的镜湖之北,三山之下,湖光山色,兼擅其美。

        作者诗人的气质,抑制不住对大自然优美的赞叹。

        另一方面,他壮志未酬,心中不平,发出由衷的悲愤。

        从他写成的两首鹧鸪天词中可以看出。一首是:

        家住苍烟落照间

        丝毫尘事不相关。

        斟残玉瀣行穿竹

        卷罢黄庭卧看山。

        贪啸傲任裏残

        不妨随处一开颜。

        元知造物心肠别

        老却英雄似等闲:

        诗人闲居的环境,非常优美,非常洁净。

        丝毫尘事没有。作者的生活也很悠闲,喝完了玉瀣美酒,穿行竹林探幽。

        看完了一卷轴黄庭道经,就躺下观赏青山。

        诗人贪恋这种旷达的生活,任凭终老田园,随遇而安,处处开心。旷达到了极点。

        既然上天有意,老却英雄,对英雄的无所作为等闲视之,我又有什么办法呢这里说的上天,实际上是指当朝的统治者。

        包括作者在同一时间写的另一首鹧鸪天词,写自己无所事事。

        酒也醇,肴也美,看似开心,实则心痛。

        懒向青门学种瓜

        只将渔钓送年华。

        双双新燕飞春岸

        片片轻鸥落晚沙。

        歌飘渺垆呕哑

        酒如清露鲊如花。

        逢人问道归何处

        笑指船儿此是家。

        汉初的邹平在长安清门外种瓜。

        作者懒得向都市清门外学习种瓜,只想借助渔钓打发年华。

        青山环抱的鉴湖水面如镜,双双新燕飞向彼岸,片片轻鸥落在湖边的沙滩上。

        歌声飘渺,橹声呕哑,酒如清露,肴美如花。

        这种无所事事的悠闲生活,也是很惬意的,所以若是有人问我归何处,我就笑着告诉他,船儿就是我的家。

        1172年,陆游四十八岁。

        这年春天他接受四川宣抚使王炎邀请,来到南郑,参加了九个月的抗金生活。

        南郑当时是抗金的前线。王炎是抗金的重要人物,主宾意气非常相投。

        这年七月十六日晚,陆游登上南郑城西北的高兴亭,遥望被金人占领的长安和横亘长安南的秦岭,收复关中失地的热情不可遏止,写了一首秋波媚词:

        秋到边城角声哀

        烽火照高台。

        悲歌击筑

        凭高酹酒

        此兴悠哉。

        多情谁似南山月

        特地暮云开。

        灞桥烟柳

        曲江池馆

        应待人来。

        秋天的边城,报平安的烽火招跃着高兴亭。

        作者在高兴亭上,悲歌击筑,凭高洒酒,收复关中失地成功在望,想到此兴奋不已。

        长安南秦岭的高峰谓之南山。

        作者在高兴亭上,看到南山上的月亮也多情,驱散暮云,照着月下的长安让他看个够。

        作者想到长安城里灞桥烟柳,曲江池馆,都在等待宋朝军队的到来。

        全词充满乐观的气氛和胜利在望的情绪。

        1180年,陆游于常平提举任上,每逢江西发水灾,据宋史陆游传记载,陆游因“奏拨义仓赈济”得罪权贵,又被罢官回乡。

        他写了一首点绛唇描写他乡居生活:

        采药归来

        独寻茅店沽新酿。

        暮烟千障

        处处闻渔唱。

        醉弄扁舟

        不怕黏天浪。

        江湖上

        遮回疏放

        作个闲人样。

        本词以采药、饮酒、荡舟为线索,上片写采药归来独沽酒,下片写醉后弄舟江湖上。

        似写放荡山水的闲情逸志,实则发的是英雄无用武之地,壮志难酬的悲愤心情。

        陆游一生以抗金复国为己任,但壮志难酬。

        晚年退居故乡山阴,感叹“壮志凄凉闲处老”,“报国欲死无战场”。

        这种心情,在他写的一首诉衷情词中,充分表达出来:

