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君轻 > 第72章 弹劾赵家

第72章 弹劾赵家

小说:君轻作者:吹牛请打草稿字数:3617更新时间 : 2020-03-28 22:00:44
  本来萧越的假期还有几天,可因为事多就不得不提前结束,晚上两人聊到很晚才睡,早上还是准时起来去早朝。

  小石头的生辰过了,就是处理赵家的时候了。早朝的时候,京都知府陈大人奏上一本折子,是关于几个安县百姓上京状告当地豪族赵家强抢土地,夺妻杀子的惨案的。

  折子刚送到皇上手里,良侯爷就出来问:“刘大人什么时候也管起京城外的纠纷了?这让安县县令如何自处,而且就凭几个刁民的只言片语,你就把这当做大事奏到皇上面前,是否有点过于闲了?!”

  陈大人也不多做反驳,认真回答良候:“侯爷所言极是,本官本不该管京城外的事,但这几个人并不是一般的刁民,他们共七人,个个身带残疾,到府衙门口击鼓喊冤的时候,有一个还因撑不住当场没了命。本官虽不敢自认青天大老爷,但对上门喊冤的人做不到置之不理,考虑涉嫌越权,就只能上奏皇上了!”

  良候还没来得及多说,皇上就发话了,他先问吏部尚书安县谁在,答是周琛,十年前的进士,名次还不低,二甲头名。

  又问魏宰相有关赵家的事,魏宰相回答,就是工部郎中赵德顺赵大人的家族。

  恰好是大朝会,赵大人也站在文臣最末端的位置,早急得抓耳挠腮想出来辩驳,皇上一点名,立刻上前先跪下喊冤辩解:“冤枉啊皇上,臣的家族虽没出过一二品大员,但却世代都有人在朝为官。深知为官的责任,又怎么会明知律法而犯法,去残害百姓呢!请皇上明察,还赵家一个公道!且臣的女儿还是太子府良媛,为太子生了庶长子,如此荣耀,又怎么会不顾及小皇孙,做出损害良媛名誉的事。”

  说到这个,良候又找到话说了:“可是我怎么听说赵良媛因为一点事惹殿下不高兴,殿下就把小皇孙交给陈良娣暂时养着了?这不会是陈家为了完全霸占小皇孙而做出的栽赃嫁祸吧!”

  牵扯皇太子,皇上就问萧越:“越儿,可有此事?”

  萧越出列回道:“禀父皇,确有此事,赵氏在儿臣和太子妃回府那天,为引起儿臣的主意,竟不顾孩子的感受,用力掐得他手都青了,既然她如此不喜那孩子,儿臣就交给位份更高的陈良娣抚养了。”

  赵大人假装刚知道此事,吓得赶紧跪下哭诉求情:“殿下,殿下息怒,良媛从小最是温柔良善的。她一年多未见殿下,许是太想给您看看孩子了,一时没注意分寸,失了力道!殿下,求你看在她为您生下儿子的份上,饶了她吧,母子分离,最是残忍啊!”

  萧越没理会,只是继续跟皇上说:“父皇,即陈大人递上折子,剑指赵家,现在又牵扯儿臣府内,还请父皇派人去仔细查一查,最后是陈家栽赃还是赵家失德,就都有答案了!”

  魏宰相及几个官员纷纷赞成,说:毕竟牵扯太子,不查清楚会让太子也背上污垢。

  皇上点头,即牵扯到皇族及官员了,案子就由大理寺全权接手,先派人去查探清楚。

  对于皇上的决定,赵大人急了,一直拿眼睛瞄良候,可良候根本不理会,还在心里暗骂蠢,,这样盯着人看,是想暴露他们之间关系匪浅吗?

  接下来又有官员递上折子,有关于春耕的、大战后军队休养生息的、与民征税的……皇上都一一跟大臣商量,小事当场就会有结果,大事还需慢慢磋商,才能着手去办。

  早朝从卯时开始,一直持续到巳时末结束,别说站得腰酸背痛、口干舌燥的臣工们,就是坐在上面的皇上也是累得眼花。这就是朝廷的早朝,听着荣耀至极,却也相当辛苦。现在天气渐暖还好受点,夏天和冬天才是最难熬的,冷的时候手脚僵硬,热得时候朝服都能湿透。

  下了早朝,萧越并不能回府,先陪着皇上去后殿梳洗用膳,又要去御书房,等着要员们来继续把早朝提出来又一时不能做出决定的大事,商量出一个结果。

  像是参政的宗亲、公候、宰相及六部要员等,在乾元殿的偏殿里是有各自的办公区域的,朝臣们下朝后,能在哪里简单换洗,吃点膳食。

  然后有大事的自己去御书房求见皇上,没有事的也要在办公区等着,皇上有可能随时会叫,直到未时末才能下衙出宫回家。而离皇宫最近的各部衙门里,就是尚书以下的官员下朝后继续办公的地方,同样未时末下衙。

  今天赵家被弹劾,赵大人下朝后就急匆匆找上司请了假,赶回家想办法自救去了。良侯爷也难得没有出现在御书房,而是回家,据说身体略有不适。

  赵大人回府就直奔夫人居住的主院,自从他的庶女成了良媛,正室赵夫人就很少得他的好脸,甚至有时候不顺心被赵良媛的姨娘唆使几句,还会回来对赵夫人拳脚相加。可惜赵夫人虽也是安县望族出生,门第却不如赵家,即便在赵府受尽虐待也是求助无门。

  此时赵大人冲进院子,吓得丫鬟嬷嬷面如土色,想今晚院子里又热闹了,夫人怕又是几天下不了床,还好小少爷去了私塾,不然还不知道得多害怕。

  可意外的是赵大人虽然凶横,却没动手,只冷着脸问站在前面面无波澜赵夫人:“我不是让你递帖子去太子府,看良媛了吗,办得怎么样了?”

