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少姝的山水 > 第27章 都要用起来

第27章 都要用起来

小说:少姝的山水作者:凡峥字数:3081更新时间 : 2024-04-09 15:18:14
  看到一个人可以与山水如此亲近,卫铄不由地动容,是否因了这种似乎是与生俱来的感情,少姝这个女孩子才会显得如此与众不同?恰恰由于她同世间的扰攘鼎沸保持了微妙而超脱的距离,所以才会以更加通达透彻的目光投向世间?
忽想起前日,少姝带着她那段儿心无旁骛的疾奔,在天地间飞起来的感觉,胸中的焦躁一扫而空的畅快——很久很久以后,当她垂垂老矣,要扔掉拐杖而不能时,怀想起年少之际肆无忌惮的奔跑,仿佛不要命一样,会不会特别地自得受用?
今日过去了,料也不会原汁原味地重现,从少姝这里,她接收到了一种惜守的心情,人生在世,何不用心体会当下诸多际遇的滋味呢?不必逃避,不用掩饰,开心也好,难过也好,每时每刻全都是她真实的独特的卫铄。
一抬头,青凤和孝儿面色匆匆赶来,他们老远后面,又冒出气喘吁吁的两个小丫鬟,兄妹俩才瞅见他们便开始手舞足蹈地呼唤上了:“少姝姐姐,卫姑娘,可算找到你们啦!来接卫姑娘的车子到了!”
回到水沟的院中,卫铄就见随车来接她的仆妇们侍立等待,行装已悉数放回车上了。
四五日来,因享受了户外充分的日照,卫铄明显晒黑了好多,仆妇们迎上来,但见她笑容分外饱满,光彩照人,都不觉掩嘴窃笑,似这疯丫头般的模样,还是我们家那位肤光胜雪的姑娘吗?
归巢的鸟儿瑟瑟啼鸣,唧唧咕咕笑闹的众仆伺候小主人换过衣裳,道别的时刻临近。
卫铄眼圈红红的,撒娇的性子又上来了,挨个点名,要“烘干”点心,要“银条菜”,甚至还要了两坛“槐花酿”,特别关照新买的陶砚等文具有没有包好:“仔细着点,可不能在车上颠坏了!”
好一通鸡飞狗跳地忙乱,才算全部妥当了。
这时孝儿才敢上前,一本正经地摊开个纸包,有些不好意思地递将上来:“卫姑娘,这个是我和姐姐今早从山谷中新掘来的,谨作送别之礼。”
少姝施施然靠近,喝彩出声:“是兰花啊,你俩可真有心!”
卫铄亦被吸引,先前就见孝儿珍而重之地抱着这个大纸包,没想到是特地给她准备的,感动于他们姐弟情意充沛,忙不迭连声称谢着接过手来。
是一捆硬朗紧实的兰花花苞,隐在细长的绿色中蓄势待发,粗壮根须裹着泥巴,带着山土的辛香。
(爱兰赠兰的习俗:古时,人们起初是以采集野生兰花为主,至于人工栽培兰花,则从宫廷开始。魏晋以后,兰花从宫廷栽培扩大到士大夫阶层的私家园林,并用来点缀庭园,如曹植曾写过《秋兰被长坡》。“中国兰”与花大色艳的热带兰花大不相同,没有醒目的艳态,没有硕大的花、叶,却具有质朴文静、淡雅高洁的气质,很符合东方人的审美标准。传统文化历来把兰花看作是高洁典雅的象征,并与“梅、竹、菊”并列,合称“四君子”。通常以“兰章”喻诗文之美,以“兰交”喻友谊之真。)
“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青凤动情道,“生长在狐岐山的空谷幽兰,年年开花,卫姑娘看到她,就当又回到这里来了。”
(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出自《古诗十九首》之《庭中有奇树》,大意是想要赠送的花朵并没有什么珍贵,只是离别太久,想借着花儿表达怀念之情罢了。)
兄妹俩人都很有些不舍,以卫铄家势,待他们诚心实意,不骄矜傲慢也不盛气凌人,短短几日还生出了师徒的情份,多么难得。
少姝迅速端来陶盆,手法熟练地移栽好了,嘱咐仆妇们放到车上去:“这个品种不用暴晒,回去了放在阴凉处即可,很快就会全开的。”
兰花的芬芳,糕点的甜润,酒酿的清香……合成了众人送别的绵绵祝福,伴着高大华丽的马车起程了。
孝儿起劲儿地吹起了“琉璃咯嘣”,缓解了众人凝重不舍的心绪。
直到山丘上送行的小影子们看不到了,“咯嘣咯嘣”的声音也听不到了,卫铄还不放下帘子,只管定定地回望着。
“开花了,开花了!”小丫鬟们惊喜地叫声传来。
卫铄低头一看,还真的绽开了小小的一朵,甜润的清香沁人心脾。