        当年万里觅封侯

        匹马戌梁州。

        关河梦断何处

        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此心谁料

        心在天山

        身老沦洲。

        1172年,陆游单身匹马,投奔四川宣抚使王炎幕下,雄心勃勃地要做一番事业,收复关中失地,梁州就是陆游所在南郑豁内。

        但陆游在南郑前线仅半年就被调离。

        如今南郑前线的关塞河防,只能经常在梦中出现,眼前只有当年穿的裘衣,已经陈旧,落满灰尘,它能引起对当年的回忆。

        下片好理解,作者无限感叹,胡虏未灭,鬓发已白,老泪横流。没想到老年时,心神骋弛疆场,老身却僵卧孤村。

        连主席都对陆游的一首爱情词钗头凤非常欣赏,曾与身边的工作人员读起这首词。

        陆游的原配夫人,是一个很有才华的大家闺秀,叫唐婉。结婚后,他们夫妻情投意合,非常恩爱。

        不了陆游的母亲对儿媳产生恶感,逼迫陆游休弃唐氏。

        陆游百般劝谏、哀求都无能为力。

        两人只好分离,唐婉改嫁赵士程,陆游另有婚配,彼此消息也隔绝了。

        几年后的一个春日,陆游在绍兴沈园遇上唐婉陪同丈夫赵士程。

        唐婉在征得赵士程同意后,备酒备肴,月卯对陆游抚慰之情。

        陆游见人感事,百虑翻腾,乘醉吟成钗头凤词,信笔题于园壁上。

        红酥手,黄縢酒。

        满城春色宫墙柳。

        东风恶,欢情薄。

        一怀愁绪

        几年离索。

        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

        泪痕红鲛绡透。

        桃花落闲池阁。

        山盟虽在

        锦书难托。

        莫莫莫:

        起首三句,为回忆往昔与唐婉偕游沈园的美好情景。

        想当时,唐婉用红润的双手,把尘封的黄酒斟满,柔情似蜜地端坐在作者前面,满城春色,夫妻沉醉在美满幸福中。

        东风恶数句,说的是恶风作践了美好春景,指的是封建恶势力拆散了他们的幸福婚姻。

        恩爱夫妻被迫分离,使他们感情上蒙受巨大的折磨。

        一怀愁绪,折磨几年,至今受熬煎,只能沉痛地感叹,错,错,错

        下片写这次沈园重逢,春天如旧,和上次一样,但人却今非昔比,她憔悴了,消瘦了,可想而知她受的折磨和熬煎。

        她流的泪,把鲛绡浸透了。

        挑花凋谢,园林冷落,东风无力百花残,自然规律和社会势力都是不可抗拒的。

        山盟海誓虽在,但无法寄托,不能表达。

        表达又有何用,只好认命了,感叹莫,莫,莫

        陆游的发妻唐婉,也很有文才,很重感情。

        她读了这首钗头凤后,也回赠了一首钗头凤:

        世情薄人情恶

        雨送黄昏花易落。

        晓风干泪痕残

        欲笺心事

        独语斜阑。

        难难难:

        人成各今非昨

        病魂常似秋千索。

        角声寒夜阑珊。

        怕人寻问

        咽泪装欢。

        瞒瞒瞒:

        除此之外还有名冠千古的豪放派大词人辛弃疾了。

        辛弃疾,字幼安,号嫁轩,山东济南历城人。

        生于1140年,卒于1207年。

        辛弃疾生活的年代,是北方的金国和南方的南宋,既不断开战,又时时议和。

        与此相联系,南宋朝廷内部,主战派和主和派,两种势力此消彼长,此长彼消。

        辛弃疾就是生活在这样一个动荡不安的时代里。

        如果我们以上帝视角综观辛弃疾的一生,大致可分为四个时期:

        一、青少年时期。止于23岁南渡以前。这是他一生最为意气风发的时期。

        1161年,金主完颜亮大举南侵,22岁的辛弃疾聚众二千人树起抗金旗帜。

        未几,率部归耿京起义军,并力劝耿京归宋,以图大业,1162年,辛弃疾奉命南渡,联系起义军的归宋问题。

        不料叛徒张安国杀了耿京,率部投金。

        辛弃疾在返回途中得知此消息。

        于是辛弃疾率领五十余名骑兵,奇袭金营,生擒叛徒张安国。此举“壮声英概,懦士为之兴起,圣天子一见三叹息”。

        从此辛弃疾投奔南宋,官为江阴签判。

        二、青壮年时期:

        1162年至1181年,从辛弃疾23岁到42岁,是一生中游宦时期。这一时期的辛弃疾,雄心勃勃,壮志凌云。

        他先后上了一系列奏疏,力陈抗金抚国方略,但可惜他的意见并未被当权者采纳。

        在此期间,他由签判到知州,由提点刑狱到安抚使,虽然宦迹无常,但政绩卓著。

        他出任滁州知州仅半年,当地“荒陋之气”一洗而空。

        他在湖南帅任,创置“飞虎军”,“军成,雄镇一方,为江上诸军之冠。”

        他不失为一个有清醒政治头脑忧国忧民的好官。

        三、中晚年时期:

        1182年至1202年,从43岁到63岁。

        这期间除了53岁至55岁一度出任闽中外,两次遭弹劾,有18年在江西家中度过,是他一生被迫归隐时期。

        在长期隐居生活中,他寄情田园,留恋山水,追慕陶渊明,写了大量田园词,山水词,有浓郁的乡土气息。

        他的爱国激情在某些唱和赠答词中,也有强烈表达。

        四、晚年时期:

        1203年至1207年,辛弃疾64岁到68岁四年间,辛弃疾64岁高龄时,仍不以久闲为念,不以家事为怀,奉令出任。但事未成就又遭罢免。

        辛弃疾自66岁秋,罢居铅山后,虽屡见封召,乃至授以兵部侍郎,枢密院都城旨要职,但总以年老多病,力辞未就,卒年68岁。

        辛弃疾留下的词作,有620多首。

        无论数量之富,质量之优,皆雄冠两宋。

        词评家曰:嫁轩者,人中之杰,词中之龙。

        辛弃疾的词,继承苏东坡豪放词风而有所发展。

        后人把苏辛并称,魄力之大,苏不如辛气体之高辛不如苏。

        光复故土,还我山河,是那个时代的最强音,在辛弃疾的词作里也得到充分的表现。

        由于辛弃疾被迫长期在乡村隐居,所以以农村生活,田园风光入词,使词作中洋溢着新鲜的生活气息,散发着沁人的泥土芳香,也是辛弃疾词作的一大特色。

        和其他文人一样,辛弃疾非常喜欢喝酒,经常喝得醉醺醺的。

        他曾下决心戒过酒,但半途而废。

        他的饮酒词写得深刻、幽默,极富生活气息。

        与辛弃疾同时代的人陈亮,字陈同父,也叫陈同甫,是南宋杰出的思想家。为人才气豪迈,喜谈兵,主抗战,因此屡遭迫害,曾三次被诬入狱。

        与辛弃疾志同道合,交往甚密。

        1188年冬辛弃疾在上饶罢居时,陈亮从浙江东阳来拜访辛弃疾,两人甚是情投志和。

        辛弃疾写了一首词贺新郎,记述他们这次交往。词前有序:

