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回到明末建工业 > 第132章 流寇

第132章 流寇

小说:回到明末建工业作者:万剑长空字数:2000更新时间 : 2023-04-29 14:36:37
  就在草原上某地悄然发生变化的同时。

  顺天府,京畿之地。

  五月的风儿已经是多了些许燥热。

  北京城,乾清宫。

  宫殿的上方,似乎还笼罩着一层似云非云,似雾非雾的灰气。

  整一个漫长的春天,皇帝跟大臣们都在商议着剿匪的事宜。

  剿匪了之后又是赈灾。

  可是赈灾了之后又有匪情。

  所以一众大臣们,又开始把目光敏锐的放在税收之上。

  终于敲定了如何添补财政的事宜。

  而现在的剿匪情况来看,除了年末的死灰复燃之象,又开始稍微有了些好转。

  洪承畴和孙传庭分别追缴农民军。

  贼寇里的大天王、混天王也先后战败投降明廷。

  除了闯王李自成还有少许火候,一切又好像快要平静起来的样子。

  大趋势上是好的。

  只不过崇祯帝的桌上又多了份折子。

  最让人意外的是,如此大的事情,并不是御下鹰犬传递。

  骆养性在下首是茫然的模样......

  想来关外的事情,已经许久没有人关注过,只有年初时朝鲜传过来几次警醒。

  而现在的这道折子,是由边境督军一道道从下方传递上来。

  这怕已经是过去不少时日。

  皇太极在盛京祭天,践天子位,受尊号“宽温仁圣皇帝“,国号“大清”,改元崇德。

  下边还有的一些细则。

  编八旗汉军,孔有德授封恭顺王,正红旗。汉军的下面,依稀还有许多熟悉的名字......

  这折子怎么看,都有些不舒服。

  皇帝的面色又逐渐阴霾。

  “胡皇!”

  下方大臣骂出一嘴,不少人跟着破口大骂起来。

  情绪激动者居然还骂出了眼泪。

  阁内的大臣议论纷纷,立时商讨起对策。

  “陛下,屯军从春初就开始建了土城堡垒。

  就算是建奴再有异动,想必到了秋时,也可以抵御一番。”

  终于有个稳重的声音说出来。

  崇祯帝捏着折子,不动声色。

  其实关于建奴今年将会从何处入关,早就有了几番议论。

  边境所需要的铁资也补足了。

  那辽东终是肉里边的一根长刺!

  “再命人督察,城池之事不得延误!”

  崇祯帝得知其中利害,心头稍急,终于冰冷挤出一句。

  下方的大臣们不由心中一颤。

  每次皇帝这副作态,少不得掉几颗脑袋。

  这样的光景,不管做什么都会有意外发生。

  毕竟中原的匪情还未完全退去。

  别说让边民建城了,有时候调集土司兵马,半年未见有个响动。

  被砍脑袋的人越来越多。

  可大家没能怀疑明廷的实力。

  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是一个道理,但大家心里清楚,这实际上远不算是瘦死。

  北边虽然溃乱了些,总归是拿得出来钱粮。

  只要江南的王爷老们,还牢牢在皇帝把控之下,大明何时都能喘得过气来。

  况且眼前的这位皇爷,在皇族内积威极深,根基稳固。

  皇威是异常凌厉。

  ......

  心系天下的明公还是有的,愁眉苦脸的大臣,又仔细商了几番对策,直到退出殿堂,已经是日斜偏西了。

  整个殿堂内的空气,才终于是清爽了一点。

  “皇爷,这边有从大漠传回来的消息。”

  大太监王承恩递过来信封,崇祯帝有些意外的看了看信里内容。

  不过都是些流民的动向。

  还有一些......异人?

  “异人是什么人?”

  “皇爷,是一些装着怪异的人在收拢人口。

  本来还想再派去探子,可最后没了消息。

  估计可能是关内跑出去的流寇。”

  大太监王承恩回道。

  崇祯帝这也才罢了罢手。

  漠南现已无余力监管,自从林丹汗死了之后,整个漠南诸部都是油盐不进。

  可实际上,崇祯帝跟明挺的大臣们都看不起这些塞外胡子。

  而这沦落到塞外的流寇,自然不会是什么狠角色。

  漠南的事情还偶然得以关注,漠北的情况早就是放弃了,登基初年的一番雄心壮志,早就是在天灾民乱中变为了焦头烂额。

  “一番小事。”

  皇帝绣袍晃了晃,似乎不再愿关注那方的事情。

  王承恩识趣的低首退下。

  ......

  塞北的草原,暖阳高煦。

  建奴称帝的消息,如风一般在草原上扩散。

  陆舟却又显得十分平静。

  商队换回来的消息,早就知道了建州那边动作。

  探子最远跑到的地方,还发现了明廷修建的边城卫所。

  似乎也在加紧忙碌的情况。

  除此以外,整个营地的人都很平静,只有刘青峰偶尔感叹几句。

  其他人都是按部就班的忙碌起来,经过短暂的磨合,居住地形成规模之后。

  新纳的人口也逐渐明白了他们目的。建奴已经离他们远去,现在是一片新的生活。

  原先在陆庄的生产设施完全就只用来照搬,不少的工匠和仆人,为了工分不辞辛劳的来到这里。

  先前陆庄的逐步扩张,大家都看得清楚,新城池的建设就意味着能有更多的原始机会。

  能有更多的工分能够换取资源,少部分陆庄老人的优厚待遇,都不断的刺激着这些人的野心。

  他们想要有更大的屋子,想要女人和土地。

  这同时也是起到了一个刺激作用,那些新吸纳的人口,是没有资格跟这些陆庄人比。

  他们渴望着牛羊和土地。

  只不过现在的营地,不是按照宜居度要求来建,而是有点类似于库城的模样。

  主要是为了交通和便利,以及放下各种生产设施。所以建设的速度较快,简洁粗暴。

  直到营寨内新风车又架起来了之后。

  陆舟趁着这空余时间,已经对手底下的人又进行了一番改革。

  流民之内也是有头领的,他们在迁徙的过程中,往往就能形成一个小的头目。

  这是个自然的形成过程,一些有头脑的人会带领着整个队伍,负责披荆斩棘,选择前进的方向。

  而这些人以后自然也是要重点观察和培养的对象。

  剩下就是原本跟在手底下的人手,除了统领刘青峰、杜二娘外,又选拔出了十名小将。

  其实这些小将,也都是原先百人线列队的首领。拿出来选拔,是为了确立封赏一番。

  人多了,特变是领地扩大起来。一些由上而下的制度、管理和权利分配,自然得逐渐更改一番。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g99.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m.bqg99.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