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汉匈风云 > 第一章马踏匈奴2

第一章马踏匈奴2

小说:汉匈风云作者:江南思雨A字数:3348更新时间 : 2021-04-26 17:04:00
不!还有一个愣头青在拚命向前,此人便是伊稚斜的独子乌稚,一见父亲被汉军乱箭射死,早发疯般向前冲去,妄图抢回他父亲的尸体,吓得边上的赵信慌忙亡命上前,拨转了乌稚的马头,然后一刀插向乌稚坐骑的后屁股上,那马立即负痛而起,再也不听乌稚的使唤受惊般地向前冲去,也幸亏赵信反应迅捷,让乌稚躲过了汉军的又一阵箭雨捡了一命。赵信见驽箭射至跟前,只得挥刀不住地拨打乱箭,这才退回安全地带,赵信凶狠地看向仍在远处指挥的卫青一眼,然后一夹胯下坐骑,也随着众人奔逃。

卫青立在马上,一见匈奴士卒又在溃散,当即将手足长剑向前一指,口中暴喝:“追!”于是大汉骑兵顿时万骑尽出犹如排山倒海般的向面前的匈奴骑兵追了过去,杀声阵阵。然后便是人仰马翻,血流成河,尸首遍野,顿如人间炼狱。

赵信率领着狼卫左冲右突,拚死保护着乌稚,只是大汉的骑兵实在太多了,杀倒一批,又有一批围了上来,眼看着身边的狼卫越来越少,赵信的眼中不禁蒙上了一层阴影,好在这时他们也已杀到包围圈的外围,尤其幸运的是围歼他们的大汉骑兵还没形成有效合围,还留下一个缺口,于是赵信和乌稚率领着这少许残余就这样突出了汉军的包围,逃出生天。因怕汉军追上,众人又亡命跑过一阵,见后面再无追兵,众人这才有些筋疲力尽地下马歇息,只是对于赵信的拚死相护,那个乌稚好像并不领情,此刻他正神色不善地看着赵信,语气不满地道:“自次王为何要阻止我去抢父亲的尸体?父亲可是匈奴的单于,怎可留下尸首任凭汉人污辱?”

赵信不觉有些头疼,心想这个世子真的有些一根筋,没看清当时的形势吗?若不如此,只怕无人幸存,当即有点不悦地道:“世子,在那么多密集的驽箭下,任谁去了都是送死,既然不可为,又何必为之?臣也不愿看到这样的情形,也不愿让大单于的尸首留在汉人那里,但那也是没办法的事。何况现在还有比这更重要的事要臣与世子去做。”

更重要的事?难道现在还有比抢回父亲的尸体还要重要的事?乌稚的眼中不禁一阵迷惘。

赵信神色忧虑地道:“大单于不幸战死,-致使我匈奴各部又陷入群龙无首的境地,如若卫青此时率部进兵,我匈奴各部势将成为散沙,各自为战如果果真出现这样的情形,那我们整个匈奴都离灭亡不远了,所以现在我们要尽快赶回王庭,请世子即刻登基,并立即以大单于之尊号令各部暂别锋芒,以图来日,既挽救我们匈奴顷刻覆亡的危局,也防止一些别有用心的人乘机作乱。”

乘机作乱?乌稚不禁心中一惊。虽然伊稚斜在世的时候号称为匈奴大单于,匈奴各部也视大单于马首是瞻,只是真正属于大单于的人口军队土地牲畜也不是很多,只不过相对而言,稍稍占优而已。如若果真有人趁机起了反心,只要联合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部落便足可以与大单于一战,何况经过多年的与汉廷作战,自己的部族早大伤元气,不仅人口锐咸,就连牲畜也比过去少了许多,如若有人有了反心,自己还有与之一战的本钱吗?想到这里,纵以勇猛著称的乌稚都有点不寒而栗。然后放缓语气道:“既然自次王觉得这是目前最为要紧的事,那我们现在就立即赶回王庭。”

见乌稚终收住了对自己不满的情绪,并听从了自己的劝告,赵信早暗中赞赏地点首,所谓成大事者不拘小节,在此匈奴生死存亡的关口,真不能再有半点儿女情长了,君子报仇十年不晚,若再拘泥于抢回伊稚斜的尸首,那整个匈奴真的离灭亡不远了。于是一行人再次跨上马背,并向匈奴王庭急驶,只是等待他们的又会是什么呢。

此刻,骠骑大将军霍去病正率部隐藏在一处山谷之中,在他们前面的不远处便是所谓的匈奴王庭。在匈奴还没有向南跨过大漠之前,这儿自古便是匈奴人祭祀神灵的地方,也是大单于登基理政的所在。虽说在冒顿之前,匈奴还没有那一个部族曾真正地统一过匈奴各部,致使那个大单于的称号早掺杂了不少水分,更如走马灯般的更换。但无论是那一任的匈奴单于都会选择王庭所在地作为自己王帐的住地。因为这儿自古以来便是匈奴人心目中的圣地,又是祭扫天地的所在,又会有那一个单于不希望自己能得到神灵的庇护呢。