        陈同父自东阳来过余,留十日,与之同游鹅湖,且会朱晦庵于紫溪,不至,飘然东归。

        既别之明日,余意中殊恋恋,复欲追路,至鹭鹚林,则雪深泥滑,不得前矣。独饮方村,怅然久之,颇恨挽留之不遂也。

        夜半投宿吴氏泉湖四望楼,闻邻笛悲甚,为赋乳燕飞以见意。

        又五日,同父书来索词,心所同然者如此,可发千里一笑。

        把酒长亭说。

        看渊明风流酷似

        何处飞来林间鹊

        蹙踏松梢残雪。

        要破帽、多添华发。

        剩水残山无态度

        被疏梅料理成风月。

        两三雁

        也萧瑟。

        佳人约还轻别。

        怅青江天寒不渡

        水深冰合。

        路断车轮生四角

        此地行人销息。

        向谁使、君来愁绝,

        铸就而今相思错

        料当初、费尽人间铁。

        长夜笛

        莫吹裂。

        词开头回叙在驿亭把酒话别的情况,辛弃疾对执友陈亮很是赞赏,把他比作隐居的陶渊明和诸葛亮。

        何处飞来林间鹊,鹊踏松梢,雪落破帽,引起对满头白发,报国无门,岁月蹉跎的感叹。冬日的原野没有生气,几枝疏梅,点缀风景。

        天空掠过两三只大雁,更显得凄凉萧瑟。这也是南宋王朝苟且偷安的结果。

        下片又回叙别情,佳人指陈亮,既赞扬他重约来相会,又微怨他急于回归的轻别。

        这是本词的主题,点到为止。

        叫人惆怅的是因天寒,清江的水深冰合,行人无法渡过,雪深泥滑,道路艰阻,车轮像长了角似的不能转动。

        在这种时候离去,叫行人消魂蚀骨。

        设问是谁使君来愁绝,不仅是离别,更主要是国家危亡的形势和不被朝廷重用的现实。由于作者与陈亮的情谊极深,这次相会,犹如费尽人间之铁,铸就人间相思错。夜深人静,长笛声声,更激起对好友的无限相思情。

        辛弃疾还有一首词破阵子,小序是:“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表达他日夜梦求收复大好河山的壮志,原以此词与陈亮共勉。

        醉里挑灯看剑

        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

        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

        了却君王天下事

        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人们本来是借酒消愁,一醉万事休。

        可是作者喝醉了酒,愁也未消,一心想着收复失地。

        他挑亮了灯,欣赏他的宝剑,思考着如何排上用场,发挥作用。在睡梦里,一个军营连着一个军营,响起一片号角声。

        八百里军营,将士们欢欣鼓舞,分享将军发给他们的烤肉。军中的乐器演奏雄浑悲壮的军乐。正当秋高马壮的时候,点兵沙场,准备出征。

        “的卢”是马奔跑时发出的马蹄声。

        将军统率的铁骑,风驰电挚般冲向敌人,弓如霹雳,万箭齐发,敌人纷纷落马,残兵败将,狼狈逃窜。

        将军身先士卒,乘胜追击。凯歌入云,欢声动地。既了却君王天下事,又为自己赢得生前身后名,这是词人梦寐以求的壮举。

        但在投降派把持的朝政里,作者“报国欲死无战场”,只能感叹冷酷的现实:可怜白发生。

        1176年至1178年,不足两年时间,辛弃疾调动频烦,宦迹江西、湖北等古称楚地。

        调离江西豫章时,他写了一首鹧鸪天词。序言是:离豫章,别司马汉章大监。

        聚散匆匆不偶然

        二年历遍楚山川。

        但将痛饮酬风月

        莫放离歌入管弦。

        萦绿带点青钱

        东湖春水碧连天。

        明朝放我东归去

        后夜相思月满船。

        聚散无常已见惯,两年宦迹丽遍楚山楚水。

        虽有不悦,但也难言。只能用无可奈何的痛饮,来报答这美好的景色,莫奏离歌使人伤心。

        绿水环绕似带,一片片荷叶,像青钱点缀水面,南昌东湖碧水连天。

        如果明天我东归临安,我会在明月照满的船上,思念豫章的故友和司马汉章大监的。

        辛弃疾闲居江西上饶带湖时,写了一首词丑女儿近,序言是:博山道中效李易安体。

        千峰云起

        骤雨一霎儿价。

        更远树斜阳风景

        怎生图画:

        青旗卖酒

        山那畔别有人家。

        只消山水光中

        无事过这一夏。

        午睡醒时

        松窗竹户。

        万千潇洒。

        野鸟飞来

        又是一般闲暇。

        却怪白鸥

        觑着人欲下未下。

        归盟都在

        新来莫是

        别有说话。

        这首词写得明白如话,又清新快活,很似李清照的风格。

        博山是指江西广丰县西南,远望如卢山之香炉峰。

        夏天的雨来得急,一会过去了。

        雨后斜阳,照着经一番洗尘的青山绿树,显得格外清新秀美,美如画。

        青旗卖酒,一说明当卖酒已商业化,偏僻的农村也有酒店另一层意思说明作者去酒店沽酒,与下片的午醉醒来相对应。

        下片写酒家周围的环境。作者酒醉后,美美地睡了一觉,醒来但见窗外松竹环绕,十分清雅幽静。因为幽静,所以有野鸟飞来,又是一道风景。那只白鸥,看着人欲下不下。怕什么,我们不是有友好同盟吗,