小脸上泛起甜甜的笑容,久久不散——跟美丽的山水,有趣的性灵相遇相知,且用心感受过,此行不虚,扎实满足了。
有时,生命中遇到某些人,如自然地循迹而至,虽与其相交短暂,却在不经意间为我们推开了一扇幽窗,透进来更多外面世界的多彩光亮。
而对于这样的人,少姝和卫铄都已能明敏识别。
卫铄凑近花朵,深嗅后陶醉地低语:“花落以后可以再开,我不会忘记的。”
两个小丫鬟亢奋地推搡着,不声闲聊开了。
“昨天晚上我没睡稳,起初以为是下雨,后来才寻思到,是院前的泉水声,真好听呀。”
“少姝姑娘长得出众,心眼儿又好,待人和气,还做得一手好饭菜,她母亲性子温婉良善,跟菩萨一样,连我们都跟着舒坦逍闲了几日。”
“你看咱们姑娘,连日来和少姝姑娘浓情蜜意、形影不分的,也难怪她会这样舍不得呢。”
见自家姑娘仍旧抱着花独自出神,两人转而爱怜地注视着她,缄默下来。
眼见日头将斜,送别的一行人回转散去,青凤听见少姝低低地念了一句:“送君者皆自崖而反。君自此远矣!”
(“送君者皆自崖而反”句:出自《庄子》,与“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有相通之意。生活虽然虚无,过程是一种意义的存在,有种过往不问,但行前路的坦然。)
美丽的别离让人怅然,但依然是美丽的。
卫铄的车辆在夕阳的昏暗光线中浮动如影,渐渐看不到了。
接下来的日子里,每日上午有了空当,少姝都会坐到书桌前,手持毛笔,屏气凝神,尝试着用笔墨来表达内里的纤细感受,描绘眼中的山水万物,宁静而愉悦。
青凤和孝儿时常来陪伴她一起,共同琢磨卫铄所留字帖中的笔法,从中持续感受到书法的无穷魅力,彼此交流心得,并乐在其中,尤为奇妙的是,她明白自己原来并不是练不好字,而只是缺少了一些方法,以及一点享受的心情。
“从前抗拒练字,也许不是不喜欢,而是一早对书道的美好心存畏惧,落笔无悔啊。”
孝儿点点头:“功力的高低,纸上黑白分明,一目了然。”
青凤颇有同感,她掩嘴笑:“涂抹修饰只能是‘越描越黑’!”
“如今有信心练好字还在其次,最大的启示,”少姝说了出来,“是看到卫妹妹发自内心,倾注了全部热情去做这件事,在她身上,有种纯粹为书道而书道的精神,持久细致地与书道过招、切磋、学习,进而摸索出了她自己的道理。”
(为书道而书道:化用自“为艺术而艺术”,中国艺术是从魏晋之际开始走向自觉的,所谓人的觉醒,简单而言就是人成为了艺术的主题。只有人认识到自己是一个人,自己可以为自己而活,可以为自己的所想所感以不同的艺术形式留下点什么的时候,艺术的自觉便开始发生了,目的已不再局限于实用性。鲁迅先生在《而已集》里认为,“曹丕的一个时代可以说是文学的自觉时代,或如近代所说,是为艺术而艺术的一派。”又如宗白华先生《美学散步》中所言,“汉末魏晋六朝是中国政治上最混乱、社会上最痛苦的时代,然而却是精神史上极自由、极解放、最富于智慧、最浓于热情的一个时代。因此也就是最富有艺术精神的一个时代。”再如李泽厚在《美的历程》中谈道,“人的主题是封建前期的文艺新内容,那么,文的自觉则是它的新形式。两者的密切适应和结合,形成这一历史时期各种艺术形式的准则。以曹丕为最早标志,它们确乎是魏晋新风。”)
“或许,一个人只有坚定如此,才能真正完成一些事。”孝儿心生感佩。
青凤支持:“认准了某条路,不回头地走下去,胜过耽在热闹喧哗的人群中徒作徘徊。”
少姝知道卫铄的祖父、父亲、兄弟们皆身在官场,有一手的好字傍身,可作仕途辅助,确有切实的功用,但她以为,卫铄发自内心的自觉,要比切实的功用更有价值,便接着说道:“如果人没有对心中所系不顾一切地狂热过,苦恼过,欲罢不能过,关照自省过……真可谓对此生极之‘要命’的浪费;至用名利那些事,当你不在乎的时候,反而显得更容易得到吧。”
这时,思霓给他们端来了茶果。
大家纷纷起身接过。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g99.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m.bqg99.cc