骠骑大将军霍去病将兵向来犹如天马行空,无拘无束惯了,从不拘泥陈法。汉皇刘彻曾劝他多习古时兵法,霍去病却很干脆地道:“不学。”汉皇追问缘由,霍去病便道:“战场形势瞬息万变,为将者须随时运谋,何须拘泥于古人?”由此可见其独有的性格。也因此霍去病每每出手总是大异常人,让人无法摸清他的路子。初次出征,霍去病就曾仅靠八百轻骑犹如一阵风,更如一道闪电纵横匈境两千里,创下斩敌数千,而自己所带将士伤亡还不到一百的骄人战绩。

本来按照霍去病的想法。既然他已前进到匈奴王庭附近,还不如乘势攻之。只是大将军再三告之,如若霍去病率部率先攻入匈奴王庭,那样会吓跑了由伊稚斜率领的匈奴主力兵团,那将后患无穷,大汉的十多万将士也将被迫滞留漠北继续寻找匈奴的主力兵团,如若果真出现上述情形,那对汉军来说将是一场灾难,并再也寻不到像这样有利的战机,而大汉皇朝也会因为无力支持整个漠北的军事行动而被迫撤军,那么此次进兵也将因无法达到预期目的而无功而返,所以切记务等卫青兵团对伊稚斜形成战略包围之后,霍去病所部再发动对匈奴王庭的进攻,见舅舅说得郑重,何况霍去病也觉得卫青说得有理,当即便听从了卫青的建议。

只是向来没有等人习惯的霍去病,这一等可谓极大的考验了霍去病的意志,也极大的消磨了他的耐心。就在霍去病等得有些不耐之时,卫青所派来的传令兵终出现在他的眼前。还没待那传令兵的跨下坐骑站稳,霍去病早疾语道:“卫大将军有何话说?”

那传令兵见霍去病问得甚急,喘息甫定,早大声地道:“匈奴大单于所率领的匈奴主力兵团已完全被大将军所部包围,战斗现在已经开始,卫大将军让骠骑大将军立即率部攻击匈奴王庭,力争与大将军一道给予匈奴毁灭性打击,毕其功于一役。”

霍去病的嘴边立即露出开心地笑容,然后道:“回去禀报大将军,让他做好自己的事就行了,我部无需他过多操心,量一群老幼又何惧哉。”然后没等那传令兵去远,早抽出腰间长剑,口中暴喝一声:“儿郎们,给我杀!”随即早一拍跨下坐骑率先冲了出去。于是万马奔腾,数万大汉将士都挥舞着手中兵刃,喊声阵阵,向不远处的匈奴王庭扑去。

匈奴人向来被称为马上民族,流动性很强,一顶帐蓬,一群牲畜,还有用来驼载帐蓬与器物的几匹马儿,这或许便是一般匈奴人家的全部家当,因牲畜要吃草,匈奴人总要随着季节不住地迁移,在他们的心目中根本就没什么家的观念,更没有什么故土难离的情怀,对他们来说,只要一家人能团聚在一起,共同生活在一方帐蓬下,那便是家,也无论这个家是在天涯还是在海角,也无论明天她要流向何方。如果硬要给他们指派一个能让他们念念不忘,无论走到那里都希望能再回去的地方,那这个地方无疑便是匈奴的王庭。

因为这儿是他们心中的圣地,祭祀天地的所在,人生在世谁不希望自己能平平安安大富大贵无病无灾呢。既然是人人向往的天堂,那流连在这儿的人当然公不少,人多的地方当然也会有许多生意,最初在这儿做买卖尝到甜头的人又会带动许多亲友,于是自然而然的这儿成为热闹的集市那便是顺理成章的事。于是有人干脆卖掉了牲畜在这儿永远的居住下来。不过这样的匈奴人当然是少数,居住在这儿的更多的还是汉人,在这儿之所以会有那么的汉人,当然也是战争使然。也许是出于报复怨恨,也许是要补充人口,仰或是贪婪的天性,每次侵扰汉境,匈奴人总会带回许多汉民。只是人虽被匈奴人带回来了,要想养活并让这些汉民彻底臣服,却又是一件令人头疼的事,因本身条件极其恶劣,更没有许多牲畜,本就没法养活更多的人,因此除了一部分成了豪强的奴隶,大多数是将让这些汉民分给人口不多的家庭,充当苦力。

只是汉人多不以放牧为生,何况他们来到这里,除了一双勤劳的双手,也没有别的什么本钱,也只好凭着双手吃饭。若有一门手艺的,便凭着这门手艺谋生,或打造金银首饰,或打制铁器,或制造家俱,或炼制器物,实在没什么本事的,只好给人帮工,总之总要想方设法在这儿生存下去。也因汉人恋家不愿挪动,久而久之居住在这儿的反是汉人居多,又因长期生活在这儿,又是汉匈杂居相互异化,这些汉人的服饰谈吐与久居北土的匈奴人也没什么区别,更何况也没法区分。为防止这些汉人集体叛逃,或与匈人发生大规模武装冲突,当初安置这些汉人匈奴高层也曾使尽了手段,让汉人的女子嫁与匈人的男子为妻,让汉人的男子娶匈人的女子,使其无法生出反意,而安心居住在这里。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g99.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m.bqg99.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