        这首词模仿李清照“用浅俗之语,发清新之思”。

        辛弃疾在上饶带湖闲居时,还写了一首词念奴娇,序言是:“赋雨岩,效朱希真体”。雨岩位于博山附近。

        朱墩儒,字朱希真,洛阳人,南北宋之交著名词人。

        花庵词选谓其“天资矿远,有神仙风致”。辛弃疾这首词,“神仙风致”不足,更多的是庄子的道气。

        近来何处

        有吾愁、何处还知吾乐。

        一点凄凉千古意

        独倚西风寥廓。

        并竹寻泉

        和云种树

        唤做真闲客。

        此心闲处

        未应长籍丘壑。

        休说往事皆非

        而今云是

        且把青尊酌。

        醉里不知谁是我

        非月非云非鹤。

        露冷松梢

        风高桂子

        醉了还醒却。

        北窗高卧

        莫叫啼鸟惊着。

        何处有吾愁,何处有吾乐,近来已臻愁乐两忘。

        独立西风,放眼天宇,惟余一点凄凉意。

        过着竹里寻泉,云中种树的生活,堪称真正的闲人。

        心境的宁闲,并非依靠山水的陶冶。

        休说今是昨非,且举金樽,一醉方休。

        醉里忘却自我,月乎,云乎,鹤乎,一切似是而非。

        深夜酒醒,依然一片寂寞。

        惟见露涛松稍,唯闻风摇桂叶。

        醒了再睡,莫叫晨鸟惊梦。

        辛弃疾闲居带湖时,写了一首村居小景词鹧鸪天,题记是:“游鹅湖,醉书酒家壁”。

        据铅山县志载,铅山县东北有鹅湖山,山上有湖,原名荷湖,因东晋龚氏居山养鹅,更名鹅湖,鹅湖风景优美,是作者闲居时常游之地。

        春入平原荠菜花

        新耕雨后落群鸦。

        多情白发春无奈

        晚日青帘酒易赊。

        闲意态细生涯

        牛栏西畔有桑麻。

        青裙缟袂谁家女

        去趁蚕生看外家。

        作者写景,落笔荠菜花。荠菜花是一种野菜,它平凡,朴实,不畏风寒,春天它绿得最早,小白花开得最早,嫩茎可食。

        白色的荠菜花开遍四野,新耕的土地,又适逢春雨,群鸦落在新翻的土地上觅食。

        寥寥数笔把春色摆在读者的面前。

        春色再好,也无可奈何愁白了头。

        只好到酒旗飘扬的酒店里,赊酒解愁。

        村民的生活悠闲自在,井井有条,牛栏的旁边种满了桑麻。

        趁着春蚕还没生出来的空闲,谁家的媳妇,穿着白衣青裙走娘家。

        农村的春天恬静而又生机勃勃。

        此时的词人四十多岁,无所事事,酒店沽酒消愁,仍愁白了头。

        辛弃疾罢官闲居,先是把家安在上饶带湖,以后把家搬到铅山瓢泉。

        他在铅山瓢泉时写了一首词鹧鸪天。题记是:“寻菊花无有、戏作。”

        掩鼻人间臭腐场

        古来唯有酒偏香。

        自从来往云烟畔

        直到而今歌舞忙。

        呼老伴共秋光

        黄花何处避重阳,

        要知烂熳开时节

        直待西风一夜霜。

        辛弃疾四十岁刚出头,就被排挤出官场,在家闲居,满腹的救国报复不能实现,他把正人君子受打击,狗苟蝇营的小人气焰嚣张的腐败官场看得很透。

        把官场说成是“掩鼻人间臭腐场”,既是胸内积愤的发泄,又是最恰当最形象的艺术概括。

        古今只有酒是清香的,清净的,只有喝醉了酒,才能万事皆休。

        辛弃疾只从回乡闲居,选择的地方依山临水,云烟飘渺,远离尘嚣,像世外桃源。

        闲居生活,像神仙一样,在云里雾里,歌里舞里。

        呼老伴共赏秋光,这里的老伴,可理解为老伙伴、老朋友,也可理解为老妻老妇。

        赏菊花而又不见菊花,菊花何处躲避了重阳节,是因为天还没冷,所以菊花还没开。

        要知烂熳开时节,直待西风一夜霜。

        既是赞美菊花的品格,菊花的精神,也是词作者品格精神的写照。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g99.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m.bqg99.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