  赵夫人生硬的回答:“帖子递进去了,可门房说太子妃忙着宴请宗亲,没时间。”

  赵氏以前也许还怕赵大人,可挨打的次数太多了,也就麻木了,反正这男人也只打她,从来不动自己的儿子。说来赵氏命也不大好,与赵大人结婚近二十年,却三十多了才生了个独儿子,就是赵三少爷,已经八岁了。

  赵大人有一房青梅竹马的宠妾安氏,是赵家老太太的远房侄女,进门就连着生了两男一女,那一女就是赵良媛。

  赵大人听她这么说,把手里的茶碗往赵夫人身上一砸,暴怒道:“你还能干什么?要不是莲儿没有资格进太子府的大门,我还用得着找你!哼!”

  滚烫的茶水顺着赵夫人的肩上流下去,痛得她牙根打颤,却是动都没有动一下,一是不敢,二是你越反抗,他打的越厉害。还好赵大人今天没心思在这里纠缠,没得到想要的结果,砸完茶起身一脚把赵夫人踹到地上,就大步走了。

  赵夫人的贴身丫鬟嬷嬷直到看不见他的身影,才跑进来扶,在这赵府,不是夫人当家,那次伤到都是硬熬过去的,最多打得狠了,自己拿嫁妆去换银子买点药来熬。

  赵大人这次是去外院,叫来心腹交代:“赵二,赶紧找个伶俐的,快马加鞭回安县,告诉老太爷有人上京告状了,被京都知府陈大人接下!还有让他暂时停下山里的东西,等风声过了再说。”

  赵二不敢耽搁,告了退就出去安排去了。

  赵大人一个人坐在书房一个多时辰,才起身去安姨娘的院子。哪里虽没赵夫人的主院宽敞,却更有生机,院子里装饰华丽、花草茂盛,丫鬟嬷嬷管事来来往往回事,不说绝对没人相信这只是个姨娘的院子。

  容貌与赵良媛有八分相似的安姨娘三十出头,因为日子顺心,女儿争气,平时更会花心思保养,看起来也就二十多岁的样子。此时她穿着一身剪裁得体的海棠红色衣裙,端坐在主位上,听着管事嬷嬷说起三少爷又支钱买笔墨的事。

  安氏远远就看到他来了,故意把这事大声说出来,还不忘恭维他一番:“驳回,三少爷刚入学,那用的料那么多笔墨,老爷每天那么多书信往来一个月都花不了十两呢!奥哟,老爷回来了!下去吧,认真办事,老爷高兴了,才会给赏钱!”

  赵大人点点头,坐下接过茶水,再挥手让丫鬟嬷嬷都下去了,才跟安氏说起女儿的事:“她送去的帖子太子妃没有接,女儿也不知道是个什么情况了,真是急死人!良家小姐真是废物,白白顶着那么尊贵的身份进去!”

  安氏也在担心女儿,万一外孙真被别人养了,那她还能得什么好!心中更气自己为什么不是正室,她出去交际的话,可比那个没用的女人会做事。所以故意抹着眼泪说:“唉,老爷,你说我们女儿要真被太子厌弃了,咱……那小皇孙可不能给别人养啊,别人养大的,哪里会跟你亲近?”

  赵大人也烦,原本有太子做靠山的,却又刚好遇到女儿被太子关了。良家……良家只会吸血!

  安氏不明所以,在这种时候哭哭啼啼,赵大人第一次觉得不哭的赵夫人也有好处,至少不需要时时刻刻哄着,心里一烦燥就拍着桌子说:“别嚎了,今儿早朝我赵家被弹劾了!你女儿本事大的很,却该出力的时候被人关起来,还好意思委屈!”

  安氏的哭声跟着拍桌子的声音一起停下,呆愣楞的一时没反应过来被弹劾是什么意思。赵大人看了更来气,不过家里没个人说话,不得不给她解释一遍:“上次你说要一个庄子,我不是让人去把原本的主人打出去了吗?那些狗东西没做干净,逃了几个出来,告到京都知府哪里去了,今早他又拿来上凑皇上。”

  安氏真慌了,张着嘴巴半天没发出一个字,好不容易反应过来又开始嚎哭:“老爷,怎么办,怎么办!可不能查到我们头上,现在女儿哪里本就需要我们帮忙,可不能让她受到牵连啊!”

  赵大人气哼哼得质问:“你这女人就知道你女儿,皇上已经让大理寺卿派人去调查了!只查到庄子的事还好,万一把赵家的事漏出来,你我还能活?!!!”

  安氏:“那那那……老爷,那怎么办?良家,对,良家,老爷你快上良家求救,那些东西他们家……”

  赵大人:“闭嘴,现在找上良家你只会死的更快,良家可不是良善的,我现在上门,等于告诉众人我们和良家有联系,良家不但不会帮,只会让你我死得更快!为今之计,只能你出马,想办法去太子府,跟女儿联系上,看她能不能通过太子把事压下来了!”

  安氏听得心里拔凉,女儿在太子府并不得宠,这事只有她和女儿知道,那个孩子还是她教女儿用计得来的。现在太子府那边的情况,是女儿等着他们去搭救,怎么可能救得了娘家!可她不敢说,也知道赵家一旦出事,自己两个儿子就成了罪人,哪还有前途可言,只得点头答应,心里也开始想着进太子府的法子了。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g99.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m.bqg99.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